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科学视野下学校体育教育的思考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192275715 上传时间:2021-08-1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为科学视野下学校体育教育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行为科学视野下学校体育教育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为科学视野下学校体育教育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科学视野下学校体育教育的思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为科学视野下学校体育教育的思考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类各种行为的发生、开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探讨其行为产生的原因,行为改变方向的多重因素,目的在于提高人生质量,增强人的积极性,激发创新精神,到达预定的人生目标【1】。新时期运用行为科学于大学体育教育,研究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和心理活动规律,探讨现代学生各种物质和精神需要,在教育活动中运用目标原理,对提高教育过程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目前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1.学生缺乏体育课兴趣。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已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初中升高中体育成绩的参加,虽然起到了一定的考试杠杆作用,但应试教育的理念

2、使得家长和学生为了体育考试而去锻炼和参加体育活动,未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2.体育课程设置偏离学生需求。?新体育课程标准?及?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确实立和制定,虽然注重了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开展,重视个体差异,设置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确定了每个阶段水平目标。但是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课程标准?的影响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往往只注重学生学习的兴趣,淡化了技术教学,学生不能很好掌握最根本运动技能,体育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而且因体育中考工程确实立,体育课往往被体育教师上成为了训练课,根本上是中考运开工程的专项训练课,使体育课失去了本有

3、的乐趣,忽略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心理需求。3.理念和思路落实不到位。体育新课标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开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可否认课标的理念是先进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要真正落实新体育课程标准精神,却需要广阔体育教师有全面的素质,过硬的功底,同时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可实施、可操作的教学方法。而目前我们的体育教学大局部还依赖与老师的讲解、示范、反复练习等的陈旧方法,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普遍运用。然而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不是很广泛,学校体育教学也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校教学的一个新手段,仅仅只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当中最根本的元素,如录像等。特别是现代青少年,其需求具有

4、时代特色,就目前体育教学方法,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二、基于行为科学学校体育开展策略1.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行为科学非常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这和国家目前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国策相吻合,重视人的潜力在能力的挖掘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大学教育关系国家的长远开展,教育机构和体制的改革重要的是强调关心人、教育人和管理人,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管理体系。在教学中更要表达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和教育目标负责任的管理。学校体育教育按照国务院、教育部颁发的各种文件精神,对大学生“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到达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书育人,以

5、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制订切实实际的教学方案是十分重要的。体育教育本身就蕴含着培育学生机体和强化智力的作用,是一项复杂的教育過程,贯彻教育原那么,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面对不同体质和运动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其各得其所,各有所获;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在的运动能力,增强体质,提高体育素养;尊重学生体育工程学习的选择权和追求运动目标,提高健康水平的学习权,张扬学生的个性开展。唯其此,才表达出体育教学的人本宗旨。2.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心理活动的研究。行为科学注重研究人的各种动机,探讨人的各种行为的根本致因。由于社会和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各种各样动机的支配,呈现出千差万

6、别的行为形式。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不尽相同,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和需求复杂多样,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进取和被动懈怠的行为,有时学习结果和精神状态迥然不同。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运用行为科学分析学生的动机层次,弄清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那些动机是抑制其行为障碍的主导,对症下药,启发诱导学生调整自己,有针对性地抑制消极动机的扩散,鼓励张扬学生的进取动机,行为科学认为,行为与动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必然联系,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体育学习的各种动机,才能有的放矢的加强教育,提高学校教育的实施性。3.学生的需要是教学之根源。行为科学中把人的需要按其层次分为多种多样,人的某种需要引起

7、动机,动机支配行为,人的行为会因需要的满足或不满足而产生各种表现形式。个人需要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或相悖在教学中时有发生,教师的责任在于调查分析学生的需要级次,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诱导学生的各种需要集中于对课程的认识和积极的学习上。教师充分运用教学艺术,让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形成教学相长,相得益彰,对提高教学效果裨益匪浅。需要层次认为:人类具有生理、平安、社会、自尊与“自我实现五种需要,而且各种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大学生生活在现代化信息飞速开展的新世纪,他们的各种需要,以物质到精神、从低级到高级,表现出各种层次的需要。大学生的各种行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为了实现某种需要,他们外部情绪的高涨和低

8、落,是需要满足或挫伤的表达。大学生由于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变化,在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必须教育学生把个人的需要目标与国家对他们的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通过体育课程教育,不断满足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参与的需要,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表达大学生的独特个性与“自我实现的教育目标。4.设置目标,控制行为,走向成功。行为科学认为:人总是希望经过自身的努力,到达一定的奋斗目标,得到心理满足和社会成认。目标对一个人的动力有多大,取决于目标效价和期望概率的乘积。这种理论反映了客观规律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师根据大学体育教育的总体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共

9、同协商,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体育课程学习目标。我校目前施行学生选项制体育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体育根底,选择运开工程学习。教师在总的体育教育目标管理体系中,倡导学生制定自己的体育学习分目标,包括体能目标和运动技术学习目标。教育学生在制订个体学习分目标时要考虑目标的交织、成功率及目标后效应,争取为学生终身体育行为的形成创造条件。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有目标导向,逐渐按方案完成大学体育学习任务,增强体质,健全体魄,成为合格的科技人才。综上所述,行为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高的人文科学,对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自觉学习和运用行为科学,会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赵国祥.论马斯洛的动机理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梁金泉.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赵甲明.马斯洛自我实现说评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4】王秉彝,李志方.影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21.【6】赵玉梅,曹守和.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三十年历史回忆J.体育文化导刊.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