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一个数乘分数

上传人:梦** 文档编号:191154289 上传时间:2021-08-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一个数乘分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一个数乘分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一个数乘分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一个数乘分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一个数乘分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一个数乘分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一个数乘分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一个数乘分数n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一个数乘分数n 教学提示 分数乘法的意义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n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n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难点:分数乘法的算理以及意义在应用题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准备教师

2、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课件出示一条手织围巾)同学们,天气渐渐凉了,老师想织一条围巾。老师每小时只能织米。根据这个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根据条件可能提出整数、分数的不同问题)师:同学们刚才提了这么多问提。那么老师两小时能织多少米呢?生: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引导学生说出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数量关系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设计意图:结合手工制作织围巾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回顾复习工程问题的解法(上节已复习),为列式做好准备。借助手工制作织围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

3、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二)探究新知:1、引出课题 师:小时织多少米?谁能列算式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生列式:,引导学生从前面分析过的数量关系的角度加以理解这个乘法算式。(板书课题“一个数乘分数”)2、研究意义(1)初步感知师:你认为,这个算式应该表什么呢? 对于学生比较贴切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师 :看来同学们对这个算式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这个算式到底表示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请你们小组合作利用这张纸条表示出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巡视,并适当予以指导。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方法,说一说哪一部分表示的是 让折法不同的

4、学生都来展示交流,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法以课件演示(动态图示P6图),再次让学生加深印象,虽然折纸的方法有许多,但每一次折的都是的。师:那你们现在明白表示什么了吗?生:的是多少。师小结:小时织的米数就是1小时所织米数的,也就是米的。所以表示:求的是多少。(2)加强理解师 :谁来说一下 这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生 :的是多少?师 :你们能用自己的方式验证以下吗?(画线段图、折纸、图色等等 )学生验证后教师小结。小时织的米数就是1小时所织米数的,也就是米的。所以表示求的是多少。(3)拓展延伸师:表示什么?并让学生不用动手,想象一下,怎样用直观图表示。(4)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

5、,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一个数和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3、探究计算方法(1)探究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法师:我们明白了的意义,你们能计算出老师小时到底能织多长的围巾吗?学生猜测结果。师:他们猜测的结果到底对不对呢?你能想个办法来验证一下吗?学生进行操作验证。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方法一:用分数的意义解释。单位1平均分成5,取其中的1份,再把这1份又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把“1”平均分成了25=10份,取了1份,所以是。重点请学生讲讲10是怎么得到的?方法二:化小数验证。如:=0.50.2=0.1=。小结:这时教师可小结:从大家的思考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出,说边板书。是把单位

6、“1”平均分成5,取其中的1份,再把这1份又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把“1”平均分成了25=10份,取了1份,所以是。(2)探究一个数乘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等于多少呢?这一步以的活动经验为基础,要求学生独立进行操作。在计算时,把“1”平均分成5等分。表示出,通过画图(P7图)又把这一份平均分成三份,也就是(53)=15份。取其两份,也就是。并写出等式。观察等式左右两边分子、分母的规律。(3)确定方法根据的猜想尝试计算。发现算的结果与我们画图的结果相同。表示等式成立。从而总结出分出乘法的计算方法即:把两个因数分子相乘的积做积的分子,把两个因数分母相乘的积做积的分母; (当一个因数是整数时,可以把整数看

7、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也适用这一方法;计算时能约分的要约分,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最后,运用发现的计算方法再次计算和,并告之学生计算时可以先约分再乘,这样比较简便。然后教师总结:从这个例子推想出来的结论,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例子呢?这时可称之为猜想。想证明猜想是否正确,我们要再做几道验证一下。课件出示:王芳小时能织围巾多少米?师:怎样列式?根据是什么?生1:,为什么我不知道。生2:我也是这样列式的,因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师:这位同学说的太好了。师:你能计算吗?生1:我可以根据刚才总结进行计算。师:哪我们开始尝试一下吧!学生计算。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过程。生1: 生2:师:两位同学的方法都很

