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空港临空产业税源发展问题研究 一 临空产业视角下的广州空港概况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机场之一2014年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近5500万人次,居全国第二位;货邮吞吐量约145万吨,居全国第三位预计到2020年,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7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360万吨,成为高度成熟的国际门户复合型航空枢纽广州空港经济区的建设起步较晚,与北京、天津等地发展较为成熟的空港经济区存在一定差距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首都空港经济区依托首都国家机场,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包含天竺综合保税区的临空经济核心区,目前已有2100余家企业入驻,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50余个,2014年核心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约900亿元,实现税收约82.5亿元天津空港经济区成立于2002年,是天津临空产业区(航空城)的核心组成部分,规划包含现代化新城区和科技园、工业园、物流园的“一城三园”,目前有注册企业7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20余个2014年天津空港经济区与天津港保税区(海港)共同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近1400亿元,实现税收约146亿元而从2014年广州空港经济区税收数据看,重点税源企业仅有与空港紧密关联的部分产业如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南联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机场快线和飞机维修公司等有10余亿元税收入库,其余税收不多,整体税收规模不大,区域税源有待进一步培育。
近年来,广州市高度重视空港经济发展,规划将白云国际机场建设为国际空港门户枢纽,把空港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空港体制创新试验区和高端产业集聚区广州市分别成立广州市空港经济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空港委)和白云、花都两区空港经济发展委员会,出台了《广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白云区临空产业发展规范》等一系列发展规划指引,全面统筹和指导空港经济发展目前广州空港经济区建设已进入加速阶段,一批重点骨干项目取得新的进展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7.385平方公里已经引入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广州飞机维修公司和新近投产的新科宇航飞机维修基地等龙头项目,万达集团投资500亿元打造的大型文化旅游城项目已经落地,为空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二 国内外部分空港临空产业发展经验借鉴从国外来看,依托航空运输的优势,各空港以制造、物流等发展内容为主导,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空港发展模式(见表1)例如荷兰的史基浦空港区以总部基地、多元化经济发展而闻名,凭借优越的交通条件和低税率政策吸引了全世界540多家跨国公司的总部和近百家销售中心入驻,已发展成为欧洲物流中心和“欧洲商业神经中枢”美国的孟菲斯空港经济区着力打造航空物流基地,依托联邦快递、UPS等大型物流企业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航空货运中心和著名的“航空大都市”,近年来发展平稳,年货运量更是已超400万吨,稳居世界第一位。
表1 空港发展模式从国内看,部分城市空港建设成效斐然北京将首都临空经济功能区列入首都六大高端功能区之一,形成了包含天竺出口加工区、空港经济开发区、空港物流基地、国门商务区等功能组团天津临空产业区被列为滨海新区的七大功能区之一以重点发展,以机场为核心,搭建现代化“航空城”,规划了教学科研、航空制造等六个功能区上海虹桥机场周边的长宁区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依托虹桥,发展长宁”的思路,90年代初又提出了“优化功能,争创优势”的思路,现在是国内临空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从国内外不同空港经济区的建设来看,有以下经验可借鉴:一是合理引导产业引入类型和结构优化市场准入机制,从区域整体视角开展布局建设,结合企业辐射能力、税收贡献率等因素,提高标准选择投资项目,引导更具活力的产业入驻,实现产业集聚的良性发展二是加强政府政策和管理支持通过资金扶助、税收政策优惠等吸引企业入驻,并通过设立包含税务、工商、国土等部门在内的政务审批中心,为区内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三是加强科研机构建设与人才引进加快建设科技产业园,引导更多的科研机构与高校入驻,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四是打造航空物流中心发挥空港枢纽作用,加强海陆空交通建设,打造立体交通网络,依托区位优势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产业,服务航空制造业、临空制造业、商贸等产业的发展。
三 广州空港临空产业税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在2015年广州蓝皮书经济预测中将国际空港水平不够高列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在建设上尚存在的四大不足之一尽管广州空港经济区拥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并已规划多年,但产业发展却相对滞后受限于建设进度,区内已入驻企业数量不多,缺乏大型总部经济和重点关联企业直接导致该区域尚未形成较为成熟而集聚的税源体系,整体税收收入不高制约临空产业税源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政府规划和统筹有待进一步加强尽管政府层面已经对空港经济区的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划,但各部门协作和落实力度不够,实际建设困难重重,进度明显滞后同时,机场地跨白云、花都两区,容易产生行政利益分歧,出现社会资源浪费和不良竞争二是财税优惠政策扶持力度偏弱相比国内外发展较为成熟的空港经济区,广州空港经济区缺乏更具竞争力的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目前广州空港综合保税区尚在建设中,税收优惠吸引力不足,同时地方政府在资金支持、土地优惠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产业发展尚未形成完备规范的体系新机场于2004年开始通航,时间短,产业基础薄弱,辖区内部分企业同空港经济关联度不高,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却浪费了空港带来的优势条件;加之空港附近中小企业较多,缺乏有影响力的国内国际大企业总部,产业辐射带动力严重不足。
