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藩封体系到条约体系:清政府外交角色的转换[精选]

上传人:u**** 文档编号:190724093 上传时间:2021-08-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藩封体系到条约体系:清政府外交角色的转换[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从藩封体系到条约体系:清政府外交角色的转换[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从藩封体系到条约体系:清政府外交角色的转换[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从藩封体系到条约体系:清政府外交角色的转换[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从藩封体系到条约体系:清政府外交角色的转换[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藩封体系到条约体系:清政府外交角色的转换[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藩封体系到条约体系:清政府外交角色的转换[精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藩封体系到条约体系:清政府外交角色的转换 摘 要为了研究清代外交史,主要参考了朝贡制度史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体制研究、中外旧约章汇编等有关资料,运用文献解析方法和分析归纳方法,考察了从藩封体系向条约体系转变过程中清政府外交角色的转换,以及发生这种转换的深层次原因。在传统的藩封体系当中,作为天朝上国的清政府在向条约体系中的附属国演变过程中,清政府面领着极其难堪的选择:是维持传统的国家地位,还是屈服于列强的压力承认和接受国家地位衰落的现实,这都是极其困难困苦的。分析显示,清政府国家地位与外交角色转换是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进行的,既包括国家实力衰微的内部因素,也伴随着国际环境变迁的外部因由。内外多种因

2、素的综合作用,特别是政治文化上的日趋腐朽,清政府最终选择了转变外交方式以“与世界接轨”坦然接受现实,从属于西方列强,成为“洋人的朝廷”。关键词:藩封体系;条约体系;转变;原因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diplomatic history of Qing Dynasty, this paper mainly refers to The History of Tributary System: A Study on the System of Foreign Relations in Ancient China, Compilation of Old Testam

3、ent Chapters in China and Abroad and other relevant information.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analytical induc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diplomatic role of the Qing government from the the subinfeudation system to the treaty system and the underlying causes

4、of this transform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subinfeudation system,the Qing government, as the Celestial Empire, was in the proces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tributary in the treatysystem. The Qing government faced an extremely embarrassing choice: whether it should maintain the traditional status of th

5、e country or yield to the pressure of the great powers and thus recognize and accept the reality of thedeclineofnationalstatus,bothofwhicharehardanddifficult.TheanalysisshowsthattheconversionofthenationalstatusanddiplomaticroleoftheQinggovernmentisperformedinanextremelycomplexenvironment.Itincludesn

6、otonlytheinternalfactorsofthedeclineofnationalstrength,butalsotheexternalcausesofthechangesofinternationalenvironment.Thecombinedeffectsofinternalandexternalfactors,especiallytheincreasinglycarrionpoliticsandculture,theQinggovernmentfinallychosetochangeitsdiplomaticwaytoconnectwiththeworld-accepting

7、thereality,beingsubjecttothewesternpowersandbecomingtheforeignersimperialcourt.Key words: vassal system; treaty system; transformation; reason目 录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32767 摘 要 IHYPERLINK l _Toc19104 Abstract IIHYPERLINK l _Toc28942 目 录 IIIHYPERLINK l _Toc3590 前 言 1HYPERLINK l _Toc23748 (一)研

8、究现状 1HYPERLINK l _Toc15429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 1HYPERLINK l _Toc17542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HYPERLINK l _Toc22953 正 文 2HYPERLINK l _Toc27131 一、传统的外交体系藩封体系 2HYPERLINK l _Toc32137 (一)藩封体系的概念 2HYPERLINK l _Toc6720 (二)明清以前的藩封体系 3HYPERLINK l _Toc3875 (三)明清时期的藩封体系 4HYPERLINK l _Toc7121 二、晚清帝国的外交转型 4HYPERLINK l _Toc3700 (一)

9、不平等条约以及条约外交的概念 5HYPERLINK l _Toc7289 (二)不平等外交体系的建立 6HYPERLINK l _Toc28880 1、江宁条约 6HYPERLINK l _Toc10252 2、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 7HYPERLINK l _Toc5957 3、中法新约 8HYPERLINK l _Toc13758 4、马关条约 8HYPERLINK l _Toc21778 三、转变的原因 9HYPERLINK l _Toc2380 (一)藩封体系的弊端 9HYPERLINK l _Toc28333 (二)对西方认识的不断加深 10HYPERLINK l _Toc20052

