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含答案)

上传人:_****候 文档编号:191276966 上传时间:2021-08-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含答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硅B氧C铁D铝3、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A长劲漏斗B量桶C坩埚钳D椎形瓶4、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B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

2、化合价不变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l:15、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6、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A猜想B实验C推理D归纳7、用“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后停止加热Cb处澄清石灰

3、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8、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B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C蒸馏海水和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D蒸馏水、自来水都是纯净物9、某同学在量取10mL水时,视线仰视,则他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A等10mLB小于10mLC大于10mLD无法判断10、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B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C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11、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24g镁在

4、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g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g;C无数实验证明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12、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曲线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13、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D稀有气体14、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需要另加其他试剂才能区别的是()ABaCl2、CuSO4、NaOH、NaClBNa2SO4、BaCl2、

5、K2CO3、NaNO3CFeC13、NaOH、H2SO4、Ba(NO3)2DMgCl2、NaOH、HCl、Na2SO415、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下列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交叉关系 B糖类与淀粉属于并列关系C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D合成材料与塑料属于包含关系16、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二氧化碳 氧气 空气 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A或B或C或D或17、在20时,某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经历如下变化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A溶液甲是饱和溶液B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40gC溶液

6、丙若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一定大于4gD溶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丙溶质的质量分数18、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NH4+、Na+、NO3-、CO32-BNO3-、Cu2+、SO42-、OH-CMg2+、K+、SO42-、Cl-DCa2+、Na+、HCO3-、Cl-19、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到许多含氮的物质,如:N2、NO2、NH3、NO、N2O3、N2O4、NaNO2、NH4NO3,则这八种物质中氮元素显示的化合价共有()A4种B5种C6种D7种20、在M+N盐+水的反应中,M和N不可能是A.HCl和NaOH BCO2和Ca(OH)2CH2SO4和Fe2O3 D

7、AgNO3和BaCl2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碘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图是碘离子(I-)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x=_。(2)碘属于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周期。(3)下图表示的粒子中,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填标号)。A B C D E F 2、(1)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_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炭,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_变化。(2)下列情况只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_;只表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_;两种性质均体现的是_。(均填序号)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

8、可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木炭可以燃烧,人们利用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取暖、做饭水生动物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而生存铁、铝、铜等金属材料可制成炊具3、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序号和名称按要求填空。(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_。(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_。(6)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时需用_。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标注仪器的名称:a_,b_。(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试管内的暗紫色固体是_(填名称)。写出实验

9、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选择E装置收集氧气,当看到_,说明气体收集满了。(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代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用F装置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水蒸气,F中放入的试剂是_。2、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_;_。(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当用F装置收集满O2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是_。(3)可用E装置收集的气体是_(需答两种)。(4)硫化氢(H2S)是有毒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最好是_。(5)检查C装置气

10、密性的方法是:先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的胶皮管,再向长颈漏斗中 加入水_,静置,若观察到_,说明气密性良好。(6)G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用该装置不能完成的实验是_(填序号)。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氢气。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C在b端连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氧气从a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D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a端通入,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氯酸钾。某兴趣小组利用该药品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

11、a=_。(2)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_(精确到0.1g)。2、为测定某过氧化钠样品的纯度,将2g该样品与足量水发生如下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2Na2O2+2H2O=4NaOH+O2生成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g。(2)列式计算该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C2、B3、C4、C5、A6、D7、B8、A9、C10、D11、C12、B13、C14、B15、D16、C17、B18、C19、C20、D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18 非金属 5 E2、物理 化学 3、试管夹 药匙 胶头滴管 酒精灯 试管 集气瓶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长颈漏斗 集气瓶 高锰酸钾 2H2O2MnO22H2O+O2 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冒出 B CaCO3+2HCI=CaCl2 +H2O十CO2 浓硫酸(或浓H2SO4溶液) 2、铁架台 锥形瓶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H2、CH4 B 直至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水柱 水柱液面不下降 AC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4.5;(2)12.3g2、(1)0.32(2)78%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