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文化科技融合的实践和探索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191617156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城区文化科技融合的实践和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西城区文化科技融合的实践和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西城区文化科技融合的实践和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西城区文化科技融合的实践和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城区文化科技融合的实践和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城区文化科技融合的实践和探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西城区文化科技融合的实践和探索 文化与科技融合是指在政府、企业、第三方组织等各相关方的努力下,以文化为内核,以科技为驱动,促使先进的科技原理、理论、方法和手段,与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元素、内容、形式和服务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拓宽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产业的表现形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催生价值与品质均具有较大提升的融合产品与服务,创新文化与科技融合经营的商业模式,乃至创造出全新的融合业态。当前面临“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宏观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也为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文化和科技

2、融合”,科技部编制的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提出“到2020年,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成为文化发展的核心支撑和重要引擎”的目标。西城区是首都核心功能区,是首都“四个服务”职责体现最集中、最突出的地区,也是首批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之一。西城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聚焦于疏解非首都功能,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控制人口规模、腾退低端业态紧密结合,这意味着西城区必须走出一条依托文化科技融合的可持续特色发展之路。一 西城区文化科技融合的实践探索西城区将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作为实现产业提质增效、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服务与支撑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的核心理念和重

3、要途径。西城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城区内皇家宫苑、王府私邸、故居会馆、寺观坛庙、民俗市井星罗棋布。拥有历史文化保护区18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94个、文物保护单位179处、有遗迹可考的会馆101处;现代文化氛围浓郁,拥有以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等为代表的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区内支柱产业。同时,西城区科技创新能力强,投入力度大,成果转化能力强。截至2014年,中关村西城园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71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1874.8亿元,同比增长76.9%,增速远高于中关村整体增速。在反映科技创新成果指标方面,中关村西城园人均科技产出指标稳居中关村各分园前列;在电子与信

4、息技术、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环境保护新技术与高科技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均有自己的发展优势。西城区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在文化科技融合领域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一)坚持以文化科技融合引导非首都功能疏解实践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为新时期北京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首次把科技创新中心确定为首都的四大核心功能之一。西城区已经具备了创新发展的原动力,但以批发零售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在西城区产业结构中仍然占有一定比重,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行业基于传统发展方式的扩张,给西城区带来了脏、乱、差的负面影响,管理成本也不断攀升。以“动批”

5、为代表的批发市场已着手开展腾退工作,如何高效利用近30万平方米的腾退空间成为未来发展的新难题。对此,西城区充分利用文化科技融合的力量,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统领,积极构建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匹配的“高精尖”产业结构,帮助这些在西城区发展中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传统行业和区域实现转型。以“新华1949”文化创意设计园区为例,其前身是新华印刷厂,旁边就是官园批发市场。中国印刷总公司依托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公司的央企资源,结合新华印刷厂原厂址地处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园区充分依托新华印刷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引入市文资办,并在市科委的支持下,构建了以设计研发平台、设计产

6、品综合展示交易平台和以“新华1949”文化金融创新中心为核心的综合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目前,“新华1949”文化创意设计园区内已有包括百老汇国际音乐会工厂、西城原创音乐剧基地、中国出版集团、中影集团、工美集团等多家大型文化创意机构和企业入驻,整个园区的年产值近100亿元。(二)坚持以“设计+”作为西城区文化科技融合的特色抓手设计是集成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与社会经济要素,基于智力和创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生产、生活价值和品质的创新活动1,已成为促进北京科技与文化紧密融合的重要手段。西城区以北京“设计之都”核心区建设为契机,设计产业发展迅速,并形成了以“设计+”为抓手的文化科技融合手段。截至201

7、4年底,设计产业资产达到432.5亿元,实现收入243.4亿元,同比增长11.9%。“十二五”期间,依托北京“设计之都”核心区建设,已经建成集设计公司、交易服务、展览展示、商业办公等综合服务于一体的设计之都核心区,打造了中国设计创意最高奖“红星奖”,并成功举办“2014设计之都论坛”,为国内外设计机构提供了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中国设计交易市场落户区内,为园区设计产业发展提供了更高水平的市场交易服务。以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为例,该基地现已吸引了130余家工业设计企业入驻,培育出国内唯一独揽四项国际顶级设计大奖的北京洛可可设计公司等一批走向国际的民营设计企业。按照“设计+”的发展模式,D

8、RC基地建设了工业设计领域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DRC快速设计制造技术服务平台。该平台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工业设计共性技术平台,在全国有54家成员单位,包括38个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开放共享的科技资源达1023台(套),价值5.7亿元。同时,还依托该平台建立了我国第一个3D打印电子商务网,实现了远程在线打印,先后为千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2。此外,DRC创億梦工厂凭借“帮设计师创业、为创业者设计”的特色定位和“基金+媒体+孵化器”的独特模式,成为北京市科委首批授牌的11个众创空间之一。(三)坚持以挖掘北京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作为融合渊源作为首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城区是北京三千年建城史

