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新版)

上传人:_****候 文档编号:192282340 上传时间:2021-08-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新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新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作的字画至今仍不褪色,是因为墨汁中的碳()A具有可燃性 B在常温下稳定 C具有氧化性D具有还原性2、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I、中小花变红,实验、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B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C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3、从环境

2、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天然气B氢气C酒精D乙醇汽油4、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小东同学向盛有硝酸锌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锌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没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一定没有锌D反应后滤液的质量大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6、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

3、砸缸B铁杵磨成针C火烧赤壁 D凿壁偷光7、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9、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曲线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由碳、氢元素

4、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10、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1、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12、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

5、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13、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B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C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D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14、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15、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表

6、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水分子间的间隔: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C状态的水分子静止不动D发生了化学变化16、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17、下列微粒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A分子 B原子 C中子 D离子18、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C矿石粉碎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7、19、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稳定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20、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在下列微粒中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离子(1)能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_(3)质量最小的微粒是_;(4)一定带正电荷的微粒有_(5)一定带负电荷的微粒有_;(6)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的是_2、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1)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利用_的吸附除去异味和有色物质;(2)日常生活中,硬水中含有较多的_(填离子符号,一种即可);(3)检验某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8、,可用的物质是_;(4)生活中采用_方法进行硬水软化;(5)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是_。3、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水污染日趋严重,导致很多淡水资源失去可利用价值。(1)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_(写一点)(2)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_ (写一点)(3)水体污染会产生许多危害,请写一点:_。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如图AE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中的五种物质是教材中出现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产生氧气。请你写出图中物质X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2)实验室用B或C来做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9、,装置B与C比较,B的优点是:_。(3)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用A,则制取氨气所用的药品可能是下列中的_(填编号)。熟石灰固体混合氯化铵固体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氯化铵固体浓氨水中加入氧化钙(4)装置F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填“a”或“b”)进入F中。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可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测量时气体应从_(填“a”或“b”)进入F中。2、如图是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名称a_;b_。(2)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向上排空

10、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中发生的现象是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在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其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装置D中的蜡烛_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_;它不能_;也不能_。(6)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_(填“c端”或“d端”)通入。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实验室中用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制取氧气,68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可以生成多少克氧气?2、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39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质量为4.8994610-26kg(已知碳原子质量为1.9

11、9310-26kg)计算:(1)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只列出计算式子)(2)若测定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295,则该原子中子数为多少?中子数和电子数只差为多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B2、D3、B4、A5、C6、C7、A8、C9、B10、B11、C12、D13、D14、C15、A16、C17、C18、C19、A20、B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 2、活性炭 Ca2+ 肥皂水 煮沸 蒸馏3、使用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 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合理即可) 危害人体健康(合理即可)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分解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a b 2、长颈漏斗 烧杯 燃烧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石灰水变浑浊 溶液变红色 低的 密度比空气大 燃烧 支持燃烧 c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32克2、(1)经测定该原子质量为4.8994610-26kg(已知碳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156;17若测定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295,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该原子中子数为295-139=156;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只差为156-139=17。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