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改进策略-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191613725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中心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改进策略-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政治中心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改进策略-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政治中心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改进策略-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政治中心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改进策略-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治中心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改进策略-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中心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改进策略-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政治中心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改进策略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 2010年由原北京市东城区和崇文区合并而成的北京市东城区,是我市最重要的政治中心区之一。辖区内集中了众多的首脑机关、首长驻地、重要敏感地区和繁华地段。天安门广场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整治活动场所,30多个中央部委机关、100多个国家局级单位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及其所属200多单位云集于此,王府井、前门大街、北京站、天坛公园等是人流、信息流的重要交汇地和集散地。东城区在维护首都社会稳定、加强“首善之区”建设中承担着特殊重要的责任,构建信息灵敏、反应迅速、防控严密、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东城区委区政府必须优先面对的重要任务。2013年下半年

2、,笔者在东城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对该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状况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报告的部分内容加工整理发表,以飨读者。一 东城区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长治久安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一项民心工程。近年来,东城区立足首都核心功能区实际,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具有东城特色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治安环境。(一)构建八项工作机制,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东城区积极探索创新构建八项治安防控工作机制,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一是整合安保力量机制。整合全区民警、交警和武警“三警”专业力量,社区巡防

3、队员、保安员、流管员和城管员“四员”专职力量以及社区治安志愿者、环卫治安志愿者、交通志愿者和民兵志愿者四种协警力量,实施了立体防控。二是建立社区“等级防控”机制。按照“点面结合,以面保点”的工作要求,构筑了社区一、二、三级的“三级防控”模式和群防群治力量日常、加强、超常的“三级管理”模式。三是落实领导牵头责任机制。区委书记、区长和区综治委主任与各单位一把手签订了“平安东城”建设责任书,各单位也都按要求层层签订了责任书。起草制定了关于党政领导干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履职考核评价实施办法,明确了考核对象,建立了党政领导干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绩档案。四是建立了“平安东城”督查考核机制。成立了12

4、个“平安东城”督查组,对全区10个街道2个地区进行“一对一”督查。各督查组坚持深入各街道、重点地区、重要部位、繁华场所等开展督导检查工作,有力地保证了治安防控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五是建立了治安志愿者激励机制。制定了东城区社区治安信息员奖励实施办法,明确治安信息员队伍的组织领导、奖励办法、奖励操作流程、考核监督等事项。六是完善了党政机关参与基层综治工作机制。积极吸纳驻区党政机关为街道、社区综治委成员,推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鼓励区党政机关积极参与基层综治工作。七是强化重点人管控“五化”机制。即摸排梳理长效化,做到底数实时掌控;管控分类等级化,形成严密管控体系;解决矛盾及时化,消减重点以求平和;手段

5、办法多样化,争取最大管控实效;工作制度规范化,实现逐级落实责任,以“管人、看地、控物、抓事、盯问题、处突发”为措施的工作机制。对极端行为人按照“6+1”控制模式落实了管控力量,确保对重点人管控到位,矛盾及时化解,隐患及时排除。八是完善科技创安机制。积极开展社会化运营工作。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三防并举”的思路,搭建了全区图像信息网络平台,使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水平不断创新和提高。(二)采取五项措施,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东城区坚持把确保安全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健全组织体系,狠抓工作细节和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无缝隙的社会面防控网络,确保重大节日、庆典、敏感日期

6、社会面防控的绝对安全。一是根据首都综治办工作部署,全区共设立了14类26个安全稳定监测点,及时报送安全稳定监测报告,为市委、区委正确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形势对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提供了依据。二是多措并举,圆满完成重大节日、庆典、敏感日期专项安保任务。按照“以面保点夯基础、严控外围保核心”的工作思路,根据“核心区、警戒区、控制区”的控制层次划分,制定了缜密的专项保卫措施。三是整合动员各方力量抓好社会面防控。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加大情报信息搜集力度,围绕“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采集各类基础信息,全力做好重点、敏感时期社会面防控工作,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整治力度,开展专项整治行

7、动;在全区普遍建立社区治安志愿者“守望岗”,分三级部署治安志愿者力量,组织社会面专群力量投身全区社会面防控。四是加强矛盾排查和重点人管控。加强重点人的动态管控,固化奥运期间和国庆安保“五化”工作法,探索“单元网格”精细化管理模式,对核心区、警戒区、控制区涉及的重点人进行基础信息数据核对。细化重点人防控工作方案,依据现实危害程度、性质和影响等因素,将各类重点人分为四个风险等级,分别拟定稳控等级和稳控标准。做好信访重点人吸附,启动日排查和周督办工作机制,努力做到不留死角。认真开展局、处级领导“大接访”活动,每个工作日安排1名区领导在信访办负责接访工作。加大两类人员管理。对全区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

8、人员进行细致分类,对其中的重点人明确了管控目标和保障措施。五是狠抓公共安全和风险防控工作。加强风险排查,组织相关的部门、单位开展风险评估,明确风险等级及其可控性,按照“想到最复杂、做到最完美”的要求制定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案,落实风险控制责任、措施。(三)坚持科学规范,不断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科学化水平东城区在深化规范奥运期间和国庆安保社会面防控工作的有效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精确指导、整体防控的工作方针,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精细化、社会化、信息化,逐步建立起具有东城特色的融打防管控于一体、全方位、全覆盖、常态化的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是因地制宜,实施区域防控模式。在全区推广朝阳门街道“守