9、和八百年建都史的肇始之地,历史传承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重新确立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后,古都风貌的保护任务更加紧迫,历史文化的传承弘扬责任更加重大。西城区内有不少老胡同、旧街区。这些街区中有很多建筑年久失修,危房成片,街区风貌及居民居住环境急需改善。结合西城区的旧城改造,巧妙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和现代设计思维,在保护众多历史文化建筑群原有风貌、保留各历史文化旅游区文化魅力的同时,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以大栅栏地区为例,该地区是北京城区历史延续最久的传统市井商业区,距今已有五百多年,而且该地区的旧街道、胡同和城市空间形态仍然保存较为完整,保存有北京城市发展史中时间延续最长的城市肌理,这里的

10、历史信息几乎可以全部识别。在改造危房的同时,如何既不破坏原建筑主体结构,使其历史信息得到保持,又能延伸胡同空间,尽可能提高胡同居民的生活舒适度,成为西城区旧城改造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从2011年开始,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公司与北京国际设计周合作举办了设计之旅板块的“大栅栏新街景”,搭建了常设性的“大栅栏跨界中心”,邀请中外优秀的建筑师、艺术家、设计师、科研工作者与商家合作,带着各类创新项目进驻大栅栏老街区。设计师们将时尚设计和科技创新带来的新材料、新思维与大栅栏地区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老街区与充满科技元素的新设计的融合碰撞,使老街区的独特魅力得到保留和升华,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改善,也为西城区历史文

11、化街区的改造、更新、活化提供了新思路。(四)坚持以“信息惠民”引领区域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方向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形态,也是未来首都信息化发展的主题。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总部均坐落在西城区,为“智慧西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西城区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共同组建了中国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公司,将围绕智慧城市提供咨询服务、系统集成、运营服务以及特色产品的综合服务。并将“信息惠民”作为区域文化科技融合的重要方向,积极推进信息化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的应用,围绕旅游服务建设了一批信息化应用系统。旨在建成中国智慧城市的样板区、“信息惠民”服务领先区和“互联网+产业创新

12、区”。以智慧社区建设为例,西城区社区信息化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制定了西城区智慧社区信息化行动计划智慧社区顶层设计,提出了打造平安社区、便利社区、和谐社区的目标。截至2014年,西城区首批70个试点社区均达到二星级以上,59个社区申报三星级社区,并逐步形成了德胜街道“3+6+N”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广内街道“惠民兴商卡”、金融街街道金融街无线交互服务平台APP等一批创新亮点,努力为西城区居民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健”一体化服务。以什刹海旅游区为代表,设计开发独具什刹海特色的电子导览、导购系统,手机APP应用系统,景区智能语音播报系统和景区旅游资讯数字化信息发布系统。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13、将什刹海带入一个智能化发展时期。此外,琉璃厂艺术品交易网、马连道茶叶网等一批电子商务品牌也成为区域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窗口。西城区依托“四个坚持”的实践摸索,逐步形成一套以首都功能为核、以“设计+”为器、以历史文化为源、以“信息惠民”为本的文化科技融合的“西城模式”。二 西城区文化科技融合存在的问题目前西城区文化科技融合进度仍需加快,富有影响力的文化科技融合品牌尚未形成,整体融合创新环境氛围尚未形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文化科技融合的内涵认识不够传统文化和科技企业对文化科技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相当一部分文化企业的科技意识不强,而科技企业的文化品位有待提高,产品缺乏文化内核,融合

14、的内涵品质亟待提升。一方面,支撑和引领文化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文化发展需求带动科技创新的动力尚不足,表现为关键技术装备和软件系统国产化率偏低。(二)文化科技融合的内生动力机制不足目前,“重科轻文”的倾向比较普遍,片面强调科技对文化的支撑作用,文化对科技发展的价值导向和推动作用往往被忽视。而且,西城区丰富的文化与科技资源主体大多为国企,其本身实力雄厚但市场反应迟缓,创新活跃度不高,技术应用辐射面不广,有效引领区域创意创新、引导文化与科技融合型资源进入市场的龙头带动作用不强。(三)文化科技融合的管理体制尚不健全鉴于当前的管理体制,文化与科技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导致文化企业与科

15、技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明显不足。此外,融合型企业也被人为地划分为科技型企业和文化型企业,管理部门不同,资金和政策来源不同,融合的主导角色也不明确,从而影响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实效。(四)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尚未形成首先,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创新氛围营造不足,各类创新主体互动有限;其次,提供公共融合技术、融合性企业孵化、跨领域技术转移、跨专长人才培训、融合领域的金融及品牌支撑等服务的创新公共平台尚未建立;最后,真正既懂科技,又有文化专长的复合型人才仍然欠缺。三 西城区文化科技融合的发展对策西城区为深入推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将重点从“创模式、调机制、顺体制、育业态、造氛围、搭平台、建梯队”七个

16、方面着力,提升融合内涵,加快融合步伐,加大融合力度,优化融合发展环境,切实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建设。(一)制订文化科技融合行动计划,总结提升“西城模式”第一,抓紧编制西城区文化与科技融合三年行动计划,理顺全区文化科技融合思路,明确文化科技融合方向、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保障措施。第二,总结提升文化科技融合“西城模式”。提高全区各界认识,坚持将文化科技融合作为服务与支撑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路径,依托“设计之都”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设计产业发展,挖掘西城历史文化资源特色,以信息化服务引领区域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方向。第三,做好全方位的宣传推介工作,树立文化科技融合典型,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各类相关信息、技术资源、人员、服务等在相关主体之间的有效流动。(二)确立“市场主导-委区共建”融合机制,增强内生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