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航业发展概况 一 贵州民航业发展历程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民航业与全国民航业一道,历经政企分家、企业化改革、集团化经营变革,走过65载改革发展历程65年来,贵州民航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一)萌芽发展阶段(1949~1965年)1949年11月,中央航空公司开辟了香港经贵阳至重庆的航线,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贵州民航业萌芽的重要标志1950~1956年,西南空运代办所贵阳分所和贵阳营业处先后两次成立与撤销,贵州民航业发展滞缓1956年10月,清镇机场重建贵阳航空站,为贵州民航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性保障1958~1965年间,磊庄机场建成运营后,民航贵州省管理局成立,并入驻磊庄机场办公二)起步发展阶段(1966~1996年)1966~1989年期间,磊庄机场着力提升安全服务水平,加快扩展航线,升级航空技术;同时,强化企业经营管理,积极推进政企分开的企业化改造,贵州民航业自此踏上了政企分家的新征程1989年4月,贵州省航空公司筹备组诞生,为贵州民航业起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次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做出关于“同意新建贵阳龙洞堡民用机场”的批复1991年,贵州省航空公司在获得民航总局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和贵州省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后,于11月12日首航桂林圆满成功。
1992年7月7日,民航贵州省管理局(正厅级)成立三)稳步发展阶段(1997~2003年)20世纪90年代末期,贵州民航业稳步发展1997年5月,贵阳龙洞堡机场的建成通航,在贵州民航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01年,民航贵州空管分局设立;同年7月,铜仁机场建成通航,为贵州省内支线机场建设开启了新篇章,贵州民航机场干支相呼应的发展格局初具雏形随后,西南航空贵州分公司(后更名为国航贵州分公司)、贵州航空有限公司相继成立2003年12月30日,贵州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以下简称“贵州省机场集团”),贵州民航业的企业化改革步入发展快车道四)快速发展阶段(2004~2011年)2004年初,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以下简称“贵阳机场”)、铜仁机场、兴义机场、黎平机场等省内民用机场统一纳入贵州省机场集团管理同年7月,贵州省机场集团与首都机场集团实现了联合重组,成为首都机场集团的成员机场,下辖贵阳机场、铜仁机场、兴义机场、黎平机场自此,贵州民航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7年,贵阳机场升级为4E级国际机场,运营保障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为航线网络的拓展和客货运输量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10年正式启动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
五)独立发展阶段(2012~2013年)2012年3月,贵州省机场集团重归属地化管理,贵州民航业步入了独立发展的新阶段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共贵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关于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为贵州省机场集团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添了巨大内生动力2013年,贵阳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千万,进入全国千万级机场行列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贵州省机场集团将对省内民用机场实施统一管理,为实现全省民航“一干十三支”的布局创造了条件二 2013年贵州民航业发展成就2012年3月,贵州省机场集团重归属地化管理以来,贵州民航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机场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航线网络拓展实现了质的飞跃,民航业发展品质显著提升,全省形成促进民航业大发展的合力一)旅客吞吐量取得历史性突破2013年,贵州省机场集团各机场运输飞行起降架次增速高出行业近10个百分点,完成年旅客吞吐量1125.5万人次,比2007年的424.8万人次增长了2.65倍(见图1);贵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完成旅客吞吐量1047.3万人次,且增速居全国第二位,正式迈入大型繁忙机场行列图1 2007~2013年贵州省民航业旅客吞吐量及增速各支线机场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集体发力,陆续开辟了多条航线,旅客吞吐量呈迅速增长态势,共完成78.2万人次,其中,遵义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万人次,铜仁机场、兴义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分别突破10万人次,黎平、毕节、荔波、黄平、安顺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也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二)机场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2013年,贵州省内各机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客货运输和航班运行的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保障资源和经营资源大幅增加,为机场优化运行流程、提升安全裕度、改进服务质量以及做大非航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贵州民航业在优化机场运营管理模式、提高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以及加强成本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贵阳机场扩建工程有序推进2013年3月31日,贵阳机场二号航站楼竣工2013年4月22日,贵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顺利投入运营,硬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也标志着贵州省机场建设乃至民航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贵阳机场形成了旅客吞吐量1550万人次,货邮22万吨,起降14.6万架次的保障能力,极大地提升了贵阳机场硬件水平目前,一号航站楼扩容改造工程正在抓紧推进中,预计2015年8月完工,届时贵阳机场两座航站楼的总面积将达到21.3万平方米左右,可满足2018年预测旅客吞吐量1850万人次的保障需求贵阳机场三期扩建预可研报告于2013年3月获民航西南管理局和省发改委联合预评审通过,并于6月和10月先后向省政府常务会、省委常委会汇报2.支线机场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截至2013年底,铜仁凤凰机场改扩建工程,已完成项目投资3.1亿元,工程形象进度达到85%;兴义机场改扩建项目已基本完成总规编制、评审及局方批复工作;黎平机场总体规划、适航改造方案设计等工作有序推进;荔波机场改扩建项目已完成总规评审、预可研报告编制及上报。
