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2021年】

上传人:_****候 文档编号:191965851 上传时间:2021-08-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2021年】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2021年】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2021年】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2021年】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2021年】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2021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2021年】(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2021年】(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2、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

2、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两个氢分子: 2H B三个氮原子: 3NC一个镁离子: Mg+2 D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5、不使用其它试剂,利用物质间两两混合反应将物质区别开(提供的物质可重复使用),也是物质鉴别的常用方法。下面四组物质利用上述方法可鉴别开的是()AH2SO4、Na2SO4、BaCl2、FeCl3BBaCl2、HCl、NaNO3、AgNO3CNa2CO3、HNO3

3、、NaNO3、BaCl2DH2SO4、NaOH、MgCl2、Ba(NO3)26、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 稀有气体B清新的空气 液态氧气C氮气 二氧化碳D澄清的石灰水 清澈的泉水7、甲化工厂排放的酸性污水和乙化工厂排放的污水,共含有以下6种离子中的各3种:K+、OH、C032、Ba2+、H+、NO3,则乙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所含有的3种离子是()AK+、OH、H+BK+、OH、C032CBa2+、OH、NO3DOH、K+、Ba2+8、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粗盐B溶解粗盐C过滤粗盐水D蒸干滤液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

4、热固体B倾倒液体C熄灭酒精灯D取用固体粉末10、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11、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B生活中节约用水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12、苏州盛产杨梅。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Cl9Hl9N7O6。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 gB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

5、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19:7:6D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13、pH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水样酸性最强的是()ApH=1.3的工业废水BpH=4.5的雨水CpH=7.0的蒸馏水DpH=7.3的矿泉水14、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15、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6、,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16、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加铁酱油”“含氟牙膏”中的铁、氟是指 ()A单质B元素C原子D分子17、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

7、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19、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B4H4个氢元素C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D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20、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B属于同种元素C是一种阴离子D容易得到电子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2)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_。(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_。(4)稀盐酸除

8、去铁锈:_。2、某同学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向A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现象是_(2)曲线上_点表示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3)C点溶液中含有_种溶质。3、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属于 _ 种元素的粒子;(2)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 _ (填序号);(3)D中x _ ;(4)A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_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请填空:(1)实验1采

9、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_。2、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1)教材实验(如图甲所示):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实验结论是_。(2)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人),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乙所示。小明做的实验还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_;混合均匀后,

10、分子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3)如果继续完成图丙实验操作,对比实验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4)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改进最主要的优点有:_。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在烧杯中加入2.14g久置的铝箔,再滴加稀硫酸(H2SO4),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H2SO4)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产生氢气(H2)_g,刚开始滴加稀硫酸(H2SO4)没有氢气(H2)放出的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计算所滴加的稀硫酸(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乙醇(C2H5OH)可用作燃料。按要求计算:(1)乙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_

11、;(2)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写最简比);(3)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4)9.2g的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_g。七、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C2、D3、B4、C5、C6、B7、B8、C9、D10、C11、B12、B13、A14、D15、C16、B17、A18、C19、D20、C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

12、2分)1、4P+5O22P2O5 Fe+CuSO4FeSO4+Cu CO2+Ca(OH)2CaCO3+H2O Fe2O3+6HCl2FeCl3+3H2O2、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 二 3、3 B 8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水 纸花由紫变红 CO2+H2O=H2CO3 密度比空气大 2、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分子间有间隔 继续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或还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0.2g;(2)10%2、(1)根据乙醇的化学式可知,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所以乙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61;(2)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3)=46;(4)9.2g的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9.2g =4.8g。七、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1、B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