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融合策略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192125413 上传时间:2021-08-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融合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融合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融合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融合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融合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融合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融合策略 摘要: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为顺应应试需求,教学过程基本以教材为主线,实施填鸭式教学过程的同时,利用题海战术使知识点在学生大脑中形成固化思维模式,以满足教学的高分需求。在“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技术的助推下,不断丰富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基于“互联网+”视角,探究高中数学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寄希于实现更高效的教学过程。关键词:互联网+;高中数学教学;融合策略科技发展过程中,互联网技术逐渐涉足教育领域,为教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高中数学教学创造出良好的外部条件,使之能够灵活的利用各类资源进行教学,促进整体教学

2、效率的提升。一、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教学意义(一)革新教学方式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过程中,逐渐与多领域的产业相结合,凸显出“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互联网技术还逐渐涉足教育领域,使教学过程更具智能性、高效性。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网路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技术的融合,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革新。将传统的静态教学过程演变为动态教学过程,同时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丰富、更多彩1。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由原来重教师宣讲的教学方法,革新为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多种教学融合的全新形式,将情景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穿插、融合运用于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凸显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激活

3、学生在学习中的内在驱动力。显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二)实现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互联网+”背景下,革新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学产生的效能明显发生改变。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始终处于单维度学习状态知识点的学习。无论是教师的讲课过程,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都以分数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导致很多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明显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表现出呆板学习的弊端。而在互联网技术的助推下,教学过程与互联网相融合。教学模式革新后,教学中的教学互动越来越多,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主体,在思考和探究过程中,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与规律。并在学习中形成了多种

4、能力,包括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知识的质疑能力、将知识运用于事物处理的能力,实现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2。二、“互联网+”背景的高中数学教学融合发展策略(一)发挥互联网效能,应用全新教学资源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助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该技术除广泛运用于教育、培训领域外,还广泛运用于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实现了数学教学的融合教学过程。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将互联网技术的效能充分运用于教学过程中,革新教学模式的同时,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过程。例如当前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微课、慕课等全新教学资源的运用等,都是基于“互联网+”基础上实现的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可以通过全新教学资源微课的形式,实现

5、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发展。教师通过短视频录制,将高中数学的知识点概括于视频教材中,并将该教学资源上传于班级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零碎时间,通过视频观看的学习方式,准确掌握高中数学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例如高中数学中学习三角函数时,该教学部分具有一定难度。同时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在传教学中体现出的学习难点存在差异。常规教学中,如果数学教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逐一解惑,显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难以实现。同时会严重影响整个数学教学的进度。而将互联网效能充分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应用微课教学资源,实现了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发展过程。例如微课教学资源中,包括讲授形式的授课过程、

6、问答形式的授课过程、启发形式的授课过程、讨论形式的授课过程、演示形式的授课过程、实验形式的授课过程、表演形式的授课过程,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实现教育模式的融合,助推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形成。1.课前预习过程传统高中数学的课前预习,学生通常是以对课本知识进行浏览的方式展开预习,而且该预习方式存在一定弊端,教师无法对学生实现有效监管,且可用的预习资源有限,导致预习效果欠佳。而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可以是同步教学软件,也可以是微课导学,便于学生学习的同时,教师也可准确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预习过程中

7、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可以轻松理解的知识点一带而过,将更多的时间运用于具有代表性的数学知识难点的讲解上4。2.课堂教学过程传统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通常利用大部分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宣贯,仅有较少部分的课堂时间探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该如何运用等。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对于理论实施的宣贯时间明显减少,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进行活化,以动态的形式将数学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而将更多的课堂时间运用于互动教学中探讨数学知识点形成的原因,探索数学知识点的运用技巧,无形中提升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并赋予了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究的空间,

8、非常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3.高质量完成作业传统教学中的课后作业布置多为课本练习题的形式,此模式的作业效果较差,很难体现出学生数学学习中的真实问题,很多学生会在完成作业时投机取巧,抄袭他人作业,对于此问题,教师也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管。但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网络作业,学生需要在自己的教学软件上完成作业,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网络作业的完成情况,直观的发现学生的学习弱项,并针对学生的学习弱项及时进行补充教学,并将学生的问题汇总于错题模块中。在针对性强且反复的学习、练习中,将问题彻底瓦解5。三、结语随着各类前言技术的助力,使得各类网络资源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使高中数学的教学融合发展极具时代特点的同时,明显提升了教学效率。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实现数学思维、多种学习能力的形式。而数学思维、多种能力的形成会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工作产生深远的有益影响。参考文献:1贾旭望.刍议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融合策略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06):181.2付辅燕.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应用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6):192.-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