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_****候 文档编号:192334900 上传时间:2021-08-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试题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试题及答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铅蓄电池。已知电动车铅蓄电池充电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PbSO4+2H2O=Pb+PbO2+2X,则X的化学式为()ASO2BSO3CH2SO3DH2SO42、下列仪器中,可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是()A量筒B试管C集气瓶D锥形瓶3、“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A单质B元素C金属D维生素4、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A用淘米水浇花B用

2、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C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6、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溶剂的1/2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避免浪费C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水扑灭7、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

3、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8、下列元素符号正确的是()A金aUB锰MnC氦heD银AG9、下列微粒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A分子 B原子 C中子 D离子10、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ACO2BCl2CO2DN21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铁元素质量分数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是()AFeO、Fe2O3、Fe3O4、FeSBFeS,Fe2O3、Fe3O4、FeOCFeO、Fe3O4、Fe2O3、FeSDFeS、FeO

4、、Fe2O3、Fe3O412、现有X、Y、Z三种金属,把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Y产生气体的速率比X快,把Z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无明显现象,根据以上事实,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正确的是()AXYZBYZXCYXZDZYX13、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1262g的食盐B用10mL量筒量取876mL蒸馏水C普通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8D用10mL量筒量取某溶液,体积为82mL14、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HeBN2CHD2O215、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纯净物中

5、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B该反应中和的质量比为14:11C该反应中和的分子数之比为7:6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16、碱式碳酸铜受热能分解成CuO、CO2和H2O三种物质,请你判断碱式碳酸铜的组成是( )A只含有碳、氢、氧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铜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铜元素D肯定含有碳、氢、氧、铜元素1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18、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

6、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C隔离可燃物 D降低至着火点以下19、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20、某学生测定下列数据合理的是()A用100 mL量筒量取7.5 mL液体B用温度计测得体温为37.52 C用托盘天平称得某食盐样品的质量为15.6 gD用烧杯量取200.0 mL盐酸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生活中许多物质中均含有碳元素。(1)透明的金刚石、深灰色的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_ (填“单质

7、”或“化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_,但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如都具有可燃性,试写出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2)形似足球的石墨烯(C60)可以用于超导、催化领域,它是由_(填“原子”或“分子”)构成的。(3)木炭、活性炭都具有_的结构,因此都具有吸附能力,请写出活性炭的一种用途_。2、如下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_(填“酸性”或“碱性”)。(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_(填孔穴序号,下同)。(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_。(4)再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

8、式解释其原因:_。3、有下列物质:氮气;净化后的空气;四氧化三铁;矿泉水;海水;红磷。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属于纯净物的是_。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实验室中进行实验需要制取少量的乙炔气体,小婷同学对制取乙炔的方法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她探究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小婷同学首先查阅了相关资料,获得了如下信息:乙炔(C2H2)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比空气轻,微溶于水,易燃烧。(A)天然气在电炉中高温下反应可生成乙炔:2CH4高温 C2H2+3H2 (B)固体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可生成乙炔:CaC2+2H2O=Ca(OH)2+C2H2(1)实

9、验室应选择制取乙炔气体的反应是_(填“A”或“B”),选择该反应的理由是_。(2)实验室中有以下两套气体的发生装置。制取乙炔应选择的装置是_(填“甲”或“乙”)。你选择此装置的理由是_。(3)实验室中收集乙炔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_,选择此方法的理由是_。(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填“甲”或“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收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应该放在桌面上。写出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学生设计了如图的实验并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评价或帮助他分析完成相关问题(1)当集气瓶中气温未冷却至室温即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

10、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 a,当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再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 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 b,则 a_b(填“”或“”或“=”)(2)若该装置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3)试分析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_、_(任答两点)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治疗甲型H1N1流感有效药品“达菲”的起始原料是莽草酸(C7H10O5)(1)莽草酸由 种元素组成。(2)计算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以下两问要求计算过程)。(3)174g莽草酸中氧元素的质量。2、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如果突然运

11、动,停下来后就会感到肌肉酸痛,这是身体内乳酸积累造成的。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试计算:(1)乳酸的化学式量;乳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2)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最简整数比);(3)列式计算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4)18g乳酸中含碳的质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D2、A3、B4、C5、A6、C7、D8、B9、C10、A11、B12、C13、D14、A15、D16、D17、B18、C19、B20、C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单质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C+O2 2CO 分子 疏松多孔 防毒面具、冰箱除味剂、除装修甲醛(合理即可)2、碱性 2、5 3 2NaOH + H2SO4= Na2SO4+ 2H2O 3、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B 反应在室温下发生,容易控制 乙 反应为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的反应 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乙炔密度比空气小(乙炔微溶于水) 乙 CaCO3+2HCl=CaCl2+H2O+CO2 CO2+Ca(OH)2=CaCO3+H2O2、 装置气密性差 集气瓶中气温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等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3(2)1:8(3)80g2、90;1:2:1;6:1:8;7.2g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