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精品)

上传人:_****候 文档编号:191960720 上传时间:2021-08-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精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精品)(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分别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在左边烧杯中加入5.6g金属铁,在右边烧杯中加入5.5g镁和铜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右边烧杯中加入的混合物中镁和铜的质量比为()A36:19B12:43C24

2、:31D13:423、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4、金属是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金属制备的说法错误的是( )A“湿法炼铜”的化学原理可以表示为:Fe+CuSO4FeSO4+CuB电解氯化镁可以制备金属镁,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备铁,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金矿中的金是以单质形式存在,用物理方法可以制得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

3、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C取用固体粉末 D过滤6、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O2BCO2CN2DNe7、关于双氧水制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变 B只有加入二氧化锰才能制得氧气C液体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变大 D氧元素全部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8、化学方程式aC2H2 +bO2cH2O+dCO2配平后a、b、c、d之和为()A15B14C13D109、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

4、稳定10、云吞面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小吃,俗称“碱水面”,因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碱水”(呈碱性的物质)而略带涩味。为减少涩味,在吃云吞面时,最好蘸点下列哪种物质()A食醋B花生油C食盐D白酒11、下列对化肥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KNO3是一种复合肥B施用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C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D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施用越多越好1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13、压缩气体可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A分子的质量变大B分子的体积变小C分子的数目减少D分子的间隙变小14、欲配制1

5、0.0%的NaCI溶液50g,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A 取固体 B称固体C量取水 D写标签15、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AC、CO、CO2BH2O2、H2O、O2CKOH、K2CO3、KNO3DFe2O3、FeCl3、Fe(OH)31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 烧杯、玻璃棒 B大试管、集气瓶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塞17、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ABCD18、下图所示的装

6、置有很多用途,下列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a口进气B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C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D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由a口进气19、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20、过氧化钠(Na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ANa2CO3和H2 BNa2O和O2CNaOH和O2 DNa2CO3和O2

7、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现有下列仪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用于少量试剂相互反应所需的容器是_;(2)加热少量水需要用_;(3)量取8.5ml稀盐酸用_;(4)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的是_2、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气体之一,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小明同学查阅到的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资料如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生成了氧化镁和碳;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以上叙述中:_是物理性质;_是化学性质;_是化学变化;_是现象;_是用途。3、将下列物

8、质按要求分类:(填序号)空气氧气水蒸气高锰酸钾铝海水氮气冰水混合物过氧化氢溶液四氧化三铁(1)属于混合物的是_。(2)属于纯净物的是_。(3)属于氧化物的是_。(4)属于单质的是_。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甲、乙、丙、丁是四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丙实验回答:小明实验前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2)甲、丙两实验集气瓶中均放少量水,甲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通过甲、丙两个实验,结合课堂学习,你认为在“集气瓶中进行燃烧的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说明一点即可)_。(3

9、)小明做完上述实验后,在乙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目的为验证_。(4)小明用图丁中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偏低(装置不漏气),其主要原因是_。2、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

10、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某混合溶液中含有硫酸和盐酸,取该混合溶液20g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BaCl2溶液呈中性)。求:(1)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g;(2)计算20g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为多少?2、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小龙和他的同学用足量的一氧化碳与10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1)上述反应产生二氧

11、化碳的质量为多少克?(2)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若上述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mg,写出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质量分数的表达式(用m表示)。七、 用“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后停止加热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C2、B3、B4、C5、C6、C7、C8、C9、A10、A11、D12、C13、D14、D15、C16、A17、B18、A19、A20、D二

12、、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E AEG BF F2、 3、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防止生成物污染环境 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木炭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使得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基本保持不变 2、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减少污染(环保) 擦干 氧气(空气) 放热 2K + 2H2O=2KOH+ H2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4.66;(2)2.92g。2、(1)6.6g;(2)80%;(3)100%七、 用“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B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