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山西实践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191615891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山西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山西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山西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山西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山西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山西实践(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山西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开启了加快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高等教育领域需要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将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严禁滥用权力和越权行政。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需在依法治省背景下进行。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的活动应当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与法律法规相背离;另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机关行使职权一定要严格依照程序,不能有

2、违反有关行政程序的行政行为。2018年以来,按照教育部等部门关于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文件的精神,山西省紧紧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机制障碍和深层次问题,制定出台了山西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绩。但从总体上看,山西省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以及法治观念需继续加强;“放管服”改革落实的省级层面体制机制不够配套完整;行政部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尚未建立;等等。一 树立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理念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指多元主体发挥各自的作用合力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

3、是教育行政权力合理配置的问题。权力要不断下放,财权、人权、事权均下放基层。该放的放,该管的管,权责不混乱交叉,形成政府监管教育、学校主办教育、社会反馈教育的合作机制。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以治理理论为核心的“跨界”合作,强调多中心协同和参与,在实践中整合了多主体、网络治理、协同治理等多种模式。治理理论强调多中心、参与、协同、合作,着眼于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横向、纵向的整体性运作。山西省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是一项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程,涉及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奖励、行政确认、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方面面,应进一步解决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面临的信息共享不足、跨界合作不畅等诸多问题

4、。利用整体治理理论,通过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提升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协同治理能力,是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关键所在,也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所在。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是服务型政府职能的典型表现。服务型政府强调社会本位,以服务社会作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价值。党的十九大强调:“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加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放管服”的目标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放管服”是在“放”的基础上,对“管”进行变革和创新。“放”是政府角色定位问题,要梳理清晰政府、学校、社会的边界和相互关系,重点是如何将上级权力下放给各高校。“管”的关键是

5、政府在事中事后的监管问题,如何使得监管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经济增长的趋势,这涉及教育改革、经济转型、营商环境、法治保障、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应促进学校和社会实现良性互动。“服”是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机制,构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教育治理机制和体制,努力提升教育治理能力,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为深入了解山西省高等学校落实“放管服”改革的进展情况,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和山西省教育厅党组安排,由省教育厅牵头,由厅人事、财务、高教、政策法规等处室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进行调研。为扎实做好本次调研,调研组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书面调研了山西全省45所高校,全面总结一年来的“放管服”改革面上工作。

6、二是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法律人士座谈会,广泛征求针对教育法治工作和教育厅职责履行的意见。三是山西省教育厅相关职能处室对照“放管服”改革文件,分工梳理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四是重点调研三所高校。调研组分别赴几所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实地调研,如太原理工大学(省委、省政府要求率先发展的高校)、山西传媒学院(试点人员总量多的高校)、山西财经大学(综合改革力度大的高校)。五是省教育厅相关处室实地与各高校发展规划处、财务处、人事处、教务处等部门深度对接,广泛征求对口意见建议。二 形成多种措施结合的“放管服”改革机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重申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

7、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依法治省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依法治省的理念是法治理念在一省之内的体现。依法治省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是依法治国方略在省级行政区域的具体实施。开展依法治省,就是在全省范围内以法治为目标,把各项事业和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实现从“人治”到“法治”,从“管理”到“治理”,运用法律管理社会各项事业。依法治省的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法律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依法治省从本省实际出发,立足于依法治国方

8、略,依法治省的具体目标有:一是建立与本省实际形势相符合的地方性立法体制及行政规章体系;二是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有效实施,司法、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全省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三是法治环境进一步完善,继续完善“六最”营商环境,在全社会树立法律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走上法治化轨道。依法治省要坚持将法治社会理念贯彻到各行各业,做到行业依法治理,依法治省工作的开展使得行业被纳入全省统一的依法治省规划内,统一筹划,统一部署。山西省高等教育领域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亦在依法治省背景下展开,在各高校出现了

9、较好的做法和经验。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从初始阶段向纵深阶段发展,遵从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一)落实和扩大高校用人自主权一是落实了高校依法自主管理岗位设置,在人员总量内自主拟定岗位设置方案和管理办法,自主进行岗位聘用。高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实行了专业技术岗位主系列、教辅系列、其他系列合并使用。二是改善高校进人用人环境,各高校在下达的年度招聘计划内,自主开展公开招聘和专项招聘,自主制定招聘方案,自主确定招聘时间、地点和方式。三是对于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校可突破年度计划,使用空编引进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级职称的高层次人才。2019年以来,省教育厅管理的19所高校引进人才469人(其中博士304人

