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

上传人:_****候 文档编号:191276604 上传时间:2021-08-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免费)(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对化肥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KNO3是一种复合肥B施用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C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D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施用越多越好2、在下列四种含有氯元素的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ACl2BNaClCHClODKClO3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ASiBFeCAlDO4、关于双氧水制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变 B只有加入二氧化锰才能制得氧气C液体中氢元素质量分

2、数变大 D氧元素全部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5、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曲线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6、如图所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闭合电源开关后利用电阻丝放热引燃白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倾斜U型管,若管内液体始终水平,则装置气密性良好B白磷燃烧时,可观察到右侧管内液面降低C装置未冷却时,左侧管内液面始终低于1刻度处D若电阻丝本身消耗氧气生成某种固体,则实验结果偏大7、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

3、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溶剂的1/2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避免浪费C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水扑灭8、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粗盐B溶解粗盐C过滤粗盐水D蒸干滤液9、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10、pH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水样酸性最强的是()ApH=1.

4、3的工业废水BpH=4.5的雨水CpH=7.0的蒸馏水DpH=7.3的矿泉水11、苏州盛产杨梅。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Cl9Hl9N7O6。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 gB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19:7:6D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12、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 +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X的化学式是Ag2SC反应前后元素

5、的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13、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蜇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A 食盐水(pH7 ) B牙膏(pH9)C肥皂(pH10 ) D米醋(pH3)14、下图所示的装置有很多用途,下列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a口进气B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C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D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由a口进气15、下列试剂瓶应有标志的是()A氯化钠B蒸馏水C浓硫酸D葡萄糖16、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的原意中蕴涵化学变化的是()A星火燎原B水滴石穿C积水成渊D披荆斩棘17、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

6、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A4B3C2D518、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A浓硫酸B浓盐酸C氢氧化钠D石灰石19、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试管内液面上升 试管内溶液变红 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试管内溶液变蓝 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BCD20、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加入固体粉末B读取液体体积C加热液体物质D倾倒液体物质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_

7、种元素(填数字)。(2)D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若E中x=10时,则该粒子属于_(填“原子”或“离子”)。2、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_。(2)下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硒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富含硒元素。硒(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回答下列问题:A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B

8、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_相同。C写出硒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1)用化学用语填空:氧元素_;钠离子_;氢氧根离子_;二氧化氮_。(2)用“”表示一个氢原子,则“”表示_(填标号),“”表示_(填标号)。A H2 B 2H2 C 2H D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请填空:(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

9、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_。2、下列是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收集气体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请写出指定序号的仪器名称:A _ D_(2)在溶解固体时,C的作用是_用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 面的_处保持水平。(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用F装置收集氧气,这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叫_法;不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现有18.8g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放入烧杯中,再加入127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7g。(温

10、馨提示: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请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中生成气体的质量是多少?(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实验室中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称量10g粉末状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量取45mL稀硫酸分三次加到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加入稀硫酸的体积(mL)151515生成氢气的质量(g)m0.040.02试求:(1)m的数值_。(2)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少?_(写出计算过程)参考

11、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D2、B3、D4、C5、B6、C7、C8、C9、D10、A11、B12、D13、D14、A15、C16、A17、B18、C19、A20、B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3 得到 原子 2、离子 得到 2NaOH+SO2=Na2SO3+H2O A34 B最外层电子数 CSe+O2SeO2 3、O Na+ OH- NO2 C B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水 纸花由紫变红 CO2+H2O=H2CO3 密度比空气大 2、 漏斗 胶头滴管 搅拌加速溶解 最低 排水集气 氧气的密度空气大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8.8g;(2)10%2、(1)由第二次实验数据可知,15mL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是0.04g,因此m的数值是0.04。(2)反应生成氢气质量:0.04g+0.04g+0.02g0.1g设锌质量为x。 x3.25g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100%67.5%,答: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67.5%。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