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5.琥珀 教案

上传人:公西 文档编号:191607552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5.琥珀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5.琥珀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5.琥珀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5.琥珀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5.琥珀 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琥 珀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15个生字,会写15个词语。2.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语文要素】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4.理解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依据。教学重难点1.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语文要素】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够准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生字、词语。2.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重点)3.能够大致了解文中介绍的那块琥珀的特点。 一、图片导入,初知内容1.(课件出示琥珀图片)猜一猜图中是什么?(揭题,板书课题)2.请大家观察这两个字,看看它们都是什么偏旁?再读一

2、读这一组带“王”的词(课件出示),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偏旁都是“王”,大多表示珍贵的玉器或宝石)3.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琥珀的什么特征?4.交流:看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预设1:什么是琥珀?预设2:文中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预设3:琥珀是怎样形成的?5.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试着在文中找到答案。(1)学生自主朗读,教师巡视指导。(2)反馈:琥珀是什么?文中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交流归纳:琥珀是一种透明的松柏树脂的化石。文中琥珀的特点:黄色、透明、硬、里面包裹着昆虫。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遇到生僻的字词,多读几遍,把句段读通顺;有疑问处,做好标记。

3、2.检测自读情况。读一读,读准字音,遇到不懂的词提出来,联系语境试着理解。松脂拂拭挣扎晌午一番怒吼渗出热辣辣推测详细淹没冲刷3.指导书写生字。学生自由读生字,练习书写。教师重点指导书写“拭、划、辣”。三、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1.带着自己的疑问默读课文,读完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2.小组合作,交流研究。(1)说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其余同学只说与别人不一样的问题,同时结合课文,相互启发,试着解答问题。(2)小组整理本组还未解决的问题,梳理出最想解决的23个问题。3.全班交流,边交流边试着解决问题,整理出大家最想解决的几个问题。4.刚才,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再默读课文。(1)(出示

4、问题)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琥珀的形成?哪些自然段写了琥珀的发现?(2)组织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并思考问题。(3)反馈交流:琥珀的形成第212自然段。琥珀的发现第1317自然段。点拨:琥珀的形成和发现,作者是用“讲故事”的方法写出来的。这样,能让我们读起来感到生动有趣。故事有趣在哪儿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研读。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利用“鱼骨图”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难点)2.能联系上下文,探究作者关于琥珀的形成过程的推测,明确推测不是随意的想象,而是有可靠的依据。(难点)3.能联系科学知识,探究本文推测的合理性,并尝试推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当时发生了一件对于蜘蛛家族

5、和苍蝇家族来说极其恐怖的事件,我们想要弄清楚整个故事的每一个细节,你们愿意去一探究竟吗?二、抓住关键信息,探究作者的推测1.细读课文,寻找关键信息。边读课文边寻找信息,摘录关键词,完成学习单上的“鱼骨图”。2.对照课文,交流“鱼骨图”。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填写的鱼骨图,认真对照课文内容,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信息。3.结合课文,梳理关键信息。时间:约莫几万年前、夏日、晌午 地点:老松树林人物:蜘蛛、苍蝇 起因:蜘蛛想吃苍蝇经过:一齐、重重包裹、地质变化、漫长、淹没 结果:化石4.填写关键信息,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这幅鱼骨图把关键信息全部都提取出来了。请结合这些信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块琥珀形成的

6、经过。强调:不能遗漏重要的信息,漏掉了一个信息,这块化石就形成不了,或者变成的就不是这样一块琥珀。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介绍这块琥珀的时候,有可靠的依据,叙述有条理,而且起因、经过、结果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用词非常准确。三、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推测请你用上“可以想象因为”说一说“鱼骨图”上各个要素的想象依据。比如:可以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约几万年前,因为琥珀化石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1.自由说。请你挑选“鱼骨图”上其中一个或几个要素的想象依据,说给学习伙伴听,能够说得越多,表明你越厉害。(注意在课文中找准依据)2.全班交流。同学发言的时候,仔细听,如果他说的和你想讲的一样,你就不用举手。如果他

7、说完的时候你还有补充,你就马上举手。3.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推理的严密性。(1)在探究中解疑:“松脂”这个词在文中多次出现,为什么要反复写松脂?找到相关的句子;品读句子;做出解释。(松脂是形成琥珀的必要条件;也是文章的线索;可以体会到老松树对两个生命结束的同情)研究琥珀有什么意义?生交流;师补充资料。结论:研究琥珀,可以发现古老的植物和动物,对于研究动植物有参考价值;对于研究地球气候、生物均有科学意义。探究文中最后五个自然段的意义。(它们是研究琥珀的关键条件;提供推测琥珀形成的依据;文章更有趣。)小结:以后我们再读到类似的文章,也可以试着用鱼骨图搜集故事的要素,并试着寻找依据,进行合理推测。(2)

8、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传情。反复品读文章中相关语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两只小虫的喜爱、担心和同情。如: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四、拓展学习,引导思考小组讨论:1.如果把课文中的“夏日”换成“秋天”会得出怎样的结果?为什么?2.如果把课文中的“几万年”换成“100多年”又会得出怎样的结果呢?为什么?3.说说你现在对于作者关于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有什么看法?教学板书5琥珀教学反思课上,我让学生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样他们的思维会更活跃,会产生许多想法。遇到读不懂的词句提出来探讨,疑问处做好标记,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读课文前,先让学生就课文标题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在初知课文后,再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带着疑问再次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后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树立尝试解决问题的意识。在统领全文的主问题引领下,去学习,去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语文素养的养成。“抓住关键信息,探究作者的推测”这个环节的学习内容相对而言是比较枯燥的,但是采用探究的形式,一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二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鱼骨图、故事的六要素、提取关键信息,这三项内容一整合,就可以把形成这块琥珀的过程说清楚了。最后,用换一换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