10、),11所高校利用空编共引进22人。四是加强高校“三支队伍”建设,单独下达高等学校“三支队伍”专项招聘计划,教育厅管理的19所厅属高校共有540人计划(其中专职辅导员307人,专职思想政治课教师99人,专职组织员134人),目前各相关高校正在组织招聘。五是推动高校在人员编制外自主制定编外用人办法,签订劳动合同,灵活自主用人。截至2019年7月底,已有16所高校出台办法,另有12所高校也正在加紧制定。六是继续落实高等学校高级专家延退制度,目前共有9位专家办理延退备案,高级专家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二)两校在管理改革中的创新突破山西省教育厅积极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山西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率先发

11、展的若干意见,在编制管理、人才引进和流动、人才评价和管理、薪酬分配等方面赋予山西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更大的自主权,两校实行职员制改革,开辟职员等级晋升渠道,拓展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空间。人员工资实行备案管理,岗位设置可实行主系列、教辅系列、其他系列岗位合并使用,并可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动态调整。山西大学紧紧抓住“双一流”建设、部省合建、“1331工程”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以提升办学质量为核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自主制定专项招聘办法,出台高级专家延长退休工作制度的规范性文件,自主组织岗位设置,按照“2+4+X”的科学发展思路,调整引进人才的数量和结构,完善优秀青年人才的发掘追踪、支持帮扶方式。太原理工大学

12、积极推动“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1331工程”与“双一流”建设,彰显特色,突出优势,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与办学效益,努力打造山西“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度”建设的人才引擎,根据学科建设情况,实行差异化的人才引进政策。通过博士公开招聘、市场调节(调动)、团队引进、硕士专项招聘等各种渠道延揽各类人才。(三)人员总量的试点新举措山西省教育厅加快推动落实山西传媒学院和山西能源学院关于开展人员总量管理及取消行政级别试点的实施方案,创新人事管理制度,试点高校人员总量实行动态调整,并与省委编办、省人社厅和省财政厅等就两校人事编制机构、财务等方面的政策多次沟通。目前,下发了两校2019年招聘计划,山西能源

13、学院招聘方案已批复,山西传媒学院招聘方案正在制定。省教育厅批准备案了山西传媒学院新的内设机构设置方案,设立了8院1系,制定相关校内配套政策。2019年7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签署共建山西传媒学院协议书。(四)薪酬分配制度的新亮点山西省高校基本落实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相关分配政策,核定了绩效工资总量,自主制定薪酬分配办法。各高等院校结合自身实际自主决定分配比例、分配项目,并落实二级学院分配自主权,向优秀教师、一线教师和贡献突出的人员倾斜。落实山西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的指导意见,推动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完善分类考核体系,强化考核和考核

14、结果的使用,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绩效分配制度,目前山西省高校已有14所院校出台了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山西省教育厅协调省人社厅审核批复了各高等学校绩效工资总量,其中具有博士授予权的8所本科高校作为试点按不超过无收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的5倍进行调控。一部分高校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对培养和引进的“高精尖缺”人才,采取了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分配办法。(五)校内体制改革的再深化山西省各高校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各项配套制度的建设。山西财经大学紧紧围绕“学院办大学”这条主线,以“校院两级管理”为重点,不断深化管理模式改革,向二级学院放权,着力构建

15、“以院为基、因院施策、部门协同、全校发力”的山财命运共同体。太原理工大学实施绩效工资二级管理改革,先后制定出台了太原理工大学绩效工资二级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和太原理工大学教学教研科技成果绩效核定办法等文件,构建了以奖励性绩效工资为主体,结合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的多元化薪酬模式和具有吸引力的薪酬体系。山西传媒学院修订完善山西传媒学院高层次人才全职引进管理办法、山西传媒学院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办法和山西传媒学院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出台绩效工资分配方案、高层次人才薪酬分配方案和外聘专家津贴发放管理办法等制度,体现出多劳多得、按量取酬、一线倾斜。(六)加强效能建设,进一步简政放权教育系统各单位

16、根据效能建设要求,以细化落实效能建设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AB岗制、一次性告知制、工作计划规范管理等制度为抓手,实现效能建设常态化。省教育厅党组成立效能建设评估工作办公室,印发山西省教育厅机关效能评估办法(试行),设置效能投诉电话,受理各部门、各单位效能投诉,坚持全面评估和分类评估相结合、内部评估和社会评估相结合、日常评估和集中评估相结合,效能建设各项制度落实到位,2018年度厅机关效能建设被评为“优秀”等次;着力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入驻省政务服务中心的审批服务处室(窗口),接受省政务服务中心的效能监督评价。山西大学制定山西大学重点工作督促检查制度(试行),形成督办工作闭环机制,确保学校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不断提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尽最大效能发挥管理部门的“决策中心和资源调配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