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192276159 上传时间:2021-08-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摘要】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如治疗不当,可使患者致残,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能力,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通过对深静脉血栓常见类型以及下肢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的分析,讨论下肢骨折手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对下肢骨折手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做以下总结。【关键词】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护理引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DVT是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严重的并发症,如治疗不当,可使患者致残,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能力,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静脉血栓栓塞症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以往由于临床诊断方法和水平限制,

2、常常发生临床的漏诊和误诊。预防DVT是骨科护理关注的问题。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1、深静脉血栓研究现状1.1深静脉血栓常见类型1.1.1小腿浅静脉血栓形成小腿疼痛和肿胀,沿静脉可按下浅静脉血栓形成索状物体,压痛,周围皮肤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轻度水肿,急性炎症反应一般12周,然后逐渐消退,疼痛缓解,充血性红斑被色素沉着所代替。24周消失,全身有轻微反应。1.1.2小腿肌肉静脉丛深静脉血栓位于下肢的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炎症反应轻,小腿局部疼痛,到压痛及轻度肿胀的程度,如果将足急剧背屈,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迅速伸长,可以刺激血栓引起的炎症性疼痛【4】。1.2下肢骨折患者深静

3、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1.2.1静脉血流滞缓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血流速度慢,术中由于麻醉作用,导致下肢肌肉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患者卧床休息,下肢骨折后,肌肉往往处于放松的状态,导致下肢血流缓慢,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6】。在美国,有90%社区居民因此而形成深静脉血栓。1.2.2静脉壁损伤一是由于机械性刺激,如骨折后在下肢静脉输液,在穿刺的时候对局部的静脉血管造成挫伤、撕裂;二是化学性的损伤,如在静脉内输注了各种刺激性的药液或者是高渗透性的溶液,后者是静脉壁损伤的主要原因【7】。国外研究指出,严重创伤后,50%的伤者行静脉造影检查可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下肢石膏固定的骨折

4、患者中,19%会出现DVT8。严重创伤后的患者多有血液成分的改变,且要卧床制动,均促使血液凝固形成血栓.1.2.3异常的血液高凝状态创伤引起机体应激反应,释放激活的凝血因子,抗凝血酶水平下降,血浆蛋白和血细胞的改变,使血液呈高凝状态,在血流缓慢的部位聚集,当浓度到达临界值,血栓形成9。2下肢骨折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2.1正确估计病情及手术耐受力ChristieS10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凡高龄、肥胖、有心脑血管病史、下肢静脉曲张和下肢骨折重建手术者均为高危患者,应高度重视。应保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的摄入量,低脂低盐高热量的饮食,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

5、排便困难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戒烟可减少血管痉挛,正确指导患者股四头肌活动中的收缩和踝关节屈曲运动。2.2DVT的护理观察2.2.1DVT病症的观察有关术后DVT病症的观察,乔玉花等12解释到,下肢骨折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患肢肿胀程度、温度、皮肤色泽、是否有麻木感、足背动脉搏动强弱等,高发于术后14d。每12h观察1次患肢的末梢血运情况,假设出现肿胀、潮红、疼痛及皮温变化等,应考虑包扎过紧或血栓形成的可能。2次/d测量双下肢周径,重点观察下肢肿胀程度,研究发现,患者一旦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血压下降、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常常提示有静脉血栓的脱落而导致肺动脉栓塞,应马上平卧

6、同时给予高流量的吸氧,并迅速通知医生,积极的配合做好抢救的工作,必要时可采取紧急的静脉溶栓、肺动脉导管溶栓等一系列措施。严密观察双下肢的血运、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深压痛情况,做好记录。术后防止局部血肿,减轻局部压迫,抬高患肢、尽早进行下肢被动和主动锻炼。对发生DVT的患者,应嘱其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2030。注意保暖,可采用湿热敷,温度3840。禁止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发生PE。通过对2021年和2021年的比较研究,加强护理措施后,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情况减少,护理措施取得一定的进展。2.2.2患肢的护理干预戚培莲13认为,应该让患者尽早的活动下肢,在术后麻醉消失后就可以

7、活动下肢,开始以缓慢的抬腿运动为主,如果不尽早的进行下肢活动,将影响患者的恢复状况。戚培莲研究的80名患者,尽早活动下肢的患者要比晚活动的患者恢复的快。在麻醉退去苏醒后就可以立即发动患者应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在术后的早期进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收缩的锻炼,在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及早的并且主动进行活动踝关节,做踝关节的屈伸及环转的运动,利用“踝泵的作用加速静脉的回流速度。如果患者不能够主动的活动下肢,双下肢要进行定期的被动活动,应抬高患肢2030,不要过度伸展,下肢被动活动不能造成病人的不适,我们要注意防止膝下垫枕,防止腘静脉压迫,进一步阻碍静脉回流,从而导致深静脉血栓,护士或家庭成员帮助肢体被动活动

8、,下肢肌肉按摩,加速血液流动,促进静脉回流,减少血栓形成。观察病人的皮肤颜色,足部动脉搏动。每日测量其周长,在髌骨上缘15cm和髌骨下缘10cm处做标记,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了解肢体肿胀程度的程度,应立即报告医生。患者在下地活动时,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应在刀口愈合良好的情况下穿弹力袜活用弹力绷带,一般在术后三至五天就可以使用,知道下肢恢复良好后可以不需穿弹力袜。适当压迫浅静脉,以减轻下肢水肿,促进静脉血的回流,预防血栓的形成14。同时,每2h更换受压部位,保持床单清洁、枯燥、平整,防止压疮发生。在操作过程中输血时,防止止血带结扎时间过长,选择上肢,防止下肢,尤其要防止患肢,输液疗程较长者应从

