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91578241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将112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科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在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高,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其发生,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关键词】 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护理Prevention of lower limb fractur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deep vein t

2、hrombosisXiu-fang gao(huangpi district of wuhan city peoples hospital of orthopaedics Hubei wuhan 430300)【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vention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of fracture tong into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112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lower limbs wer

3、e randomly p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n = 56) and control group routine orthopaedic perioperative care, interven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rgeted nursing measures. Resul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he formation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length of ho

4、spital sta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骨科手术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1.3 DVT的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体征:根据根Lensing等2提出的DVT诊断标准,出现典型症状如肢体肿胀、疼痛和压痛,Lukes征,Homans征常提示本病。双下肢同一部位周径差大于lcm以上有意义,经血管超声检查证实2。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本实验采用Logj Q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均由同一名医生操作,直接观察血栓,探头压迫观察或挤压远端肢体时静脉不能被压陷或静脉

5、腔内无血流信号为DVT的特定征象和诊断依据。住院时间。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O软件处理收集的有效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描述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时间上的对照。检验水准 =0.05。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时间的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时间比较组 别 n 深静脉血栓形成(n) 住院时间(d,x s)干预组 56 3 12.43.2对照组 56 8 16.54.2P值 0.05 0.053 护理干预3.1 全面综合评估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和指导工作。3.1.1 对于DVT高危人群在询问病史时,应引起注意:如高龄、吸

6、烟、糖尿病、肥胖以及以往有脑血栓病史者,在向患者讲解时,应特别介绍DVT的发生原因及后果,以引起患者重视,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劝导吸烟者戒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富含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3。3.1.2 对下肢骨折病人,根据病情需要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参与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以尽可能运动全身各肌肉、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3.2 常规护理3.2.1 观察病情:观察早期有无下肢肿胀和胀痛,有无广泛的浅静脉扩张,小腿营养是否改变。尤其注意患肢皮肤颜色、温度与对侧肢体相比有无改变,肢体远端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有无压痛的条索状物。因

7、病程如继续发展,肢体极度肿胀,对下肢动脉造成压迫以及动脉痉挛,导致下肢动脉血供障碍,出现足部动脉搏动消失,进而小腿和足部出现水疱,皮肤温度明显降低呈青紫色,若不及时处理,可发生静脉性坏疽,后果将不堪设想。故要严密监测患肢皮肤温度、颜色以及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同时加强心理疏导,消除病人紧张心理,使病人能进行自我调节,积极接受治疗,并能主动发挥自我护理的能力。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人有无皮下淤血、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每日检查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并记录。如有出血,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协助病人基本生活护理,定时翻身,减少局部受压时间,以免并发症的发生。抬高患肢时防止腘静脉受压,严密观察患肢

8、的肿胀程度、疼痛、皮肤温度、颜色、足背动脉的搏动及感觉情况;必要时测量患、健肢髌上15cm和髌骨下10cm处周径,3次日;对肢体肿胀严重或骨折并发动、静脉损伤的患者,预防性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3.2.2 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外伤、应激、麻醉等均能使全身血液进入高凝状态,特别是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由于创伤反应,制动体位等因素,加重了高凝形成。护理时:饮食,宜健脾胃易消化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食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类食物,忌辛辣之品;戒烟,烟中尼古丁对血管有强烈的收缩作用,增加了血液粘稠度,因此向患者反复宣传吸烟的危害性;对术后进行静脉注射发现回流差或采血后血液快速凝固等现象时,提示有高凝状态加

9、剧的倾向,应建议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术后3d,对年龄40岁以上、手术时间超过30min有、DVT史、有继发诱因和凝血异常者,预防性口服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中药,静脉点滴低剂量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但应注意加入肝素时点滴速度不宜过快。3.2.3 预防静脉血流滞缓:下肢骨折术后由于麻醉作用及镇静、肌肉松弛药的使用,使肌肉丧失收缩能力,“肌泵”功能严重障碍,加之术后下肢长时间的制动体位,导致血流滞缓,使血液瘀滞,易发生DVT。故临床护理时:骨折后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作深呼吸和咳嗽动作,抬高患肢,按摩腓肠肌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运动,术后当日麻醉作用消除

10、后,在不影响骨折固定的情况下,督促患者对患肢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如加强踝关节屈伸运动,股四头肌的收缩练习,发挥小腿肌肉泵作用,促进血液回流,减轻静脉瘀滞;由于手术创伤、炎症等造成肢体肿胀和淋巴回流障碍引起的水肿极易与DVT相混淆,故护理查房时,当患者患肢肿胀疼痛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小腿肌肉饱满紧韧、压痛明显者,应考虑DVT,及时通知医生,切勿将血栓形成引起的疼痛,误认为一般刀口疼痛,免延误处理时机。3.2.4 下肢静脉的保护:骨折患者出于外伤及手术机械性损伤,使静脉受损继而激活凝血系统,并吸附大量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而发生DVT此外术中术后静脉穿刺时局部血管损伤也是其友病原因之一。所以在常规

11、护理操作中,应尽量避免下肢静脉输液,维护血管内壁完整性。输液时,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患肢穿刺及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以防损伤血管4。此外,对于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甘露醇、七叶等,宜应用精密输液器,充分保护血管。持续滴注不超过48h,如局部发现炎性反应,应立即用中药消炎液外涂,同时重建静脉通道,减少静脉血管内膜的损伤。3.2.5 功能锻炼 每天练习机体肌肉等长收缩,每日5-6次。牵引、石膏固定每日15次。 仰卧直腿抬高运动,角度不限,可在乎是帮助下进行,也可自己独立完成,每天10次,每次15至20秒。每天按摩挤压机体肌肉4-5次,每次120一130秒。内固定患者在护士帮助下活动髋

12、、膝、踝关节4-5次天 气压治疗仪治疗,起始输出强度由低到高,以患者能耐受为度,2次日。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循序渐进从不负重到部分负重至完全负重。指导患者日常自理活动训练。4 讨论4.1 深静脉血栓的危害及形成原因分析:凝血功能亢进、血流停滞、静脉壁损伤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个因素,围术期因这三要素叠加而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增加,特别是外科、产科术后患者发生率高,如不采用任何预防措施,则发生率为40%-60%5;而高龄、肥胖、长期制动等都是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静脉血栓栓塞是手术后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患肢完全或部分功能丧失而致残,甚至发生致命的肺栓塞6。4.

13、2 本文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患肢进行主被动的运动,并配合气压治疗仪、CPM仪等,结果DVT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护理人员掌握DVT的发生机制及高危因素,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使其认识到预防DVT的重要性并掌握预防方法,准确及时发现DVT的临床症状并进行处理,对预防DVT的发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 郭明霞,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分析J现代护理,2014,33:1492 Lensing AW,Buller HR,Prandoni P,et al. Contrast venography,thegold standard forthe diagnosis deep vein thrombosis:improvement in observer agreementJ.ThrombHaemost,201467(1):8 -12.3 李凤英,黄伟华,张桂兰,陈玉美,卜学文,付翠华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0(6):543 -5444 田美欣,杨淑萍,张云,老年下肢骨折术后3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1(10):1376 -13775 刘海菊,魏丛秀,骨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