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社会创新能力报告(2006~)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191608417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1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企业社会创新能力报告(2006~)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企业社会创新能力报告(2006~)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企业社会创新能力报告(2006~)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企业社会创新能力报告(2006~)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企业社会创新能力报告(20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企业社会创新能力报告(2006~)(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企业社会创新能力报告(2006) 一 企业社会创新的基本概念社会创新的主体以社会部门为主,政府、市场为辅。企业社会创新是社会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社会创新的概念及特征德鲁克是第一位明确提出社会创新概念并最先强调社会创新价值的学者。“社会创新”这一概念是德鲁克1973年在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中首次提出的,书中指出:“与技术创新比较而言,对社会创新的需要甚至可能会更大。”德鲁克指出,“创新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社会创新,社会创新是在经济与社会中创造一种新的管理机构、管理方式或管理手段,在资源配置中取得更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其后,一些社会学、哲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学者对此展开了进一步的

2、研究。社会创新理论的开创者德国社会学家沃尔夫冈查普夫、英国社会创新实践先驱杰夫摩根、加拿大学者司徒康格等都对社会创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都强调社会创新是实现社会目标、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并且共同奠定了当代社会创新理论的基本框架。目前,对社会创新概念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创新进行了阐释。有些定义侧重社会创新的形式和内容(Zapf,1998;Cnger,2000等),有些定义侧重社会创新的动机和目的(Mulgan,2007;Phills et al.,2008;Munfrd,2002等)。表1是有关社会创新概念解读的两个视角及其代表性观点。虽然不

3、同学者对社会创新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在以下几个方面都达成了共识:社会创新的目标是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等;社会创新的主体多元化,可以是政府、企业以及社会。表1 社会创新概念社会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共性,如同样需要新思想的产生,同样受需求拉动,同样需要各种资源支持,同样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等。但是,它们之间又存在诸多差别,表2从不同角度对社会创新与技术创新进行了比较。表2 社会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区别通过对社会创新概念的认识以及社会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比较,笔者发现社会创新具有以下特征。(1)创新主体多元化。包括政府、企业以及

4、非营利组织等社会机构。(2)创新领域广泛化。社会创新实践表明,社会创新涉及了社会问题的方方面面,张强等(2013)对187个中国社会创新案例进行统计发现,社会创新领域可以分为扶贫、教育、健康与救援、社区发展、艺术文化、环境、弱势群体帮扶、动物福利、公益支持和其他共十类。案例来源包括社会创业家杂志、英国文化协会、AHA社会创新中心、企业社会责任资源中心(社会资源研究所)等专业机构推荐的有关社会创新案例,以及近年来中国内地相关的知名比赛获奖项目,包括海航“社会创新创投竞赛”、英特尔“芯世界”公益创新奖、“中国社会创新奖”和联想集团举办的相关竞赛。周红云(2014)基于两届“中国社会创新奖”项目数据

5、的分析指出,社会创新的重点集中于弱势群体保护、社会事业、公益慈善、社区服务、扶贫济困和环境保护六大领域。(3)创新形式多样化。何增科(2010)指出,根据社会创新的产品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社会创新区分为服务类社会创新、组织类社会创新、体制类社会创新、行为规范类社会创新、理念类社会创新、行为方式类社会创新等。张强等(2013)将社会创新分为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三个维度。服务创新是指发起项目将提供社会需求但缺乏供给或供给不足的社会服务,如罕见病群体的关怀;技术创新是指利用信息技术等来创新服务方式,如利用互联网推行P2P模式提供小额信贷;组织创新是指发起项目通过呈现新的组织形态来进行相关社会创

6、新活动,如社会企业。(二)企业社会创新的概念及特征1.企业社会创新提出的背景近年来,接踵而至的商业丑闻、食品环境污染、2008年的金融危机,种种事件提高了公众对企业社会角色的期望。社会问题的重要性催生了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主的社会创新的产生与发展,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最为活跃的主体,理应在社会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Kanter(1999)指出,企业参与社会事务的传统做法存在只触及表面和“扔钱就走人”的弊端,难以实现可持续、可复制的制度化改变,不能真正满足社会的需要,企业应该将社会问题作为一个学习实验室,以辨识未被满足的需要,并提出解决方案以开辟新市场。如波士顿银行建立社区银行的努力最终为银行创造了

7、新的市场,贝尔大西洋公司通过为学校装备计算机网络发现了处理数据传输的新途径和远程学习的新市场。这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创新范式,即私人企业可以与公共机构合作,为双方带来有利、可持续的变化。Jupp(2002)也认为,企业对待社会问题的方式应从责任转向创新,即企业运用其组织、财务和人力资源,以一种可以被接受和广为传播的方式,为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提供有效的创新性响应。企业不应再将社会责任视为补充或附属,应通过与公共机构的合作,运用自身的经验和专长,积极开展社会创新,创造社会价值。企业社会创新的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和采纳。联合利华前CE夏思可(Patrick Cescau)2007年5月在英思雅

8、德商学院的一场演讲里强调,研发设计产品或服务时不仅要考虑消费者对功能的需求(如食品的味道或成本的高低),更需要社会视角,融入消费者期待解决社会问题的各种“公民渴望”。社会创新不是社会组织的专利,企业更有必要导入社会创新战略,在生产、营销、人资、研发、财务等运营行动中,植入社会大众重视的社会问题创新解决方案,通过运营行动一方面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争取社会大众的认同及支持,强化企业营运优势及市场绩效。企业社会创新是对企业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融合与发展,以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为企业创新和社会责任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当今世界各国,贫富差距、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严峻的社会问题,人们日益

