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对19992000年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的若干分析与建议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0.93KB
约6页
文档ID:191438864
对19992000年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的若干分析与建议_第1页
1/6

对1999~2000年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的若干分析与建议 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其发生的原因及深刻背景是什么,我们应采取什么应对措施是本报告要说明的问题一、当前经济形势及形成的直接原因自1996年下半年中国经济经过3年的调整成功实现“软着陆”以来,未能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经济增长迅速进入回升期,使本轮经济周期走出谷底而是继续沿着紧缩政策的惯性下滑,即使到1999年预计的7%的增长速度,人们还不敢说已到了谷底而这一增长指标与本轮经济周期的峰值14.2%,竟相差7.2个百分点,且经济回落之势已持续第7个年头更为不可思议的是,政府早在1996年5月就开始了启动经济的调控措施银行7次降息,以及1998年下半年开始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仍未能有效遏制住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势头或者说经济增长仅在财政政策开始实施的7个月里有了短暂的回升趋势,而当1000亿国债及与之配套的1000亿银行贷款作为基础建设投资完全投放到位之后,经济增长又开始出现回落,这与前几次经济周期出现的那种“一放就热”的情形大相径庭政府宏观调控不再一施就灵,这成为本轮经济周期的最大特点中国经济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为何政府连续两年多来启动经济,却总是启而不动?我们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既有其深刻背景,又有一些直接诱因,直接诱因有:①启动经济初期,宏观调控措施力度太小,开始仅以降息为扩张手段,其影响不足以覆盖全社会。

②在本轮经济周期中,货币政策始终囿于“适度”、“稳健”的杠杠,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特别是1997年以来,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领域风险意识空前加强,其采取的一系列防范措施对扩张性政策有明显的抵消作用③前一阶段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没有得到货币政策的有力配合,相反,货币政策相对于前两年,呈现一种收缩势头1998年至1999年上半年,基础货币投放、货币流动性等都明显低于前两年这种一松一紧的政策搭配,启动经济的效果自然不明显④财政扩张政策措施太单一,单纯的政府投资未能带动起社会投资的全面跟上,以至当政府投资到强弩之末时,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随之减弱这与前几轮经济周期中,以政府投资为先导,社会投资紧跟其上的情形大为不同在经济主体日益多元化的时期,政府投资更应考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⑤此次政府大规模投资的方向也过于单一,以至投资需求难以一下子转化为消费需求,或者说缺乏对消费需求的直接刺激作用以上只是从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及调控方式的角度得出的判断,而事实上中国经济目前出现的问题的根本原因,还要从体制上、从发展战略及经济结构上挖掘今日经济之不景气,与中国经济20年的发展中错过一些调整、改造、跃升的机遇有密切联系。

找出这些联系,明确这种判断,才能提出适当的补救措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短期效应二、当前经济形势的深刻背景1.近10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相对滞后,使“二元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力仍然很强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和农村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随后的10几年里,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经济却错过了很多可以再次跃升的机会结果自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乡镇企业的重组改造、农业产业化及小城镇建设等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以至农村整体经济实力及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城市还有相当距离,农村与城市还不能形成统一市场,农村消费与城市消费出现断层因而,在城市消费需求还不能迈上新台阶的时候,农村消费却不能补充上来,使扩大内需的政策受阻目前,农村消费还仅是一个潜在的市场,只有当农村剩余劳动力等问题真正得到解决的时候,农村市场才可能成为新经济增长点2.20年来,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于经济发展,致使结构性矛盾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力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也进行了几次大的调整,但一方面这些调整还远未到位,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大发展,新的结构性矛盾不断形成。

由于调整的滞后,结构性矛盾集中于近两年发难,拉了经济增长的后腿例如煤炭、纺织、冶金等行业的调整始于经济紧缩的1997年,而在此之前,小煤炭、小纺织、小冶金遍地开花,即使一些上规模的国有企业,设备老化、生产工艺落后、产量低、效益差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但出于地方利益和安置就业的需要,没有人从行业生存危机和整体结构矛盾的角度去考虑这些问题,以至在经济收缩、企业面临严重困境的时候,行业调整才被迫起步这些行业以3年为限的大力压缩、整顿虽然是必须的,但一些重要行业的急剧萎缩与通货紧缩叠加在一起,势必加剧了经济的不景气此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到位,产业同构的日趋严重以及竞争性行业的过度竞争,垄断性行业的过度垄断均加剧了产业结构的扭曲,从根本上说这一扭曲是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不适应,因而形成了经济增长的障碍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使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乏力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虽然是老问题,但由于近20年来没能得到根本性的调整,经济基础薄弱,开发不足,使不发达地区经济缺乏整体的跃升力,很难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特别是当东部地区经济出现回落时,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但不能及时填补上来,而且由于20年来发达和不发达地区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不发达地区经济还以更快的速度回落,这也是经济启而不动的重要根源之一。

