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弹簧圈栓塞术的临床护理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91578476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弹簧圈栓塞术的临床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弹簧圈栓塞术的临床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弹簧圈栓塞术的临床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弹簧圈栓塞术的临床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弹簧圈栓塞术的临床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弹簧圈栓塞术的临床护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弹簧圈栓塞术的临床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动脉血管的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1。动脉瘤破裂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表现出头痛、恶心、呕吐等颅高压症状,进而不可逆/可逆影响患者部分颅内组织的功能。部分患者是由于脑血管痉挛、闭塞或因动脉瘤压迫周围组织造成,导致患者致残或死亡。其一旦发生,如不及时救治,致残及死亡率极高2。早期应用电解可脱弹簧圈经股动脉穿刺行介人栓塞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我科自2016-03至2016-08月共收治了3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对其行弹簧圈介人栓塞术,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

2、院自 2016年3月- 2016 年8月收治的3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 例,平均年龄55.6岁(41-72)。, 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提示: 前交通动脉瘤15例,后交通动脉瘤13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 基底动脉瘤3例。其中择期手术患者为25例,急诊手术患者为13例;伴有颅高压症状的为20例,无明显症状者18例;CT/MRI检查显示:动脉瘤破裂后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1.2 患者筛选 全脑血管造影提示颅内血管破裂与当前临床症状有相关性; 既往无明显出血性疾病史;能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完善胸透、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各项术前检查项目,无明显的

3、手术禁忌症。1.3 方法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在全麻状态下,气管插管下手术,术前、术中持续微量泵静脉输入钙拮抗剂:尼莫地平,术中全身肝素化。经皮股动脉穿刺引入6F血管鞘,经鞘管引入VER135导管,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根据动脉瘤瘤体及瘤颈大小,选择合适的微弹簧圈,在DSA监视下,借助微导管放入动脉瘤腔内,直至动脉瘤不显影。术毕拔出导管,压迫止血,并加压包扎。2 临床护理2.1 常规护理 术前相关检查及备皮:急诊患者术前完善血常规及凝血检查,同时行双侧腹股沟区、会阴部及大腿上1/3处备皮;术前用药:术前30min予以苯巴比妥钠、阿托品、地塞米松及尼莫地平等扩张血,防治术中并发症;患者耐受评估:术前

4、完善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以便正确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生命体征监测:应用心电监护动态监测生命体征,时刻注意瞳孔、 血氧饱和度及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血压的调整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同时血压的骤变,往往也提示了病情的变化;术后注意制动:术后绝对卧床休息一周,限制体力活动3-4周,防止弹簧圈栓子移位;术侧肢体监测: 术侧肢体制动24h,保持下肢伸直位,禁止屈曲,保持髋关节伸直,防止穿刺部位发生血肿,穿刺部位一般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h,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下肢血栓监测: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良好,有无减弱或消失, 同时观察术侧足部及指端皮肤温度、颜色及

5、有无疼痛、感觉障碍并与健侧肢体对比,如出现肢体苍白,小腿剧烈疼痛或麻木,皮肤温度下降,则提示有动脉栓塞可能。2.2 心理护理 择期患者大多心理较紧张、焦虑、恐惧, 护士应就患者的病情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让患者及其家属初步了解介入栓塞术的目的、方法及术前、中、后的注意事项。 通过类似成功案例正面鼓励患者,同时让患者了解这项技术的优点及现有的强大的医疗技术力量,以便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向家属详细介绍手术存在的风险及术后发生可能的各种并发症及其危害,以便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及配合。2.3 告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术前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栓塞术

6、后的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危险性,并告知其护理措施。常见的并发症如: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破裂是栓塞术的严重并发症,可发生在术中和术后,各种引起血压急剧升高的因素均可导致动脉瘤破裂。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意识障碍及神经损伤的征象,并监测瞳孔,及时发现脑疝的相关早期症状,并指导患者勿做用力排便等可能增加腹压的动作,将常见针对护理措施告知患者家属嘱注意观察,并联合患者家属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脑血管痉挛的预防性治疗已成为改善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关键,因此脑血管痉挛重在预防。栓塞治疗时,栓塞材料及导管的机械刺激容易诱发脑血管

7、痉挛,表现为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肢体麻木、活动障碍、失语等。一旦患者出现疑似脑血管痉挛症状,立即通知医生,可以予以改变钙离子拮抗剂滴速及用量等处理。下肢血栓形成: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因导管本身因素,如导管在血管内停留时间长,导管过粗,同时术后患者因卧床时间长,均可能导致下肢血栓形成,应密切观察双下肢皮肤温度,颜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后早期应指导患者制动并适当被动按摩。术后并发症,护理人员主要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各临床症状,但是由于存在护理监测的间歇期,还需要指导好患者家属及陪护的监测内容,以便更好地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2.4 护理宣教 护士术前、术中有效的健康宣教,有利于

8、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患者的疾病,并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术后指导患者制动、监测等有利于防止并发症并及时行相应处理,降低患者的致死/致残率;出院宣教,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按时服药,定期专科复诊,注意监测血压等控制血压,可以有效的保障治疗的连续性并提高治疗的效果。3 结果本组患者,从年龄、性别及原因等因素来看,与国内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动脉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所有38例经过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其中1例出现术中动脉瘤破裂,予以鱼精蛋白等处理后,病情稳定,均手术过程顺利,且经随访,基本取得了相对满意的疗效。4 讨论由于微导管级栓塞材料等耗材的研究与飞速发展,使得通过弹簧圈

9、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受到临床及患者的认同。其最大的优点是自由控制并释放弹簧圈,直至弹簧圈放置在动脉瘤内满意位置,从根本上消除再次血管瘤破裂的可能,免除了对创伤较大的开颅手术,使患者相对容易接受,同时该治疗方式也适合部分经手术难以完成的深部组织,其大大增加了患者对于手术创伤的耐受性及安全性。动脉瘤栓塞患者的术前、术中护理是介入手术室的重点工作。从患者的实际病情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发现患者术前、术中不稳定的因素,并做相应处理。通过护理观察及护理宣教,避免术后并发症的诱发因素,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延续性。因此规范合适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的提高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参考文献:1. 凌锋介入神经放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段杰,王庆珍,金颖,主编 神经外科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作者介绍:徐越颖(1982.08-),女,本科,主管护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主要从事介入放射科手术室护理工作。-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