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192124787 上传时间:2021-08-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赏识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赏识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赏识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赏识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赏识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赏识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赏识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方法采用等组前后测实验方案。首先选取两个水平相同的平行班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前测,以确定两班之间有没有差异。然后一个为实验班,一个为对照班,在实验班渗透赏识教育理念,适时适当进行评价反馈。在对照班按照传统常规教学,不特意创设各种情境赏识学生。两个班在任课教师、教学内容、进度、作业、测试等方面一致,实验时间为一学期。一学期后,比较两班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差异,以此了解本实验是否有效。二、实施赏识教育的策略首先,教师要调整心态,转换视角,树立赏识心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内心深处由衷地表扬学生;其次,赏识教育要持之以恒,不能时断时续

2、,要贯穿生物教学的始末,坚持长期施赏,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最后,赏识教育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语言赏识、行为赏识、物质赏识等,旨在提高赏识效率。三、赏识教育后评价结果与分析1.学习成绩经过一学期,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人数没有发生变化。下面是实验前后生物学习成绩的对比分析,前测为高一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后测为高一第二学期的期末成绩。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生物成绩差异不显著,而实验后的实验班与对照班差异显著。2.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采用调查法,用高一第二学期开学初的调查结果作为初测,学期结束时的调查结果作为后测。采用SPSS17.0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用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

3、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由表2可知,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生物学习兴趣并无明显差异,而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生物学习兴趣也并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另外,我们从实验班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班生物学习兴趣在实验前后有了显著性差异。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到,赏识教育对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产生一定的影响。3.学习自信心由表4可以看到: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自信心在实验前并无差异,但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之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学生的自信心方面差异极显著。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赏识教育对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心产生影响。四、教师的变化1.教师教育观念的变

4、化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被管与管的关系;教师不能平等对待学生,特别是对那些由于智力发展迟缓或社会性发展不良而学习落后的学生;不重视对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经过赏识教育后,教师逐渐从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学习热情的激发者、探索创新的引领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过程调节的指导者。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机会。2.教师教育方法的变化教师在赏识教育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灵活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不仅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民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而且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给予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其重要特征是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动的行为或倾向,并具备与之相应的学习能力。经过一学期的等组前后测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显著性分析比较,得出实施赏识教育确实能有效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成绩;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仅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教师方面,促进教师从“传授者”向“引导者”转换,促进教师有针对性地使用“多元化”的教育和评价方法,提高教师教育的教学水平。因此,赏识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能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值得广泛推广实施。-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