8、好,现在让我们一起归纳总结一下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法则)小结:一个数乘分数,分母乘分母作积的分母,分子乘分子作积的分子,先约分,再计算。设计意图: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你能想到什么?在引导学生观察等式,研究等式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化中,发现右边积的分母是左边两个因数分母的乘积,积的分子是两个因数中分子的积。让学生初步猜想:感受这可能是计算分数除法的策略和方法。(三)巩固新知:1、自主练习第1题:看图列式计算。考查分数乘法的意义。=( ) =( )2、自主练习第2题。考查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表示求千克的()是多少。列式:()(),表示求千克的()是

9、多少。3. 6表示( );表示( )。4. 米的是( )米,公顷的是( )公顷。5.计算下面各题。 答案:的6倍是多少,的是多少,,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巩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即分数乘法的意义。5题重点强调过程,建议用第一种方法,有利于理解法则。也不容易出现约分错误。(四)达标反馈1、8表示( );表示( )。2、( )米是8米的;7个是( )。3、判断(1)15与15的计算结果相同。( )(2)一本书,如果每天看它的,3天能看完这本书的一半。( )4、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 = = 5.一块地有公顷,其中种玉米,种玉米多少公顷?6.修路队修路,上午修了千米,

10、下午修的是上午的,这一天共修多少千米?答案:、求8的是多少;求的是多少。2、2;。3、,。4、,。5、=(公顷)答:6、=(千米)答:设计意图:当堂检验学习的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第二节练习课的教学确定练习重点。(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给大家说说。谁能把我们今天的问题再叙述一下?思路是怎样的?你理解了吗?预设:生1、我学会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生2、我知道分数乘法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师强调分数乘法意义)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既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本质的理解和深层次思考,从而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又提升了学生的梳理和概括能力

11、。(六)布置作业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1、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 = = = = =2、判断。(1)3吨棉花的和1吨铁的同样重。( )(2)如果a的和b的相等,那么ab(a、b大于0)。( )(3)=。( )3、1千克苹果的价钱是元,琪琪买了千克苹果需要花多少钱?答案:1、;6。2、;。3、=2.8(元)答:n 板书设计一个数乘分数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二、一个数乘分数计算方法数学信息:问题1:王芳2小时能织围巾多少米? 计算方法:列式: 意义:问题2:王芳小时能织围巾多少米? 总结: 列式: 意义:问题3:王芳小时能织围巾多少米? 列式: 意义:归纳:一个数乘分数,分母乘分母作积的分母,

12、分子乘分子作积的分子,先约分,再计算。n 教学反思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一个难点,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结合直观图,逐步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不断的操作、讨论、交流、猜想、验证、空间想象中形成并完善分数乘法的意义,获得独特体验,同时建立了初步的计算方法的猜想。n 教学资料包教学精彩片段(一)新课导入: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同学们,现在已经立秋了,天气渐渐的变得凉了。再过几天,教师节就要到了,王芳同学准备给老师送一件小礼物,但挑来挑去,都感觉没有意义,于是她想到了自己是一名手工编织能手,何不织一件围巾送给老师,即不浪费,用能代表自己的一份浓浓情意。课件放映一个小女孩专心致志的织围巾的

13、短片,同时出示字幕,每小时能织围巾米。2、请同学们根据情景图中的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学资源: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答案:周长:4=(分米);面积:= (平方分米)资料链接分数发展历史(2)赵爽学术成就体现于对周髀算经的阐释。在勾股圆方图注中,他还用几何方法证明了勾股定理,其实这已经体现“割补原理”的方法。用几何方法求解二次方程也是赵爽对中国古代数学的一大贡献。三国时期魏人刘徽则注释了九章算术,其著作九章算术注不仅对九章算术的方法、公式和定理进行一般的解释和推导,而且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理论体系与数学原理,并且多有创造。其发明的“割圆术”(圆内接正多边形面积无限逼近圆面积),为圆周率的计算奠定了基础,同时刘徽还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3.1416)”。他设计的“牟合方盖”的几何模型为后人寻求球体积公式打下重要基础。在研究多面体体积过程中,刘徽运用极限方法证明了“阳马术”。另外,海岛算经也是刘徽编撰的一部数学论著。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数学的蓬勃发展时期,计有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算学著作问世。祖冲之、祖暅父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