黄平、毕节机场正式通航三)航线网络拓展实现质的飞跃2013年,全省民航业航线网络拓展实现质的飞跃贵州省机场集团新开(加密)航线41条,其中新开航线35条、加密航线6条贵阳机场全力推进“无盲化、快线化、密集化”市场战略,顺利开通拉萨航线,实现省会城市“全扫盲”,累计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11条,在贵阳机场运营的航空公司已达27家,其中国内始发航线77条、经停航线26条、地区航线3条、国际航线5条;通航城市共计68个,其中国内61个、地区3个、国际4个较2012年同期,通航城市总数净增9个天津航空投入6架E190型飞机入驻贵阳机场并建立运行基地,吉祥航空公司首次在贵阳机场新增1架过夜运力,运力引进实现阶段性突破全年净增过夜飞机8架,其中天津航空4架、南航3架、东方航空1架贵阳机场驻场运力达23架,其中南航13架、国航2架、华夏航空1架、天津航空6架、东方航空1架引进宽体客机取得实效,海航、国航相继使用A330-300、A330-200宽体客机执飞贵阳—北京航线,航线和机型结构更趋完善贵州省机场集团与成都军区空军签署《贵州地区空域结构优化调整框架协议》,空域调整取得实质进展,极大地推进了贵州民航业航线网络的优化和拓展。
四)民航业发展品质显著提高1.安全、服务品质显著增强2013年,全省民航业安全、服务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一是积极开展安全大检查及“回头看”活动,整改各类隐患问题325个,整改率达98.48%二是成功开展贵阳机场2013年航空器突发事件大型综合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应急救援能力三是制定推行“六严格、六严禁”的安全工作纪律,营造了浓厚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四是实施安全对标管理、年度安全评价,进一步规范了支线机场的安全管理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未发生事故征候以上不安全事件,顺利实现了保障飞行安全41周年的目标五是以“新起点、新形象、新跨越”服务质量主题为重点,增强全省机场员工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更新服务承诺,优化服务流程,关注服务细节,有效提升了服务品质2.航空运输企业运营能力大幅提升企业改制积极推进2013年,贵阳机场股份公司顺利完成组建,股东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一届董事会、监事会第一次会议成功召开,组织架构基本建立,并正式试运营,贵阳机场走上资产资源化、股权多元化的道路支线机场一体化管理有序发展,签订了荔波、凯里黄平机场直管协议继续拓展与各航空公司的合作与交流,努力提高运力保障和服务质量,通过实施“以干带支、以支促干、干支互动”的发展战略,切实推进实施集团化运营模式,将支线机场纳入贵州省机场集团运营网络中,全面整合支线资源,集团规模化效应逐步显现,进一步促使机场航线航班、通达城市、执飞航空公司数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3.非航业务放量增长回归省管以来,全省民航业非航业务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大幅改善,为搭建投融资平台、增强经营自主性、推进非航业务多元化发展和发展临空经济区提供了强大助力2013年,贵州省机场集团非航业务占营业总收入的64.5%,同比增长25.36%,非航业务占总收入比重高于国内平均水平非航业务的放量发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机场非航业务定位的重新认识从市场供给看,动因有三:一是贵州省机场集团各公司业务分工和职责权限日渐清晰,为非航业务全面发展提供机制保障;二是各非航业务条块划分明确,以航站楼租赁、酒业、饭店为主要特色业务的非航收入格局基本形成;三是机场建设的日益推进与民航业市场的壮大,特别是贵阳机场二号航站楼投运后商业资源显著增长,为非航业务扩张提供了基础性保障但是,从业务总量上看,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五)全省形成促进民航业大发展的合力民航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在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航业的发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4号),省政府与国家民航局《关于加快贵州民航事业发展的会谈纪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航业加快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13〕3号)、《贵州省民航“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关于航线航班开发的各种支持政策陆续出台,为民航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
贵州省机场集团紧抓政策红利叠加释放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现有财政税收、航线航班、建设用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措施,积极回应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希望和全省人民对民航业的期盼与支持三 民航业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一)助推产业大发展民用机场作为公共基础设施,既有公共产品属性,还有较为显著的经济效应,这种经济效应主要表现为助推产业大发展首先,民用机场为区域发展带来快速、便捷、安全的航空运输,有利于市场主体缩减运营成本交通环境的改善,将有效缓解贵州省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通的局面,不仅能为企业缩减生产成本、运输成本提供保障,还能为企业引进技术、促进技术创新创造机会在信息化时代,贵州省民航业对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贵州省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后发赶超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其次,民用机场的发展能促进各类资源的快速流动,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贵州省要建设工业强省,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适合贵州省经济转型的产业体系各类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与充分供给是保障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贵州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推动各类要素资源,特别是高精尖技术资源、高层次人才资源、知识信息资源等的有效聚集,对于贵州省工业体系的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均有突出的贡献。
再次,贵州民航业的发展对旅游产业、现养老产业等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航空运输业与旅游产业存在较强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