四是规划落地面临用地和生态瓶颈空港经济区近水源、农田保护区,同时处在城乡接合地区,建设用地零散混杂,环境要求较高同时实际可用土地局限性较强政府规划中的部分项目由于实际土地利用情况无法征得土地,难以实现,如空港综合保税区的北、中、南三区界限经多次调整才最终确定而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占用了大量的用地资源,部分污染企业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五是未纳入“一带一路”与广东自贸区发展的大格局在自贸区发展大背景下,广州将加快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融合,为加快自身贸易发展和产业升级注入新的活力空港经济区如何发挥优势融入自贸区发展大格局,进一步吸引政府财力支持,亟待研究和重视四 推动临空产业税源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一)强化政府引导,提升建设发展质量广州空港的发展应以建设“航空大都市”为定位,围绕航空运输产业链,加快发展航空运输业,重点培育总部经济、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航空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等临空制造业一是严格规范功能分区聚集产业借鉴北京、天津等地空港经济区建设发展经验,结合广州空港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明确空港功能分区,打造临空特色产业园,按行业分区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依托园内已入驻的大型龙头企业,加强配套产业的引入;相关部门提高企业落户门槛,积极关注临空指向性较强的关联产业。
加强产业引导,积极协调行政、土地等因素,确保企业在对口产业功能区内规范布局二是合理调整管理模式建议广州空港经济采取“市级统筹主导、政府引导机制与市场化运作机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由市空港委直接负责协调落实,加强市政府各部门的统筹分工,同时引导白云、花都两区的合理竞争与产业发展,确保社会资源有效调动与利用二)增强政策扶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应充分借鉴其他空港经济区优惠政策,吸引大型总部经济与重点税源企业入驻一是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建议结合区域特点推出多项财政扶持政策,为招商引资提供优惠开放的政策环境推行土地优惠租卖,实现承包土地流转的规模经营、集约经营,通过土地定向租赁等方式吸引商家入驻,缓解土地开发难题推行财政返还,以奖励的形式对业绩突出的企业进行财政返还,鼓励企业入驻并做大做强借鉴上海自贸区及其他空港经济区税收政策和先进做法,尝试申请试点前沿性的财税、金融政策,吸引企业入驻二是探索帮助跨境电商实现出口退税的新方法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通力协作支持试点企业开展业务,优化政务一条龙服务,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加快研发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管理系统,搭建对电子商务交易、物流、通关环节的电子监管平台。
税收上,加强税收新政策研讨,探索征管新模式,继续推进出口跨境电商增值税、消费税退税或免税政策,助力跨境电商新业态发展同时,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的职能,为落户企业提供境外货物入区保税、境内货物入区退税、区内流转自由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优惠政策三)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配套建设政府应加强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技术人才引入,提高区域整体形象和竞争力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空港优势,实现区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科技密集型产业的过渡,同时依托生态优势发展休闲旅游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议对现有企业进行清分整合,通过“腾笼换鸟”,置换现存的低端中小型企业,为下一步发展腾出土地空间改善营商环境,促进与航空相关联产业的引入,充分利用空港优势,推动临空产业的规模发展二是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推行财政优惠补贴,根据企业发展状况为其提供财政专项补助,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壮大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的宣传,面向高新技术企业推广落实所得税减免、增值税即征即退等税收优惠政策四)强化综合治税,加强各部门协同合作通过设立街镇综合治税服务工作站,加强各街镇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多方联动和协作,着力解决税源监管过程中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部门涉税信息分割、税务征管力量单一等问题,进行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形成综合治税的局面。
一是加强部门合作采取多种形式配合税务部门开展对税收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政策的宣传力度;推动工商、城管等部门加强对不规范经营的打击力度,发动社会力量打击偷税行为二是建立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推动工作站建立信息平台,定期与税务、工商、质检等成员部门进行信息交换,促使各部门加强同各街镇联系,共同完善辖区内税源库、项目库和企业库建设五)深入涵养税源,提升征管纳服水平临空产业的发展前景乐观,必将形成企业众多、行业齐全的产业模式,税务部门应该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强化税源分析力度,加强税源涵养,多手段提升征管服务一是强化税收分析全面开展税收形势分析、税收风险分析、政策效应分析和经济运行分析,充分发挥税收数据的优势,提高税收预测的准确性和税收分析的实效性,提高税收分析的频率和密度,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和涵养税源提供决策参考二是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按照行业规模和税收贡献等开展分类管理,根据特点实施个性化管理,根据部门差异实施针对性管理以全国纳税服务规范为标准,统一业务流程,深化预审、导税服务,扩大免填单服务范围,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办税体验审稿 王朋)-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