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孙权劝学》教学PPT课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91624039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孙权劝学》教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21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孙权劝学》教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21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孙权劝学》教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21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孙权劝学》教学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21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孙权劝学》教学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孙权劝学》教学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孙权劝学》教学PPT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孙权劝学 第 一 单单 元 资资治通鉴鉴 第一课时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期中孙权手下有员大将 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 。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 三阻四,不肯就学。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 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从孙权劝学中了解。 导导入新课课 1.熟读并背诵课文,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3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重点) 学习习目标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4再把握课文中文言实词的基础上,理解文中语气词“邪” “耳”“乎”和称谓词“卿”“孤”“大兄”等的含义。 司马光,字君实,北 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

2、主 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 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 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 本书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 为主,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是本书代表作。 作品简简介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文章所叙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 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江陵。鲁肃代替周瑜辅 佐孙权,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 ,形成了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 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背景资资料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 国

3、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 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 内占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 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 经济的繁荣发展。 相关资资料 吕蒙 ,东吴国大将。字子 明,少年时不读书,后接受孙权 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 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 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 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 ,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 ,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 鲁肃 字子敬,三国时吴王 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 ,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 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三 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 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 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

4、足鼎 立之势能够形成。 文化知识识 卿(qng):古代高官名,在公之下,大夫之上。古时 ,君王称亲近的大臣为卿,有的称“爱卿”。古时“卿”也 是表示夫妻或好朋友之间非常亲昵的称呼。 阿:(1)作前缀或译音时,读,如“阿哥”“阿爸”; 虚词前缀,冠于人名、人称代词之前。本课用作虚词前缀, 表示敬称。 大兄:汉语词汇,释义为长兄或对朋辈的敬称。 孤:古代王是一国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而作为一个国家的国王,由于地位甚高,且权利最大,等级森严 ,一般人都是不敢轻易和国王走近的。所以,那时的国王身边能 亲近的人很少,仿佛自己是一个人,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才自称 孤,或孤王,或寡人。 到了汉末

5、,“孤”却有了雄霸的意思。群雄独占一方,各自 称孤。“孤”从此就演变成了王者的代名词,其中也包含有高处 不胜寒,傲然孤茕的意味。 预习检查预习检查 卿( ) 岂( ) 邪( ) 孰( ) 遂( ) 更( ) 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2.解释下列文言词语。 当涂: 。 博士: 。 但: 。 涉猎: 。 见往事: 。 及: 。 才略: 。 非复: 。 刮目相待: 。 见事: 。 qngqy shsu gng 当道,当权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只,只是粗略地阅读 了解历史 才干和谋略 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到,等到 不再是 知晓事情 初,权谓吕蒙曰:初,权谓吕蒙曰:“卿(卿( )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6、!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蒙辞 以军中多务。权日: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 )!但当!但当涉涉 ( )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大惊曰:“卿今者才略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非复吴下阿蒙!” ” 蒙曰:蒙曰:“士别士别 三日,即三日,即更(更( )刮目相待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肃肃遂(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拜蒙母,结友而别。 q

7、ng y gng su sh 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文中的角 色,模拟人物的语气进行对话,讨论每个角色应该运用什么神态 、语气、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以符合人物身份,谈完试 读。 朗读提示:(1)揣摩体会孙权是怎样劝学的。 “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 示例: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 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他对吕蒙的关心、厚望。 由“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可知孙权当时表现出怎 样的神态? 示例:“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可知 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不悦的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卿言多务,孰若孤

8、?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 示例: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 恳切。 讲解: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 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 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赫然可见。 (2)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 就学,效果如何?(朗读揣摩鲁肃、吕蒙的对话)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 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示例:十分惊奇的神情和心理。吕蒙的变化简直判若两人 ,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说明 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大兄

9、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 情? 示例: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 合作探究 1.参考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 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 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2.理解下列加色词语的意思。 权谓吕蒙曰(谓曰: ) 卿今当涂掌事(当途: ) 蒙辞以军中多务(以: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孤: ; 治经: ) 但当涉猎(但: ) 对说 当道,当权 用,拿 古时王侯的自称 研究儒家经典 只,只是 卿言多务,孰若孤孰若: 及鲁肃过寻阳(及: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 ) 大

10、兄何见事之晚乎(之: )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遂: ; 而: ) 谁(哪一个)比得上 到,等到 重新 代词,这样 于是,就 连词,表承接关系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 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 己认为很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读书学习。到鲁肃经过寻阳 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评议,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 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那个)阿蒙了 !”吕蒙说:“志士离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了,长兄怎 么知晓这件事

11、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 蒙)结为朋友(后)就分别了。 参考译文 课课堂小结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孙权劝学了解了资治通鉴这部 作品及相关文学常识,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在诵读课文中掌握了一些文言实词,这需要我们在学习文 言文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以丰富我们的文言知识。 第二课时 读出语气 诵读诵读 指导导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 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 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1.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

12、学传授的学官, 而是有别的目的。不悦、责备。 3.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以 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 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 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以军 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

13、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合作探究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不可不学”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坚决,不容置疑,表现 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体 现了孙权对吕蒙的关心与厚望。 吕蒙对孙权劝学有什么反应?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来推托。 “不可不学”体现了什么?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 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前一句是反问语气

14、,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 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表现出孙权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这两句劝说很巧妙,试赏析。 这两句运用现身说法,鼓励吕蒙读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 恳切。这番劝说,既可以看出孙权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 的亲近、关心和期望,却又不失人主的身份,使吕蒙无可推辞。 这两句话的语气和感情有何不同? (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大惊曰”描绘出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是一种情不自禁的赞 叹。从侧面描写了吕蒙“学”而有成。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鲁肃的表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句话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情?有什么作用? 用吕蒙近

15、似调侃的话再次突出学习的巨大作用和他的进步之大 ,言语中充满自得之情,与前文的托词形成对比。 问题问题 探究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 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 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 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拓展延伸 1.班里举行了孙权劝学课本剧表演活动,以下是课本剧的 一个片段,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金碧辉煌的大殿里。孙权坐在龙椅上,示例: 。(填写人物神态) 孙权:(自言自语)示例: (设计独白) 吕蒙:(从门外大步进入大殿,行

16、礼)主公,不知您找微臣有何事? 孙权:爱卿,今天孤找你是想劝你读书! 吕蒙:主公您有所不知,军中事务那么多,我哪有空啊? 孙权:你事务有孤多吗?孤常常读书,觉得挺有收获。 吕蒙:(不住地点头)示例: (设计人物语言) 微皱眉头 这个吕蒙啊,行伍出身,打仗还行,就是感觉有点 粗鲁,得让他读书。 听您这么一说,我应该抽出时间读书,才不辜负您 对我的期望和关怀。 2.考一考你讲故事的能力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学 板书设计书设计 孙权 吕蒙 鲁肃 劝 辞 惊 豪 非吴下阿蒙 军中多务 不可不学 当刮目相待 ( (现身说法现身说法) )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 孙权劝学 吕蒙孙权鲁肃 善劝 关爱部下 好学 听劝 学有所进 爱才 敬才 就学 劝学 赞学 写法归纳归纳 (1)言简意丰的语言描写。白描式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人 物的态度、性格、心理,又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结果,非常精彩。 看似简略的闲笔,实则匠心独运。依事实来写,不造作。 (2)详略得当的叙述安排。文章重点写了孙权劝学及劝学的 结果,对于吕蒙的具体学习过程则一笔带过,而后通过鲁肃叹学来 揭示吕蒙学习的结果,即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