4.体制与政策性约束仍然过紧,使经济活力不足20年来,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中,体制和政策对经济的约束应该是越来越少,社会经济环境日益宽松但由于近几年改革的相对滞后,传统体制惯用的工作方法和思维定式对经济的束缚仍然很强,且由于某些方面改革的不到位,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市场环境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如果说前十几年经济的高速增长有改革和开放政策的推动,那么,今后同样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促进经济增长在我们津津乐道于对经济实施各种调节手段的时候,是否应考虑从体制上解决问题,例如,放开利率可能比降息更有效,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市场融资手段,可能比扩张性财政政策更能促进内需而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一些歧视性政策及不合理负担,更是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和扩张的空间此外,金融、保险市场的相对封闭(包括对内、对外)及行业的垄断、对国有企业的过度保护,都是经济活力不足的重要原因,而这种不足经过一定程度的累积,势必形成经济增长的障碍三、经济发展前景及建议纵观以上分析,说明中国经济今日之忧非短期调控所能解除由于农村改革、结构调整、发展战略及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延误或扭曲,也不是靠短期政策能解决的,因此,不妨换个角度考虑问题。

二十几年我们的经济都是高速增长,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弦都绷得很紧现在终于盼来买方市场,盼来生产能力的过剩和商品的充裕,正好可以利用这一时期弥补前一段的失误踏下心来重新调整我们的目标,解决好国有企业的问题,把结构调整、区域经济搞好,把宏观体制理顺,把社会保障制度健全起来,特别是要搞好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的再次大发展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1.经济易保持7%左右的平稳增长建议2000年不再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也不必追求过高的增长速度东南亚金融危机逐步缓解,中国外贸出口回升势头较强,估计2000年外需对经济的拉动会逐步加力,因此即使不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经济增长仍然会保持7%左右的速度,且财政再继续扩张下去,不但财政负担过重,从市场规律角度看,这种人为刺激政策是缺乏支撑基础的因为,前一段时间我们在排浪式消费结束后并没有为进入新一轮消费期打好基础,幻想一两年的时间就能使扩大起的内需足以支撑外需不足留下的空间是不现实的与其不断地投入资金刺激需求,不如把钱用在调整结构上加强小城镇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也都是既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又可以延伸产业链,带动起很多相关产业的大系统工程。

以上各方面,只要我们不再片面追求速度指标,把宏观目标放宽、放远,都是可以实现的2.深刻总结农村改革的经验教训,以农业产业化为切入点,再次掀起农村改革的新高潮土地承包30年不变,虽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但也使小农经济和土地的小块分割长期固定下来,这一发展趋势实际上是与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背道而驰的土地的相对集中和大多数农民与土地的分离,才可能使农民最终走上市场经济道路,使农民脱贫致富所以,目前农村改革应按照城乡一体化思路,促进城乡经济体制的相互开放与融合,促进城乡经济要素的全方位流动组合,建立城乡经济有机互动的机制为实现这一改革目标,从农业产业化入手是最有效的运作,这预示着农村将再次经历一场从生产关系到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就生产方式来说,根据目前情况,可以采取两步方案:一是将农民承包的土地采取转租、拍卖使用权等方式向种植大户集中,并围绕种植大户形成一系列服务体系;二是将现有已失去或部分失去土地又没能加入任何服务体系的散在农户组织起来,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形式,从事农副业生产及农产品的深加工或经营这种产业化的实现,要求打破城乡界限、地域分割、行政壁垒,打破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方式和小规模土地经营方式这是比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民的更大解放,是使农民真正同城市居民处于平等地位的开始。

3.继续加快各方面的体制改革,特别是要努力推进财政、金融、社会保障体制及国有企业的改革1994年开始的整体推进的宏观经济体制改革至今已有5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并未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实现计划与市场的并轨事实上由于某些方面改革的滞后,这一进程被大大延缓下来因此,建议按市场化方向进一步理顺宏观经济体制,特别是在对经济增长有直接促进作用的投融资体制、转移支付制度、费改税、利率市场化等方面加速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按照四中全会精神,加速推进,抓住“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一改革的精髓,真正实现国有资产的战略重组4.2000年宏观调控应以积极的货币政策为主2000年应继续加大基础货币投放力度,并运用税收等手段继续调节收入分配,把实行存款实名制提上工作日程;切实实行有条件的浮动汇率制,在此基础上适当降低人民币汇率,以进一步促进外贸出口的回升;降低垄断行业市场准入的门槛,可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形式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以激活投资市场以上以改革和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如果搞得好,也可以在一两年内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因而,即使不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经济也可保持一个稳定增长的局面根据我们的模型预测,2000年GDP增长率在7.5%以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率为-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率为0%,进出口总额增长11%,其中出口增长6%。

总之,2000年将有一个较为平稳的经济增长格局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