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研究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38.86KB
约12页
文档ID:191463707
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研究_第1页
1/12

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研究 一 黑龙江省物流业总体状况(一)黑龙江省物流业运行基本情况及特点1.黑龙江省物流业运行基本情况黑龙江省物流业全面贯彻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服务全省“八大经济区”建设和“十大工程”实施,2010年前三季度物流业发展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物流运行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物流需求来看,2010年前三季度黑龙江省实现社会物流总额872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GDP总量与社会物流总额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为1.35,即黑龙江省每单位GDP产出需要1.35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从物流费用水平来看,2010年前三季度黑龙江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19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5%,较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物流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有所改善从物流业贡献率来看,2010年前三季度黑龙江省物流业增加值为43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6.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2%作为重要物流业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黑龙江省物流业运行特点(1)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

预计2010年,黑龙江省社会物流总额将达到11637.0亿元,比2005年增长69%,年均增长11.02%;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76.8亿元,比2005年增长81%,年均增长12.5%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17%(见图1、图2、表1)图1 2005~2010年黑龙江省社会物流总额图2 2005~2010年黑龙江省物流业增加值表1 2005~2010年黑龙江省物流业增加值占GDP及服务业增加值比重(2)物流运行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随着黑龙江省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和功能不断完善,公、铁、水联运日益便捷,企业物流装备及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工商企业物流外包后规模化效应日益明显,全省物流运行效率和质量有了较大程度提高预计2010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5%,比2005年下降1.5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3个百分点(见图3)图3 2005~2010年黑龙江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3)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黑龙江省铁路营业里程9048.6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219公里,输油管道985公里,拥有9个民用机场、128个内河码头和25个国家一级口岸。

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大庆综合物流园区、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等已建成运营,其他物流园区也正在抓紧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黑龙江省各类已建、在建物流园区或中心项目已达30个4)国际物流发展迅速国际物流通道格局基本形成,各主要边境口岸的交通运输状况和仓储状况有了很大改善,货运通关效率大大提高,为黑龙江省开展对俄商贸、发展国际物流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陆地边境上的第二个综合保税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8月底已封关运作江海联运和陆海联运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进展,牡丹江市与韩国、俄罗斯两国企业共同投资在俄纳霍德卡港设立国际集散码头,“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的江海联运和陆海联运已开通运行5)物流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黑龙江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开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跨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合作已开始,已与浙江省、上海市等15省市签订了《省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共建协议》;部分企业开始使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物流信息化进程提速6)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哈尔滨、佳木斯等城市制定了物流业发展规划并出台了扶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牡丹江、鹤岗等地也编制了“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全省物流统计核算工作稳步进行,高校和研究机构与物流企业积极探索实施产学研一体化教育,培养物流人才物流协会、学会在促进物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目前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具备了一定基础和条件,但由于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1.总体发展水平偏低总体来看,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的水平偏低,物流运行效率整体不高,物流质量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2009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近一个百分点;与沿海发达地区以及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见图4)图4 2009年黑龙江省物流运行水平与发达地区比较2.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在国家重视物流业发展和刺激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环境下,各地市也都加强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工作,但是总体来看还缺乏整合和统筹规划在注重新的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同时,对已有的物流基础设施整合提升力度不够,造成物流基础设施总量增加但实际能满足现代物流要求的基础设施缺少的局面同时存在在区域的统筹上,由于缺乏统筹规划,部分地市在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方面仅仅考虑自身行政区划范围,对新建设施的区位、市场需求、服务对象及辐射范围等缺乏理性和系统思考,造成部分物流园区或中心项目定位模糊、运营效果不佳。

