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PPT课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91624020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1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1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1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1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PPT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解放军百万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横渡长江大军横渡长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主目录 CONTENTS 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品读文中生动、准确、精辟的语言。 3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重点难点 1、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2、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第二部分 荻港(d) 锐不可当(dng) 泄气(xi)要塞(si) 溃退(ku) 签订(qin) 督战(d) 歼灭(jin) 字词学习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当,抵挡。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溃,败,常指(军队)被打垮。 要塞:指军事上有

2、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已经。 歼灭:消灭(敌人)。 字词释义 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 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 知识回顾 第三部分 时间 :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 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

3、,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 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1、听一听,读一读,说出本则消息的相关要素 初读感知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 2、读一读,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 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几个层次? 初读感知 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

4、句好,为什么?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 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 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第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 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 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精读品味 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

5、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第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 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 句“二十一日”重复。 精读品味 渡江三路大军时间兵力渡江人数 中路军(安庆芜湖) 西路军(九江安庆) 东路军(南京江阴) 1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渡江三路大军时间兵力渡江人数 中路军(安庆芜湖)20日夜21日夜30万30万 西路军(九江安庆)21日

6、17时22日22时35万三分之二 东路军(南京江阴)21日17时22日22时35万大部 拓展探究 2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 战斗的经过,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 序叙述?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 这样安排? 拓展探究 2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 叙述?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中路于20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21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代清楚了。至于其受阻情况 ,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写。次写西路。最后写东路。由于这里敌 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意义重大,

7、直接 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尽地写了我军的战 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京沪线已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已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 明朗。 拓展探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这则消息叙述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经过,突 出了我军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气势,揭示出人心向背是决定 战争成败的关键,是我军胜利、敌军溃败的原因所在。 课堂小结 第四部分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 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 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 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请用一句话(不超过20字)概括文段的中心。 我东路军顺利突破敌军防线,渡过南岸。 (2)第句中加点的“占领”一词与“控制”一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两词含义不同,“占领”是“取得”这地方,而“控制”不仅有“取得”之意,而且有“已在我军掌 握之中”之意。 课后作业 同学们下节课见同学们下节课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