自-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技术发展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92398746 上传时间:2021-08-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技术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技术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技术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技术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技术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技术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技术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技术发展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高频高速电磁阀技术,能够自由控制喷油量、喷油压力、喷油正时和喷油(速)率的柴油机电控喷射技术,目前正迅速推广和普及。本文利用简短的文字和资料描述了柴油机燃油喷射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其技术内涵。关键词电子技术 自由控制 柴油机 燃油发射20世纪,柴油机技术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重大的飞跃:机械式燃油系统、中冷增压和电控喷射。 20世纪60年代后期,瑞士的Hiber教授研制了柴油机电控共轨系统的“原型”,其后以瑞士工业大学的nsr教授为中心对电控共轨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鉴于柴油 机有害气体排放严重污染自然环境、石油资源的有限开采和

2、利用,人们主动而有效地利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理论推动柴油机燃油喷射技术的发展。95年末,日本电装公司将EC U2型电控共轨系统成功的应用于载重汽车用柴油机上并批量生产,“从此开始了柴油机电控共轨燃油系统的新时代”,随后,德国的Bosch公司、美国的miee公司、瑞典的Volvo公司、意大利的Fiat公司和日本五十铃公司等相继将自行开发的分别用于轿车、载重汽车和工程机械的电控共轨系统柴油机投放市场。目前,柴油机电控喷射技术正迅速推广和普及,其技术水平也日趋成熟,总的发展 趋势是由位置控制向时间控制过渡、由模拟控制向数字控制过渡。1 问题的由来 柴油机的负面效应 众所周知,柴油机

3、因其压缩比大,故动力性和燃料使用经济好、且故障少、功率范围宽。但同时 带来振动噪声大和氮氧化物(Nx)、颗粒排放(主要成分是碳烟)污染环境的缺点。 12 能源危机17年和199年两次波及全世界的石油危机,使人们意识到石油资源的有限性和可利用的时 间短的问题。另据资料表明(见图1),图1 全世界石油生产量预测 2013年世界石油最高产量为20亿桶/年,205年将急剧衰减到0亿桶/年,与快速增加的柴油机 年保有量形成明显的巨大的反差。 13 城市空气质量下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希望人居城市的生活环境有所改善。但与此相反,城市空气质量普遍下降并有恶化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发动机废气有害成分的

4、大量排放(约占50%)。由上述可见,当今柴油机技术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减少其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减少柴油消耗。 2 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1实行严格的废气排放法规 在保持柴油机原有优点的基础上,降低其燃料消耗并减少柴油机废气中有害成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可以采用行政法规及法律手段来解决。目前工 业发达国家在实行S8、欧(EUTO)II排放标准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实施欧I和欧排放标准(见表 )。 表1 SC和EL循环排放限值注:表中*为单缸排量小于0.75L和额定功率转速大于300/in的柴油机;ES新稳态工况(欧洲稳态循环);ER欧洲负荷响应循环;ETC欧洲瞬态循环。 2.2 改善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5、 鉴于柴油机技术中的主要问题是柴油与空气组成的可燃混合气的正常燃烧,因此降低柴油机燃料消耗和减少柴油机废气中的有害气体排放,必须围绕改进柴油机可燃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而进行。 图为此作出了简要说明。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措施是在柴油机采用电控共轨式喷油系统。除此以外, 还有赖于柴油机废气排放系统中采取废气再循环装置(EGR)、 ox催化剂(DeNox)、颗粒滤清器等技术措施予以配合。 点击放大 图 改善柴油机燃烧过程的技术措施3电控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 3. 柴油机电控喷油技术的发展过程 柴油机由机械操纵向电子技术控制方向的发展,经历了采用模拟电路控制喷油、计算机控制喷 油、喷油定时的电子控制、综合电

6、子控制系统和电控共轨式燃油系统等个步骤,前5项可视为过渡 阶段,最终发展为现阶段的适用范围广泛的电控共轨系统。换言之,柴油机从利用电子技术控制燃油 喷射角度,技术进步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凸轮压油+位置控制;第二,凸轮压油+电磁阀时间控制; 第三,凸轮压油共轨蓄压+电磁阀时间-压力控制。 )位置控制系统保留了传统的机械式泵、喷油及供油调节机构的结构型式(如喷油泵、高压油管、 喷油器、供油拉杆或齿条、带螺旋槽的柱塞等),只是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器EC(Electronticontrol Uit)指令执行器电动机(调速器)代替机械离心式调速器。 b)时间控制系统既可以保留传统的机械式泵、喷油结构

7、型式,也可以用新型的高压(3 0Mpa)供油泵,但以高速电磁阀直接控制高压柴油喷射。 c)电控共轨系统是迄今为止柴油机电控喷油技术中,结构最完善、性能最先进、技术难度最大的 电控喷油系统,其结构组成在柴油机的总体布置分别如图3、图4所示。 图3 电控共轨系统燃油系统组成图4 电控共轨系统在柴油机上的布置 电控共轨系统利用各种相关传感器采集并输送柴油机运行状态参数给控制器(ECU),ECU根据目 标(设定)值计算出喷油量、喷油压力、喷油正时和喷油(速)率,随后发出指令给执行器,驱动其动作,让柴油机处于最佳(接近理想符合实际运行条件的)状态下运转。其整个控制过程,如方框图所 示。 点击放大 图 电控共轨系统的控制框图采用电控共轨系统的柴油机的突出优点是,在理论分析、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综合柴油机实际运 行状况,能够自由控制喷油量、喷油压力、喷射正时、喷油(速)率和多次喷射(预喷射、主喷射和后喷 射),不仅实现了节省燃料、减少废气有害成分的排放目标,并且给柴油机带来了技术性能的全面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社会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