10、(三)清政府的统治不当 10HYPERLINK l _Toc32305 (四)世界格局的影响 11HYPERLINK l _Toc18320 结 语 12HYPERLINK l _Toc20538 参考文献 13HYPERLINK l _Toc30934 谢 辞 14前 言(一)研究现状关于对中国传统的外交体制藩封体系的研究,学术界对其的研究成果是十分丰硕的,有从宏观角度对其进行论述的,也有从各个朝代的微观角度对其进行论述的,譬如说费正清先生的中国的世界秩序中国传统的对外关系,李云泉先生的朝贡制度史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体制研究、杨联陛先生的中国的世界秩序的历史诠释、黎虎先生的汉唐外交制度史以及大

11、量的关于藩封体系的学术论文,还有黄枝连先生更是从华夏的礼仪制度角度对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天朝礼治体系”做了阐述。在关于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方面,有王力诚先生的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程道德先生的近代中国外交与国际法、李育民先生的近代中外关系与政治、李兆祥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研究等著作,从各个方面来说明近代外交的转型,但这些著作大多是从外交制度,譬如说外交机构的变化、贸易类型的变化等方面来看待外交转型的,而且在时间跨度上也是站在近代史这一大的宏观角度,而非只着重于清政府的这个时间段内的微观历史。(二)选题目的及意义本文拟从清政府的角度来着重论述,在清政府统治期间清政府是如何从天朝上国一步一步的跨越至

12、条约体系的附属国,即清政府是如何完成从华夷秩序到国际秩序的演变,综合国内外形式考虑清政府本身在这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来分析清政府的外交转型,使对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研究更加清晰。(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解析方法和分析归纳方法,阐述藩封体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在面对列强的侵略的过程中,清政府是如何选择与列强在交往中的角色,深层次探析清政府外交转型的原因。运用分析归纳方法主要是为了对清政府进行外交转型的原因的考察。正 文封建王朝统治之下的中国,一直深受“儒家王道思想”1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古代帝王权利甚重,把持一国之政治、经济、外交等最终决定权。处于封建政权统治下的中国,流传时间最长且地

13、域范围最广的一种外交方式我们称之为藩封体系,即中国古代帝王治理国家内外的一种传统的政治制度,大体上指的就是皇帝与其宗亲、功臣之间的对内治理关系以及与周边各部落、国家的对外臣属关系。而本文则偏注重的是与周围各部落以及国家间的这种对外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而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致使我国在西方国家开始发展近代化的时候,我们还在以“天朝上国”而自居,而当其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向外开拓海外市场时,我们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至于西方国家与我们拉开差距。故此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尤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们开始频繁的与西方国家进行来往,可是这种来往,却严重的伴随着一种条约体系。本文

14、试图通过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来分析清政府在面对传统的藩封体系与列强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下,是如何进行选择的?到底是该坚持传统的国家地位,还是屈服于列强的压力,变成其附属国。同时分析清政府外交角色转型的原因。一、传统的外交体系藩封体系(一)藩封体系的概念藩封体系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外交体系,从先秦时期就开始发源,经过各朝的不断完善,到清朝完成定型。传统的儒家文化认为人类社会的统治者是与天有着一种血缘关系且是被上天派下来统治万民的,故称之为“天子”,人间的这个统治者就是“代天意进行赏罚的权威”2。所以我国的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往往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也自称“一人”或“余一人”,在诗经中这样记

15、载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3(P416),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窥探出早期封建社会的天下观是将“自己视作世界中心”4并且整个世界都是在自己的统治之下,藩封体系也就是在这种思想文化氛围中产生的。藩封体系作为一种较为传统的对外关系体制,又可将其称为“宗藩体系”、“朝贡体系”、“东亚封贡体系”和“天朝礼治体系”,这些名称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对这种传统的外交制度进行定义的,但其实质内容都是相同的。所谓的藩封体系是从实力的强弱进行定义的:实力较为强大的一方对较为弱小的一方进行册封仪式,而较为弱小的一方接受这种礼仪制度。宗藩体系是相对于两者的身份而言:宗主国是实力较为强大一方,而另一方则称之为藩属国,藩属国对宗主国负有一定的义务,如朝贡、觐见、接受分封,而宗主国对藩属国拥有包括庇护藩属国不受其他国家的侵害的义务。朝贡体系是从藩属国具体的义务进行定义的:藩属国要定期对宗主国进行一定的朝奉贡物,以表达自己对于宗主国的尊敬,而宗主国则进行回赐,以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东亚封贡体系亦然,是在东亚的地域范围内,以中国为主导,兼具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特殊目的的一种具有同盟性质的特殊关系。而天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