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发言稿_3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0582483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模范发言稿_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劳动模范发言稿_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劳动模范发言稿_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劳动模范发言稿_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劳动模范发言稿_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劳动模范发言稿_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模范发言稿_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模范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晚上好。 第一次站在这里,内心感到些许激动,更多的是诚惶诚恐,感到受之有愧。回首我在四中的这六年,不断地成长进步,我知道在我的成长过程当中离不开众人的帮助,当我管理班级遇到困难时,是你,我的同事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当我在教学上碰到难题时,是我的“师傅们”殷切的教导,毫无保留地传授宝贵经验;当我处理问题不力时,是你,我的领导们没有责备,没有呵斥,只有悉心的指导,只有坚定的鼓励,只有无私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我今天的发言只是代表我们大家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我发言的题目是。“在平凡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论语中的名句,向我

2、们揭示了思考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思与行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新课改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反思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思考着往前走”,正是教改期间专业型教师成长的写照,也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必要途径。同时更是我在这六年里,从高一到高三的数学教学工作中,五年的班主任老师工作中的真真切切的感受。 记得第一年上三角函数图象这一章时,我结合学校发的一本教案备好了课,在课堂上讲了一个函数图象题,可下课之后有个学生拿着一本资料书问我:钟老师这样做怎么不行呀。这个第一零点是什么呀。当时我也发现有问题,可是我对这个研究得并不透彻,就说:“你等一下,晚自习再告诉你。”我回到办公室,找资料,

3、向曾老师请教,原来这里面还隐含了丰富的知识,而且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和她们讨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越来越清晰了,当时,我就这个问题写一篇论文,就这件事后,我总是在课前花大量时间进行钻研,分析教材,吃透编写意图,把握重点难点,从而挖掘出教材的内涵,有时为了备好一节课经常要花上几个小时,有人经常对我说“你这人做事怎么这么慢,效率太低了”。他可知道:只有深入,才能浅出,把教材钻得深,道理就透彻,讲起课来就简单明了,讲在点子上。这是一种智慧、一种水平,只有当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独到见解,并对自己要讲的一切都烂熟于心,他在课堂上才拥有可供发挥能动性的自由度,真正做到游刃有余,从而使课堂散发出“磁”

4、性与魅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地思考自己工作的得与失,虚心地接受领导、同事的指点,潜心地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地更新观念,改变做法,始终追求更好的教育艺术。 反思成了我一种钟爱,在教学活动中反思,在教学活动后反思,在教学的失误中反思,在与学生的亲近中反思,在学生的错误中反思。 思考成了我的一种习惯,细心地审视和分析正在发生着的一切教育教学现象。自己所实施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理念。是否适合绝大多数学生。是否有利于学生们的个性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一个课例、一个教学片断、一个课间剪影等等。有思考就有回报,在第八届教学比武中获“浏阳市三等奖”,所撰写的论文新教育

5、理念下的备课、启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对话走进数学课堂等多篇论文和课件获市级以上奖励,所带的奥赛培训有张敏等十几个同学分别获省级、市级奖励。 任c153班班主任老师时,我想暑假第一个月就是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刚开始时,我首先从自己做起,每天晚自习守在教室里,但与以前不同的是,还多了一双观察的眼睛,爱说的嘴巴,看见不好的习惯就指出来,看到好的现象就及时予以表扬。一个星期下来,还不错。不守了还能保持吗。我试着离开教室,远处观察,才发现我一离开教室就有学生坐不稳了,难道我还继续守下去吗。不行,绝对不能养成老盯着他们的习惯,我没有去守自习了,但并不意味着我不去管,一节自习课上完,我起码去了

6、教室十几趟,悄无声息,还记得这样一个情形:两个人在那里讲话,头抬起来就看见我在看着他们笑,他们怔住了,我然后把他们叫出教室进行教育。后来我又想,这样下去偶尔做一做也还可以,但不能总这样吧,他们为什么会讲话了,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不知道怎么干,没有学习动力,没有奋斗的目标,怎么不会讲话。于是,利用业余时间跟那几个学生谈话,跟他们分析现在的社会形式,跟他们讲当今的高考形式,跟他们谈身边成功人士的特点,晚自习下班时经常会走到他们身边去看看,及时予以具体的指导和鼓励,并及时的上了“知识改变命运”、“细节决定成败”、“纪律与学习同行”、“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法指导”。一系列的班会课。学生们都

7、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晚自习再没看见不做事的了,像班上的徐阳他会去记英语单词,像鲁雍林他会去看政史地,而且成绩突出,学生们有事干了,有收获了,一个月下来我发现学生步入正轨,晚自习他们能安静下来了,而且我走到教室里,他们都不会发现,有一次我走到熊旺旁边,跟她说话吓了她一跳,晚自习我也可以走得放心了。因为他们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1 2 在办公室里,经常听见老师说。某某那个一直成绩优秀的学生这次没考好,某某那个数学成绩不很好政治答的很好,某某这次从七十多名进入了年级七名。这又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些现象反映了什么呢。我们的做法存在什么漏洞了。找经验丰富的杨老师商讨去,“我觉得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好的

8、”,“只要他们对自己有信心”,“我们的爱和关心应该要洒向每一个学生”等等。讨论之后,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班上哪些同学学习还有很大潜能。如何把他们最大的潜能挖掘出来。于是,我调整了方案,时刻不忘去激励班上每一个学生,跟他们讲人生感悟这本书中的故事,从不去给任何一个学生定为,在我的眼睛里他们都是优秀的学生,经常认真去分析他们的问题,有针对性的予以学法指导。结果是中间的学生在进步,同时也促进了前面的同学,在每一次月考中都可以看到以前排在后面的学生突飞猛进,所以整个班上出现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局面。在每次月考中成绩优异,班级有多次被评为优胜班级。 1 2第 5 页 共 5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