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社会发展报告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191616424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北地区社会发展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北地区社会发展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北地区社会发展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西北地区社会发展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北地区社会发展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地区社会发展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西北地区社会发展报告 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意义非常,对西北地区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西北各省、自治区继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带动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一 经济新常态下西北社会发展现状(一)户籍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型城镇化全面提速2016年西北五省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城乡户口统一登记管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均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一户籍制度的改革举措实现了城乡人口的统筹登记管理功能。西北各地全面取消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根据地区实际情况适度放宽省会城市落户要求,建立并完善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配套的教育、卫计

2、、就业、土地、住房、社保及人口统计制度。各省区改革和完善了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进一步拓展了居住证持有者在居住地可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领域和范围,保障持居住证者享有与户籍人口相同的公共服务权利。除了户籍制度的松绑,各省区大力推进政策性移民搬迁工程和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推进人的城镇化建设步伐,城镇化率有所提升。在实现人的城镇化的过程之中,2016年西北各省区更注重优化城市布局,依托自身优势,统筹规划城乡发展规模,大力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陕西省以关中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合理控制城市开发边界,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新疆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增加进城农民工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

3、件。宁夏认真落实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开展城市特色风貌建设、人居环境奖创建等活动,城镇发展环境优化提升。(二)民生工程持续推动,城乡居民收入与生活质量稳步提高西北各地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省区在居民用水、用电、用气条件和危旧房屋改造等民生项目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改善明显。新疆南疆地区的天然气主干管网已建成投产,400多万各族群众用上了天然气,360万农牧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1000多万百姓告别了危旧土坯房和棚户区。宁夏为20万农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有45.7万人喝上安全水,60多万困难群众喜迁新居。青海省县城及以上全部供暖,162.4万群众喝上洁净饮用水,65万无电

4、人口用上可靠电。甘肃省农村地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近70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解决。陕西有45.1万户城镇居民迁入新居,各省区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改善显著。各地村镇道路通畅,客运班车、邮电服务、金融网点覆盖,建立了贫困村卫生室,偏远地区百姓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2016年19月份,西北各地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在100.7101.9,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各省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季度增速较一季度回升,其中青海省增速最快为9.2%;农村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增速普遍比上一季度减弱,只有宁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较一季度回升。西北各地居民消费品价格

5、的涨幅远远低于居民收入,这基本反映出西北各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社会消费品价格的稳步增长值低于居民收入的增加值,使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投入使用不但改善了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人们的幸福感普遍增强。(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城镇化率的提高需要社会保障事业的大发展来支持。社会保险体系也面临改革攻坚,需要在城乡统筹方面进一步探索与改革。西北各省区依然将社会保障作为民生的头等大事,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参保人数和辐射范围均有所增加,具体反映在各省对社

6、会保险覆盖面工作的加大力度、缴费的降低和养老金的提高等方面。更多城乡居民被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共享社会发展成果。2016年,西北各省区在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及费率浮动机制方面都有新的适合地方特点的举措。在扩大社保覆盖面、降低费率和简化社会保险转接手续方面都有新的做法。新疆、甘肃和宁夏从2016年5月1日起,全省(区)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中单位缴费比例由20%降低至19%;失业保险缴费总费率比例降低至1%3%,其中,单位缴费降低至1%,个人缴费低至0.5%,个人缴费率下调一半,执行时间为2016年5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此次失业保险费率下调将减轻企业与职工负担,

7、但参保职工失业保险待遇并不变,有效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青海省自2016年3月1日起,将失业保险费率由3%降至2%。2016年1月1日起,西北五省区对已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含退职生活费)水平进行调整提高,实行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相结合的办法,目前政策运行良好。(四)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公共服务投入加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1.公共文化2016年,西北各省区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宁夏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新建固原市文化馆、图书馆、丝路文化展览馆,改扩建大武口区文化馆、图书馆,完成宁夏图书

8、馆改造提升。各省区在扩建和完善公共文化场馆的基础上,2016年全面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免费开放。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服务范围扩大,服务质量明显提高。2.教育2016年西北五省区均实施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战略,各阶段学生入学率均有所提高,教育经费投入占财政经费支出的比例持续上升。例如,新疆的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连续多年高于4%的国家规定目标。各省区通过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增加教师收入和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等措施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宁夏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农村学校结束了火炉取暖。各省区建立了从学