3.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程度较低黑龙江省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一方面,区域内大部分企业受传统“大而全”、“小而全”经营理念影响较重,企业整体外包物流服务、实施物流服务社会化观念较淡薄;另外,相关鼓励企业分离物流资产、剥离或外包物流业务等配套措施的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物流外包积极性,影响社会物流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黑龙江省物流企业还普遍存在“规模小、服务方式单一、服务水平低”等问题,物流专业化、网络化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社会物流需求释放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第三季度,全省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物流及相关企业(不含个体工商业户)2231户,其中5000万元资产以上213家,占企业总量的比重不足10%从服务能力及水平看,大多数企业服务功能单一,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程度较低,更多只是提供简单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配送等服务,具备流通加工、库存管理、物流信息、物流咨询、物流金融、供应链管理等高增加值物流服务能力的企业极少4.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不够虽然黑龙江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工作已经启动,但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水平均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广度上看,目前联动范围还仅局限于物流业与制造领域,物流业与农业、商贸流通、金融、信息等产业存在巨大的联动发展空间从深度上看,联动还主要停留在“物流业为其他产业服务”层面,以物流业为先导、拉动其他产业更好发展的理念还有待进一步普及实质上,将现代物流的理念融入生产、流通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促进工业生产企业实施流程再造,加快流通企业向连锁经营和集中配送发展,将有利于加快黑龙江省转变发展方式和整合产业供应链,增强竞争力,从而带动全省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5.物流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公共层面,黑龙江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刚进入试运行阶段,地市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刚刚开始;重大装备、能源、冷链等重点特色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进展较慢,影响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际功用的发挥此外,缺乏统一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规范和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全省物流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企业层面,工商企业及物流企业信息化普及程度不高,条形码技术、RFID、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物资采购管理(MRP)和企业资源管理(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应用水平低,企业物流信息资源整合能力较弱6.中高端物流人才严重不足从黑龙江省物流从业人员结构看,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等物流领域内,以从事物流行业低端工作为主,普遍呈现出学历层次低、专业知识匮乏的特点,集理论、操作和管理为一体的中高端物流管理和经营人才严重不足。

随着全省物流业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服务水平的提高,物流高层人才的需求增加,使得中高端物流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中高端物流人才缺乏,是企业难以实现物流专业化、信息化的主要原因,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物流业快速发展二 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思路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应按照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发展战略及省委、省政府“双翻番”目标要求,为省内重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十二五”期间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预计到2015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约1210亿元,年均增长率16%;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7.8%以下一)加快物流节点设施建设物流节点设施是区域物流体系中实现物流基本功能和其他增值功能的主要场所,是发挥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功能和作用的城市基础设施按照全省生产力布局特点和物流发展要求,结合全省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实施“十大工程”,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完善专业化物流组织服务,综合利用已有、规划和在建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重点规划建设区域性的综合物流园区此外,依托主要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大型商贸市场和交通枢纽,重点为机械制造、石油石化、粮食、农资、农产品及加工、医药、连锁商业、对外贸易等产业服务,建设相应的专业物流中心。

二)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整合物流资源,剥离或外包物流业务,推动物流业与农业、工业、商贸流通业联动发展,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推动大型制造企业参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工程,鼓励制造企业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分离物流资产和业务,创新物流管理模式;鼓励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制造企业的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或整体的物流业务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积极推广电子商务、网上采购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和配送,支持“万村千乡工程”,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社会化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其发展程度是体现一个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黑龙江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重在壮大企业竞争力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等企业业务整合和服务创新,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积极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甩挂运输、厢式货车运输以及重点物资的散装运输等现代运输方式,提高物流企业运输能力,提升专业化水平各地政府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到黑龙江省设立分支机构或从事物流业务大力扶持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整合物流资源,提升服务水平,培育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

鼓励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创新物流服务模式,满足多样化的物流需要四)完善产业物流体系按照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的要求,围绕装备制造、石油石化、能源、食品、森工、医药等支柱产业,重点完善三类产业物流体系:一是服务工业生产资料及产成品的工业物流体系;二是服务农畜产品、农资、农机和农村消费品等的涉农物流体系;三是服务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的商贸物流体系1.工业物流体系结合全省工业产业布局,重点围绕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等经济区的建设,充分整合工业企业内部物流资源和社会物流资源,构建和完善装备制造、石油石化、煤炭、食品、森工、医药六大支柱工业产业物流体系2.涉农物流体系围绕“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结合“千亿斤粮食产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工程的实施,落实省粮食物流发展规划,重视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的推广应。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