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可打印】

上传人:_****候 文档编号:191270749 上传时间:2021-08-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可打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可打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可打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可打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可打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可打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可打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可打印】(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1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0gC要将甲溶液的状态由a点转化为b点,可以加适量溶剂D分别将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均有晶体析出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b点所

2、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3、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B密度C挥发性D可燃性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

3、烧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6、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气体从导管b进入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气体从导管a进入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临时存放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

4、合作用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SiBAlCODFe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点燃酒精灯 B取少量液体C 加热液体 D 称取氯化钠10、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CO2的水溶液使石蕊显红色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使人中毒D金刚石导电性能良好11、今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关于爱护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少,所以要节约用水B为了节约用水,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C生活污水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D为了防止水体污染,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12、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实施中,代表中国智造的高铁走在了

5、前列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的性质是()A稳定性B滑腻感C还原性D导电性13、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有利于寻找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与所探究的条件(蒸馏水经煮沸并迅速冷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甲和乙:水B乙和丙:空气 C甲和丙:空气 D甲和丁:水14、已知生活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的清洁剂的pH=12。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升高B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NaOHC混合使用能提高两者的清洁效果D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15、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

6、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16、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17、一氧化氮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且难溶于水的气体,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下列是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正确方法是()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法 D以上方法都可以18、“

7、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A熟石灰B碳酸钾 C乙醇D烧碱19、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ABCD20、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序号)空气氧气水蒸气高锰酸钾铝海水氮气冰水混合物过氧化氢溶液四氧化三铁(1)属于混合物的是_。(2)属于纯净物的是_。(3)属于氧化物的是_。(4)属于单质的是_。2、现有:四氧化三铁;食盐水;水

8、;高锰酸钾;洁净的空气;液氧;二氧化锰;铁粉;澄清石灰水;胆矾10种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_;属于混合物的是_;属于氧化物的是_。3、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1)A、B、C、D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2)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3)D中X=_;从E图中你获得的信息有_。(答一条)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 实验I中仪器的名称为_,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9、产生_色固体。(2)实验为电解水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气体a在电源的_(填“正”或“负”)极端产生。(3)实验三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冷却到室温 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2、某学习小组从含有 的实验室废液中回收汞和铜,进行了如下所示的探究。请回答:(1)步骤的操作名称是_,其中所用仪器玻璃棒的作用是_。(2)步骤加过量铁粉的目的是_。(3)加适量稀H2SO4的作用是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步骤最好选用的试剂是_。(5)为防止有毒的汞蒸

10、气扩散污染环境,冷凝回收汞的操作应_(填序号)。通入干冷的烧杯 用导管通入带胶塞的锥形瓶 用导管通入装有水的大试管 通入密闭并有冷凝功能的装置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小新用20g含碳酸钠53%的天然碱制取氢氧化钠用于制作“叶脉书签”(杂质不参加反应)。操作过程如下:请计算:(1)20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_g;(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写出计算过程)(3)将200g滤液浓缩制成“叶脉书签”所需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蒸发水_g.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他们为了测定水

11、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入到12.5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下图所示。(1)从图中可以看出,12.5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多少_g。(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七、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 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 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C2、B3、D4、D5、C6、B7、C8、C9、A10、D11、C12、C13、D14、C15、C16、B17、C18、B19、C20、A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 2、; ; ; 。3、A、B C 8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集气瓶 黑 2H2O2H2+O2 负 2、过滤 引流 使废液含有的Hg(NO3) 2、Cu(NO3) 2中的Hg、Cu完全被置换出来 除去过量的铁粉 氢气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10.6;(2)4%;(3)1202、(1)3.3(2)60%七、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 错误的是()1、B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