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老山界》 教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

上传人:公西 文档编号:191614723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老山界》 教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6.《老山界》 教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6.《老山界》 教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老山界》 教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老山界》 教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老山界备课人: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或电子白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板书),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2、 整体感知(一)作者介绍:陆定一(1906199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

2、家,江苏无锡人,长征途中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时代背景: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二)注意划线字的注音和写法 蜷缩(qun) 呜咽(y) 点缀(zhu) 澎湃(png pi) 咀嚼(j ju)篱笆(ba) 酣然入梦(hn) 苛捐杂税(jun)(三)检查预习 1

3、.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自学提纲:)(一)速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请你找出作为根据的词语。 2.讨论明确 老山界是长征中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时间顺序: “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段落时间变化 地点转移 记叙内容2-11节当天下午至天黑山沟山脚 同瑶民的攀谈12-23节天黑后至黎明前山脚山腰 爬山的艰苦以及在雷公岩前露宿24-31节次日黎明至下午两点多雷公岩山顶攀越雷公岩32-33节登上山顶以后山顶山下下山的情景 文章按时间顺

4、序,分为三个部分来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 第二部分(2自然段到33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层:(211)山脚访瑶家。在“之”字拐的路上;山腰露宿;第二层:(1233)红军翻越老山界 攀登雷公岩 继续登山 到达山顶;山顶所思。 第三部分(34):写作者的感受。三、合作探究红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他是在宣传群众并同敌军作战中前进的,他始终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段落。讨论明确:如:她的房子如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生怕:很怕 显眼:明显

5、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起强调作用,表现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从红军与瑶民大嫂的交往中可以看出,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意思。3、 小结毛主席说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不错的,红军为了取得长征的胜利,不怕艰难险阻,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克服了爬越老山界的困难。作者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地点转移来安排层次,使文章顺当,脉络清晰,叙事和描写相结合。4、 拓展延伸1、同学们课后搜集红军长征中的故事,可到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以长征为主题” 开一次故事会,体会长征的伟大壮举。2、把文章中描写的句子,景

6、物描写的语段摘抄在本子上。把课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归类摘抄在本子上。五、当堂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落得很远 ( ) 盛饭( ) 蜷曲( ) 矗立 ( )苛( )捐杂税 酣( )然入梦 咀嚼( ) 澎湃( )2填空:老山界作者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文章采用顺序的写法,按 安排层次,脉络清楚。3按课文内容填空: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 ,像 ,像 ,像 。1l chng qun ch k hn ju pi2陆定一 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3春蚕在咀嚼桑叶,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山泉在呜咽,波涛在澎湃。 布置作业:仿照“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

7、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请你发挥想像能力,按照上面的例句做一组排比句式。注意想像要合理,比喻要贴切,语势要一致。板书设计: 6、 老山界 决定翻山 时 间 翻山经过 顺 序 翻山以后教后札记:组长审批签名: 盖章:课 题:老山界备课人:乔爱雨教学目标:1、 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2、 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的分析。3、通过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教学重难点: 1、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的分析。 2、学习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或电子白板教学过程:第二课时1、 导入新课 同学们:

8、昨天我们学习了老山界的第一课时,同学们了解了翻越老山界的困难重重,可是这些困难在毛主席领导下的红军战士眼里是怎样看待的? 谁能用毛主席的诗词中的一句诗 来概括出来呢?(学生发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老山界一文,看红军战士是怎样用乐观的精神克服困难的。2、 合作探究(一)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1、老山界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看法)明确:老山界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陡峭、险峻、高大、或有的学生会说老山界陡、窄、险等都可以。2、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的困难具体有哪些呢?(在课本当中画出相关的句子)一是:(“向上看就在脚底下。”“陡峭极了只有一尺多宽。”山路陡峭,悬崖峭壁。)走路难二

9、是:(“路只有一尺来宽不就骨碌下去了么”,“寒气逼人浑身打着颤”,宿营峭壁,半夜冻醒。)睡觉难三是:(“肚子很饿,力气不够”,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吃饭难四是:(“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机关枪声很密”,伤病员多,敌人追击。) 处境难从中看到老山界的险峻难走,但是红军战士,战胜了这些困难,翻越了老山界。 3、为什么红军战士能够克服这些重重困难成功翻阅老山界?(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看法)明确:顽强不屈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文章中两处集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局部揣摩景物描写: (1)分析第13段描写: “奇观”是指什么? 你认为哪些字词用得好,请

10、加以揣摩:“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 “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2)分析第23节景物描写:这部分哪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这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起什么作用?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缀”字传神而又具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

11、然景色的丰富情感。 用巨人矗立比喻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矗立”,形象的说明困难像拦路虎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的长征必胜的信念。“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波涛澎湃”形容林木

12、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总结:作者以生动的景物描写,有声有色的把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豪言的壮语,畅快的心情表现出来,渲染他们顽强不屈的斗志和艰苦乐观的情绪,从而表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出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除了景物描写之外,语言描写如“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等也有这样的作用(3)分析第32节景物描写的作用: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

13、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三、品味语言1、“像春蚕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呜咽”在这里怎样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注意“像山泉在呜咽”一句有不少人认为“呜咽”的原意是低声哭泣,文中是修饰形容凄切的流水声。这种解释与通篇洋溢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相悖。应解释成流水声若断若续,好像山泉时而流时而止。这样使整个乐观主义的基调不至于失去一致。明确:这里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作者形象贴切的比喻,生动具体地将自己的感受细腻入微地表现出来,增加了语言的美感和气势。2、“抢了一碗饭就吃”,如何理解“抢”字,谈谈你的看法。提示“抢”字是一个中性词,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用在红军身上是为了说明吃饭的迅速,“抢”字形象的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3、 课后小结老山界,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在红军的眼里,他们认为:“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这充分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写具体形象地表达了中心思想,特别是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红军战士的乐观精神。4、 拓展延伸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当你在困难中你是怎么做的呢?5、 当堂检测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