9、前到高等教育阶段完整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新疆南疆四地州在全国率先实现了14年免费教育,陕西将从2016年秋季起实行高中3年免费教育新政策。各省区加大民族教育发展力度,新疆内高班、内初班在校生分别增加到3.4万人、2.7万人,甘肃从2016年秋季开始在具备条件的省级示范性高中设置民族班,招收少数民族学生。3.科技2016年西北各地大力改善地方科研基础条件,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支持基层科技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坚定科技“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方向,着眼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瓶颈问题,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2016年专利申请数量继续走高,专利

10、授权总量增速更加明显,技术合同成交数量和成交额持续增长。除了技术创新方面的成就,各省区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对外科技交流与科技成果异地转化。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加深对中亚和东欧、独联体等“一带一路”国家的国情及科技政策的理解,不断促进西北地区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2016年宁夏有4项农业领域的先进装备技术将通过此次签约输送到科威特。陕西省已经开始建设丝绸之路产业园区,使两国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在园区内进行科技创新和科技合作,将中俄两国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4.卫生西北五省(区)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分级诊疗、大病保险、先住院后结算逐步实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初步得到改善。各地逐步完善儿

11、童医疗卫生体系、全科医生临床培育基地和基层医疗体系,宁夏建成自治区儿童医院,迁建固原、吴忠市医院。医疗卫生信息化,即智慧医疗成为大势所趋,纳入西北各地医疗发展规划。青海省着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充分发挥医保在医改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五)扶贫攻坚强力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之下,西北地区贫困人口多,连片贫困且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2016年,各省(区)坚持创新扶贫模式,在确保生态建设的前提下,通过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干部驻村工程、教育培训工程、金融扶贫工程、电商扶贫工程、旅游扶贫工程、光伏扶贫工

12、程、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和龙头企业带动工程减贫扶困。2016年宁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下降到58万人。新疆贫困发生率由32%下降到15%,减少贫困人口174万人。陕西省重视贫困人口的教育、医疗等民生建设,贫困家庭普高学生每年补助2000元,中高职在校生每人一次性再给予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政府全出资使无劳动能力者能够参加新合疗。创造整村推进等中国扶贫开发史上多个第一的甘肃省,又率先在全国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贫困发生率由40.5%下降到15%,贫困人口减少到317万人。青海省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建立多元化的精准扶贫金融服务体系,助推青海省三年整体脱贫总体目标的实现。西北作为全国重要的

13、生态保护区、草场保护区以及“中华水塔”,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关系到西北发展,对全国的资源保护和生态平衡意义非常。2016年在荒漠治理、水源保护、森林草场生态恢复方面成绩显著。各省区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落实限制开发和生态修复的综合措施,加大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生态效益指标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中的权重。在优化能源结构和节能减排方面,西北五省区采取关闭非法采矿点,关停燃煤茶浴采暖炉,淘汰黄标车,压减能耗高、污染重的炼铁、炼钢产能等措施,减少工业污染排放量,同时健全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退出机制,优化城乡空气质量和水质安全。(六)社会总体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取得实效2016年西北各地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为经

14、济的繁荣发展保驾护航。作为集多民族、多宗教特点于一身的西北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是各省(区)共同的目标,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命线。各省(区)为维护社会稳定各有创新,“六五”普法工作在各地取得实效,各民族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法律常识有所强化,为民族地区依法治理的开展奠定基础。各省(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城乡民族社区建设为载体,推动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的建设,调整社会结构,优化民族社区环境,推动民族关系和谐和顺。各省(区)还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支持力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在共建共享中凝聚了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巩固发展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二 西

15、北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社会转型注入新的活力2017年西北各省(区)经济转型将出现重大转变,应该把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2016年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7年各地应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做优增量,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支撑和基础保障体系,提升自身经济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从发展机遇看,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将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和驱动引擎正在孕育形成,这为西北各地加速科技进步与扩大对外开放带来了新契机;“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国家采取超常规措施对西部地区的倾斜支持,尤其是

16、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释放了一系列重大利好机遇,从外部条件上为西北地区的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空间,形成市场和开放机遇多重叠加,这种叠加效应为西北地区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二)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推进为社会建设释放更大红利2016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西北已经按下简政放权“快进键”,守好定位点,退出越位点,补上缺位点,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为民生改善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财力支持。围绕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各族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2015年以来,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养老金制度结束双轨制,分级诊疗制度开始实施,民生红利持续释放。西北各地逐步延长免费教育年限,逐步优化学校布局和资源均衡配置,改善农牧区以及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鼓励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