9、望岗”经验,根据各街道(地区)的不同特点,按照外围控制区、基础保障区、核心安全区和重点管制区四个防区,分区域、有重点地组织群众力量配合专业部门开展沿线堵卡和街面巡逻工作,根据防范重点,科学设置“守望岗”、巡逻线,梯次投入警力和民兵、巡防队员、治安志愿者等安保力量,形成精细化、等级化的防控态势。二是因事制宜,构建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实施网格巡控。充分运用网格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以责任制为依托,对社会各类人的管理为重点,综合考虑“地、物、情、事、组织”等因素,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模式。将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重点人、地、物、事、情、组织全部纳入社区网格巡控内容,构建覆盖全区的责任到人、标准明确、配套奖

10、惩考核机制健全的社区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精细化治安防控模式。三是因时制宜,实施等级防控模式。根据不同时期社会治安状况变化规律、不同时期安全稳定工作要求标准,制定详尽的有针对性的力量投入方案,做到科学使用,分级按需投放。有关部门要定期发布等级防控指令,各级各部门按照等级预案启动防控。四是因需制宜,建立一套在重大活动期间切实发挥作用的制度、机制、措施和“平安东城”建设长远规划,结合东城实际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群防群治力量为基础、公安机关为骨干、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全方位、全覆盖、全时空的现代化社会治安防范体系。二 当前东城区治安防控

11、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受社会转型期各种因素的影响,犯罪诱因日益多样化,犯罪手段日益智能化、科技化,治安形势日益复杂化,北京市各种刑事犯罪案件发生率连续多年始终在高位运行,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效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与这一要求相对应,东城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东城区治安防控体系效能的发挥。1.专业力量不足影响防控工作水平2010年5月11日东城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一支60人的首都政治中心区东长安街专职巡逻队。一个月内就先后盘查核录可疑人员1.2万余人,存疑留置处理91人,查获非正常上访可疑人16人,无照游商、散发小广告等干扰城市秩序人员62人。两区合并后,涉及东城

12、区的首都政治中心区范围扩大,专职控制力量明显不足。同时,政府职能部门也还没有建立起首都政治中心区专门的执法力量,形成了目前公安机关一家单打一的局面。2.指挥体系不完备使各种执法力量难以形成合力从执法力量上看,目前在首都政治中心区内既有公安民警,也有城管、工商等政府执法部门和街道工委等基层职能机构,加上单位保卫力量、治安辅助力量,人数不少,但效果彰显不足。由于两区合并等客观因素影响,现在首都政治中心区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综合指挥体系,群防群治体系还处在雏形阶段,导致齐抓共管的防控局面难以形成。3.装备保障体系还没有跟上队伍建设的步伐首都政治中心区既是全市、全区防控的重点,也是展示首都和东城区执

13、法新形象的窗口。因此,在首都政治中心区成立之初,北京市公安局就提出了“一流警务”的工作要求。两区合并后装备后勤保障的跟进速度没有赶上队伍建设发展的要求。导致首都政治中心区执法外在表象上还没有出现“有别于其他地区”、执法人员也没有形成“有别于其他部门”的新气象。4.防控力量资源整合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治安防控力量,亟待进行整合理顺提高效能,作为治安防范重要力量的巡防队、保安队、协管员队伍等,因为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队伍稳定性不强,数量和质量都得不到保证,发挥的作用也大打折扣。一是群防群治力量参与人员中,男女比例失衡,女性占52%,男性占48%,男女参与比例明显不均衡。二是群防群治力量参与人员年龄

14、结构老化。东城区治安志愿者中,50岁以下的占36%,5070岁的占54%,70岁以上的占10%。三是群防群治力量层次结构单一。参与群防群治力量人员主要是由离退休和失业下岗等人员组成。社区治安巡逻力量中普遍存在“三多”,即老年人多、女性多、党员多。比如安定门街道在册治安巡逻志愿者共有1479人,50岁以下336人,50岁以上1143人;从性别上分,男性498人、女性981人;从政治面貌上分,群众637人、党员842人。这些人员参与社区治安巡逻,完全是凭着觉悟,不怕辛苦,不计报酬。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年龄大身体弱,家务事多的问题,给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四是群防群治力量实效有限。从实际情况看,他们参与

15、治安巡逻更多的是制造声势,从外部看到处是红袖标,形成一种热闹的声势态势,只是给社会上不稳定人员以压力和震慑。而实际的防控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同时他们自身的人身安全保障也存在一定风险。5.基本保障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基层社区治安防控体系的保障力有待提高。一是经费保障。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建立治保费制度以来,金额十余年来长期未作调整,已与社会发展现状、防控形势需求不相符合。目前社区安全防范保障是沿用1997年确定的标准,每百户选定一名治保委员,每月80元保障经费,各社区将这笔经费主要用于奖励社区治安巡逻人员,由于社区群防群治力量人数多,年人均仅有2030元。比如按规定安定门街道一年有20余万元治

16、保经费,但每季度仅向社区拨付51300元,以在首都综治网登记注册的巡逻志愿者1479人计算,如果每人每天巡逻4小时,平均到每人每小时仅0.13元,综治经费标准与现实需要差距过大。二是人员保障。随着形势的发展,综治工作内容越扩越多、业务标准越来越高、责任越来越大。从综治办的人员数量和专业素质等方面看难以满足当前工作形势需要。三是职能保障。从综治办的工作职能看,工作实践中需要经常协调公安、工商、信访等多个职能部门,由于综治办与其他部门属同级,与派出所、工商、房管、卫监等职能部门又不属一个单位,协调工作时存在权力、手段、能力相对薄弱等问题,协调的有效性不够,力度不强,监管不到位。三 改进完善首都政治中心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对策建议面对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必须加速改进完善现行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