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上传人:_****候 文档编号:191959082 上传时间:2021-08-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B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D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2、人体内的一些液体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A血浆7.35-7.45B胆汁7.1-7.3C胃液0.9-1.5D胰液7.5-8.03、四种物质在

2、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A丁一定是化合物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4、“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5、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图

3、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6、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7、能除去铁锈的试剂是()A氯化钠溶液B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水8、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C白磷熄火、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9、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二氧化碳

4、 氧气 空气 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A或B或C或D或10、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D稀有气体11、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H Fe2+ Cu P2O5 Fe3+ NaCl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C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D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12、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的原意中蕴涵化学变化的是()A星火燎原B水滴石穿C积水成渊D披荆斩棘1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ASiBFeCAlDO14、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由

5、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B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C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只含一种分子D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1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硅B氧C铁D铝16、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AH2、CH4BH2、CO CH2、CH4、CO DCH4、CO、CO217、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Ca(OH)22HCl=CaCl22H2OBFe2O36HCl=2FeCl33H2OCNa2CO32HCl=2N

6、aClH2OCO2DCa(OH)2CO2=CaCO3H2O18、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C铼的元素符号是Re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19、下列对几种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烷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B乙醇(C2H6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C尿素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D葡萄糖(C6H12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20、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

7、分类中不正确的是()A纯净物:氧气、干冰、水银 B肥料:二氧化碳、硫酸铵、硝酸钾C单质:金刚石、铁粉、黄铜 D盐:氯化钠、硝酸钠、碳酸钙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3个镁原子:_;(2)硫酸钾:_;(3)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_;(4)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_;2、我国自主设计的大型客机成功试飞,首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标志着我国的合金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中含碳量较高的是_。(2)探究Al与酸的反应前,用砂纸打磨铝条,是为了除去_(填化学式)。(3)某合金中含有金属钪(Sc)。 相

8、同条件下,取相同状态的金属钪和锌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钪产生气泡速率明显更快,则金属活动性Sc_Zn(填“”或“”)。根据上述结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填序号)。A将Sc投入CuSO4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B仅用Fe(NO3)2溶液、Sc(NO3)3溶液、Ag能验证钪和铁的活动性强弱C仅用Fe、Sc、稀H2SO4溶液能验证钪和铁的活动性强弱(4)已知Sc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3价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1)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_ ;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 _ 。(2)甲、乙两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_ ;从微观结构分

9、析,该变化后物质的化学性质 _ 了(填“发生了”或“未发生”)改变,原因是分子的 _ 发生了变化。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下列是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收集气体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请写出指定序号的仪器名称:A _ D_(2)在溶解固体时,C的作用是_用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 面的_处保持水平。(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用F装置收集氧气,这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叫_法;不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2、为比较相同浓度的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请写出H2O2分解的符号表达式_。(定性研究)(2)如图甲,可通过

10、观察_来定性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此时对比实验应控制的相同条件是_(定量研究)(3)如图乙,要定量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_。实验前必须要做的是_。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为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25g贝壳,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杂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请计算:(1)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25g贝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最后结果保留1位小数)2、为测定某盐酸的质量分数,往20 g 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该

11、盐酸,加入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1)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2)当滴加盐酸到图象中D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_ (填化学式)。(3)该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七、 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ABCD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C2、C3、C4、B5、D6、B7、B8、D9、C10、A11、B12、A13、D14、C15、B16、D17、A18、B19、D20、C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 2、 生铁 Al2O3 B 2Sc+6HCl=2ScCl3+3H23、乙 分子没有变化,分子间隔变大 甲 发生了 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 漏斗 胶头滴管 搅拌加速溶解 最低 排水集气 氧气的密度空气大2、 气泡产生的快慢(或剧烈程度) 等量等浓度的H2O2溶液、等量的FeCl3和CuSO4溶液、相同的容器等 时间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80%(2)14.7%2、(1)8g(2)NaCl、HCl(3)29.2%七、 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1、A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