9、静脉远端开始,尽量不要静脉穿刺或防止下肢静脉反复静脉穿刺,提高静脉穿刺水平以减少血管内皮损伤。此外,输注对血管刺激性或高渗溶液,如甘油果糖,甘露醇等,应稀释后缓慢滴注,如局部刺激和炎症的出现,应该重新建立静脉通路。王罡15在研究中得到如果防止血液高凝状态,术后应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或者是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等药物,可以加强抗凝的治疗。术后的止血药物应用的时间不应太长,使用时间在三天左右,即伤口不出血即可使用止血药物。要尽快的下床活动,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2.2.3溶栓抗凝的护理朱爱菊16通过研究得到,护士必须掌握溶栓过程,做到心中有数,良好的护理技术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康复。护士要保证用药

10、剂量准确,确保管道,并注意配伍禁忌,以免造成效果降低,四肢静脉注射溶栓药物,选择大隐静脉穿刺,血栓,使药物通过血栓与血流方向的流量,改善局部血液浓度血栓形成,溶栓药很容易渗入血栓,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促进溶栓治疗。无出血倾向,观察口腔粘膜、皮肤、牙龈有没有出血,神经系统病症的观察,注意观察溶栓治疗的关键是没有颅内出血。要及时的监测凝血时间,观察两种颜色,尿液和粪便隐血试验,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溶栓抗凝的处理对深静脉血栓而言是最为重要的,通过对溶栓抗凝的护理研究,使得溶栓抗凝技术趋于成熟,每个护士都能够快速准确的帮助患者进行溶栓抗凝处理。2.3静脉血栓脱落的预防郑普春17的文章中提到过,骨

11、折患者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下跌栓子是并发急性肺栓塞的主要原因,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护士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静脉充盈状态,郑普春觉得如有必要,应使用血管彩色多普勒观察患者双下肢有无变色、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没有深压痛,双下肢相应的圆周必要的测量。而陈晓云,李宁18那么认为,一旦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提高受影响的肢体,保持肢体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下穿弹力袜或弹力绷带,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在急性期要绝对卧床,不乱动,不挤压,按摩四肢防止肺栓塞引起血栓的形成。2.4根底护理2.4.1心理护理入院后患者常产生心情烦躁、情绪消沉、焦虑抑郁等心理,甚至出现恐惧

12、等。徐雅琼20对40名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年龄,教育,职业和个性特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详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原因及后果,进行相关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健康宣传,以消除其恐惧的心理,消除其思想顾虑,40名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一定的了解,不在恐惧疾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康复训练,顺利康复出院。同时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和同情心,抚慰患者,使患者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及疾病有一定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2.4.2饮食护理要加强饮食指导,告诉患者在术后麻醉6h进流质饮食,如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绿色蔬菜,番茄,米饭,汤,

13、应少食多餐,逐步过渡到半流体的饮食和普通的食物,如水果,黑木耳等一些降低血液粘度食品,嘱咐患者不可吸烟,饮酒,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多喝水,给予高纤维,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防止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饮食,排气后进食富含纤维的水果和蔬菜,以改善体质,预防便秘。2.5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溶栓、抗凝准确的治疗,在用药过程中加强检查,密切观察患侧肢体的颜色、温度、肿胀度和双小腿周长,以确定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治疗。此外,也应密切观察有没有PE相应的临床表现。告知医生,及时正确的药物治疗,有无皮肤,粘膜出血倾向,如日常检测凝血四项。溶栓受影响的患肢抬高制动,不可过早下床活动,肢体不能

14、过冷,防止局部血栓形成PE。2.6出院指导黄杰红18对出院指导做出了新的研究,他认为患肢防止负重,逐渐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可扶双拐下地行走,继续遵医嘱溶栓、抗血小板凝聚治疗。假设使用华法林治疗,应监测凝血四项,每周1次定期随访,使国际化标准比值INR维持在2.03.0,并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田洁22认为深静脉血栓是可以预防的疾病,通过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在患病的早期,要防止久坐久站,同时还要加强营养,保持心情的舒畅。马荣艳23认为早期功能锻炼,细致的观察护理,有效地实施预防措施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鼓励患者逐日增加活动量。3讨

15、论深静脉血栓形成系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地凝结,好发于下肢,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常见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及骨科手术病人,尤其是手术后35d。而骨盆髋臼骨折、膝关节周围骨折以及多发骨折的血栓发生率较高。手术创伤可以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具有强烈抗凝作用的蛋白质细胞减少,造成高凝状态,手术时和手术后都需卧床,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血液滞在静脉内,可有大量的白细胞积聚,在移向内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的过程中,能造成内膜损害,激活凝血过程就可能并发血栓形成。它是骨科手术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未及时治疗,可导致下肢功能完全或局部丧失或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平安。但其也是一种可预防

16、性疾病,通过适当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降低发病率。我国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其危害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应加大对术后深静脉血栓研究的力度并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对该类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术后严密护理观察,并严格有效地落实预防措施,可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从而有利于患者躯体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到达理想的治疗效果。所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细致的整体观察护理、有效地落实预防措施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参考文献:【1】莫松全.骨科围手术期大面积急性肺栓塞的早期救治J.当代医学,20l0,1625:83-85.【2】韩喆;夏爱君;个性化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发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2112【3】王鸿利,王学峰.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症的基因诊断J.血栓与止血学202104【4】孙宁,李宇能,刘亚波.术前下肢骨折患者中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21,5044:34-35.【5】李成香.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护理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