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用开放题设计教学举例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190582497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形全等用开放题设计教学举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角形全等用开放题设计教学举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角形全等用开放题设计教学举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角形全等用开放题设计教学举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角形全等用开放题设计教学举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角形全等用开放题设计教学举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形全等用开放题设计教学举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源三角形全等一一用开放题设计教学举例教学思路: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在识别三角形全等时往往在“对应” 问题上花样百出,在引入 A.A.S全等识别法后更是与A.S.A全等 识别法发生书写形式和证明逻辑间的混淆。这节课通过引入开放 题,利用开放题的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创新性,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深化对全等三角形 识别法的认识,特别是要理清其间的对应关系。教学步骤:基本概念复习1 0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回顾三角形全等的定义、性质及识别法。板书 “ S.S.S、S.A.S、A.S.A、A.A.S” 以及“对于 Rt H.L”。2 0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在一般三角形的各种

2、全等识别法 中,所要求的对应边、对应角在数量上有什么特征?二、 习题引入【题11要使下列三角形全等,需要增加什么条件?欢迎下载(1)(2)图 1(2)ZA=ZD,/ A=/ D,ZB=ZF,AB=DE,(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4.2 题 3)华师大版九年级(上)习题1 0启发学生思考,(1)中已知两对对应角相等还需什么条件就可识别两三角形全等了?用的是什么识别法?找全所有可 能的情况。(2)中我们已经有了那些条件?依据全等识别法, 添加条件我们都有那些选择?三、探索与深化【题2】已知:如图2, AB=CD AD=BC E、F为AC上两点,AE=CF求证:DE=BF1 0分析引导考察已知条

3、件中的3对对应相等的线DC段,哪两条和要求证的1对对应相等的线段能共同构成对应三角形?那我们选择证哪F两个三角形全等?E图2AB 根据已知条件我们能很快的得出哪两个三角形全等?用的是 那条全等识别法? 而要证 ADEffi CB晖等还缺什么条件?如何得到呢?2 0学生板演后评讲证明过程。3。引导思考条件中的AE=CF能否用其他条件来取代? 且取代后还能保持所求证的结论成立。组织学生建立4人讨论小组,探索条件取代方案启发:根据已知=和已证/ =/,在有“AE=CF的条件下,我们用 全等识别法,识别出 ADEffizCB晖等;现在去掉条件 AE=CF , 要使 ADE和zCB晖等,如果是尝试采用

4、全等识别法,贝U需添力口条件 0师巡视指导4 0选择采用“/ADEW CBF取代方案的一小组汇报探索 过程。师点评时指出是在应用“ A.S.A”识别法的思路下得出取代 万案的。50再选择采用“/ AEDW CFE?取代方案的一小组汇报, 师点评时指出是在应用 识别法的思路下得出取代方案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AEDW CFE?要求线段DE BF要有怎样 的位置关系?最终得出“ DE/ BF的取代方案。四、总结与发散1 0请学生回顾【题2】的证明过程和各个条件取代方案 的思路。2 0课外拓展【发散一】:对【题2】,欲证 DE=BF还可放在哪两个对应 三角形中考察?在各个条件取代方案下如何证明

5、?【发散二】:对于【题2】的条件取代方案 DE BF,如果换 成其特殊情形 DnAG BF,AC又如何证明结论呢?这又验证 了两个全等三角形还具有哪些我们以前没发现的性质?教学思考:1 “三角形全等”部分的复习课往往是选择若干道典型 例题和一些练习,追求覆盖到各种全等识别法,从而陷入题海。 本堂课通过一道开放题的引入,不仅完成了对各种全等识别法的 再认识,还理清了 “对应”关系,同时也减轻了师生在题目数量 上的负担。2 取代方案的多样化,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探索方向,进 行个性化学习。该开放题属于开放条件的类型,能让学生感受编 制题目的意图,更好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小组讨论时的交流合作可

6、以发展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 理解。因为解释、推理和对自己思维进行口头表达可以促使学生 加深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并促进学生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4。课外拓展部分的【发散一】其实是对【题 2】的再次 回味,与课堂分析的思路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是为了说明选择 哪两个对应三角形作为欲证明的全等三角形也有多种方案,进一 步地思考怎样的选择更简单、更自然。【发散二】则旨在引导同 学去发现一些好的结论,如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线也相等, 并希望学生能进而考虑中线、角平分线的情形。5 没能把“ A.A.A、S.S.A”这些组合形式不能识别 三角形全等囊括进来,如果学生汇报方案中有这些情形则考虑据 此引入,也可老师提出让学生评判该取代方案是否可行,进而让 学生回顾反例,并画出图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