9、增长的对教育、医疗、保健、养老、生活品质等方面的社会需求,都蕴含着潜在的战略性商业机会或广阔的创新空间。企业社会创新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新途径,使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模式从“赚钱行善”向“行善赚钱”,实现了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赢。2.企业社会创新的概念德鲁克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企业社会创新观(Crprate Scial Innvatin)。在1984年发表的专题论文把社会问题转化为商业机会:企业社会责任的新意义中,德鲁克阐述了“把社会需要和社会问题转化为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这一他称之为“行善赚钱”的新观点。德鲁克企业社会创新理论的阐述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创新目标的社会性,即社会创新必须解决具体的社

10、会问题或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二是创新的工具是创新和创业精神,包括实施有效的管理(他认为,管理本身就是现代社会的一项社会创新),以确保高效地实现其社会目标。德鲁克指出,企业要学会把一个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转变为与众不同的有利可图的商业机遇,把“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求的途径,看作是企业创造利润的机遇”,这代表着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全新定位“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创建能够自我维系并盈利的企业”,推动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创新,更好地实践创新与创业精神。德鲁克的社会创新思想为企业指出了履行社会责任与实现商业利益的最佳结合点,开拓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管理的新路径,社会创新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

11、新途径。德鲁克批驳了弗里德曼关于企业的唯一责任是创造利润的观点,坚持认为企业获取利润与履行社会责任是不矛盾的。德鲁克肯定了卡内基、洛克菲勒、福特等慈善捐助的社会责任行为,但是,德鲁克更加推崇罗森沃德、诺里斯等把社会问题转化为企业发展机遇,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构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方式,即社会创新方式。“钢铁大王”卡内基将1990年出售自己公司所得的巨额资金(约为当时的5亿美元)在各地捐建免费的公共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后来设立专门的慈善基金会,以此实施慈善捐助,促进社会变革。卡内基的这种方式就是今天人们最为常见的“赚钱行善”模式。另一位企业家罗森沃尔德当时在收购西尔斯洛巴克邮购公司的时候,就敏

12、锐地发现,邮购业务的客户资源主要是富裕农民,当时能够让农民富裕起来的主要途径是设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和劳动生产率。为通过让农民富裕而扩大自己的客户资源,罗森沃尔德通过他所经营的企业设立大规模的扶持资金,并创造性地建立县区农场代理制度,主动给当时那些处于相对贫困和落后状态的农民提供免费培训,以增加他们的耕种知识和提高其劳动技能,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增加家庭收入。事实表明,正是这些在罗森沃尔德帮助下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构成西尔斯洛巴克邮购公司的主要客户。借助这一创新机制,罗森沃尔德经过10年努力,终于把一个收购时濒临破产的邮购公司发展成当年美国的第一大零售商,成为当时美国盈利性最好的公司之一。这种方式就

13、是德鲁克推崇的“行善赚钱”,即企业社会创新方式。尽管卡内基的慈善捐助崇高而纯正,但罗森沃尔德所创造的社会责任模式无疑更有价值。因为在德鲁克看来,“只有当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能够产生资本(如产生利润)时,这些社会需要才能得到越来越多的资金支持。”罗森沃尔德所首创的以社会创新来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无疑是对企业和社会双赢的创新。因此,他认为,如果组织在专注于自身本职工作的同时又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那么,它们就是在承担社会责任。如果它们能够把公众的需求转变为自己的创业成就,那么,它们的这种行为就是最负责任的行为。在德鲁克看来,社会创新已经成为一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更加有效的新途径,“企业只有把社会责任转化

14、为自身的利益,也就是转变成商业机会,才可能真正履行社会责任。”今天,企业自觉地从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中寻找市场机会,不断进行产品、服务和技术创新,创造价值为企业与社会共享,已经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般追求。他提出的企业要把社会问题当作商业机遇,主动承担企业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的责任,积极开展社会创新的观点,也推动着企业社会责任由公益捐助向社会创新的重大转型。刘宝(2011)将企业社会创新界定为:企业以社会责任为驱动力,视社会问题为企业新机会的来源,在实现商业创新(如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市场等)的同时,达到一定的社会目标,满足一定社会需求的创新范式。企业社会创新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企业社会创新的

15、目标是企业和社会都能获益,实现双赢。企业可以通过创新性的思路和方案,在获取商业利益的同时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实现微观层次企业战略与宏观层次社会需要的融合,同时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消弭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鸿沟。企业社会创新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超越。美国公益组织All Day Buffet提出,企业社会责任(CSR)向企业社会创新(CSI)的转化应建立在“3I”基础上,即创新(Innvatin)、影响(Impact)和投资(Investment),具体包括寻找更新、更好的解决方案以提供更多的价值,考虑对多重底线的影响而非单一的利润,长期投资而非简单施舍。可以认为,企业社会创新已不再

16、是简单的慈善或责任行为,而是一种研究与开发(R&D),是战略性商业投资。企业社会创新是一种综合创新。作为一个新的创新范式,企业社会创新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不局限于单一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或营销创新等,而是它们的综合。企业社会创新是一种开放式创新(pen Innvatin)。企业社会创新的实现需要跨越企业的传统边界,均衡协调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创新资源,“有意识地利用知识的流入与流出来加速企业内部的创新,同时利用外部创新来扩张市场。”企业社会创新是一种利益相关者驱动型创新(Stakehlder-driven Innvatin)。员工、顾客、供应商、环保主义者、NG、政府等多方利益相关者是企业社会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同时,利益相关者也是企业社会创新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和实现者,只有让利益相关者广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