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妇教学设计

上传人:Wo****A 文档编号:190455655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蚕妇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蚕妇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蚕妇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蚕妇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蚕妇教学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蚕妇教学设计古诗词:蚕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4、通过学习诗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对封建社会的痛恨。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字词句,尤其是古今字词的含义变化。 2、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p 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是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许多古代文人墨客,通过诗歌写作吟唱表现心中的思绪。2、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哪些

2、古诗?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蚕妇一诗是以从事纺织的劳动人民的口吻介绍了她们看到的场景,板书课题:蚕妇 二、学习新课(一)投影列出学习要求。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二)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蚕 妇 昨 归 泪 遍 满 者 养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并纠正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蚕:上面是“天”字,第一笔是横。昨:部首是“日”字旁。注意与“作”区分。满: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大三点水,小草字

3、头)养:第六笔是撇,不是竖。妇:与“归”右半部分相同,最后一笔要封口。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蚕妇:养蚕的妇女。归:回来。满:全,整个。遍:全。者:的人。(可以让学生联系“学者”、“使者”体会理解;再说说“遍身罗绮者”是指什么样的人呢?)罗: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绮:有文彩的丝织品。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昨日入城市:一个从事养蚕纺织劳动的妇人到集市上去了一趟,归来泪满巾:回来后,泪水浸满了衣襟。遍身罗绮者:那些穿

4、着绫罗绸缎的人,不是养蚕人:不是养蚕织布的劳动者。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四)指导朗读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朗读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三、练习巩固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泪:左窄右宽,左右高低基本一样。满:左窄右宽,左右高

5、低一样。者:第三笔撇要长一些,盖住下面的“日”。归:左窄右宽,左边高而长,第一笔是小竖。“蚕、妇、昨、遍、养”让学生自己说说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2、抄写下面词语。蚕妇 养蚕 昨日 归来 遍身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五、布置作业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2、背诵古诗,同学间相互评分,记录在书上。附:板书设计:2蚕妇(张俞)难字:昨蚕妇满养归茫着古诗蚕妇教学设计1、回忆悯农二首,请学生分别背诵。2、悯农二首写的是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收获了粮食,可是自己却得不到,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蚕妇一诗是以从事纺织的劳动人民的口吻介绍了她们看到的场景,

6、板书课题:蚕妇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3、提出不懂的问题。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蚕妇昨归泪遍满者养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并纠正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蚕:上面是天字,第一笔是横。昨:部首是日字旁。注意与作区分。满: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大三点水,小草字头)养:第六笔是撇,不是竖。妇:与归右半部分相同,最后一笔要封口。动手书空。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5、理解字意蚕妇:养蚕的妇女。归:回来。满:全,整个。遍:全。者:的人。罗: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绮:有文彩的丝织品。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昨日入城市:一个从

7、事养蚕纺织劳动的妇人到集市上去了一趟,归来泪满巾:回来后,泪水浸满了衣襟。遍身罗绮者:那些穿着绫罗绸缎的人,不是养蚕人:不是养蚕织布的劳动者。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朗读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泪:左窄右宽, 左右高低基本一样。满:左窄右宽, 左右高低一样。者:第三笔撇要长一些,盖住下面的日。归:左窄

8、右宽,左边高而长,第一笔是小竖。2、抄写下面词语。蚕妇养蚕昨日归来遍身3、背诵古诗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2、背诵古诗,同学间相互评分,记录在书上。 蚕妇本文是关于蚕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对封建社会的痛恨。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p 能力。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1、回忆悯农二首,请学生分别背诵。2、悯农二首写的

9、是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收获了粮食,可是自己却得不到,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一诗是以从事纺织的劳动人民的口吻介绍了她们看到的场景,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一)投影列出学习步骤,学生自学。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二)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蚕妇昨归泪遍满者养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并纠正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蚕:上面是“天”字,第一笔是横。昨:部首是“日”字

10、旁。注意与“作”区分。满: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大三点水,小草字头) 养:第六笔是撇,不是竖。妇:与“归”右半部分相同,最后一笔要封口。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养蚕的妇女。归:回来。满:全,整个。遍:全。者:的人。(可以让学生联系“学者”、“使者”体会理解;再说说“遍身罗绮者”是指什么样的人呢?)罗: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绮:有文彩的丝织品。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昨日入城市:一个从事养蚕纺织劳动的妇人到集市上去了一

11、趟,归来泪满巾:回来后,泪水浸满了衣襟。遍身罗绮者:那些穿着绫罗绸缎的人,不是养蚕人:不是养蚕织布的劳动者。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四)指导朗读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朗读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三、练习巩固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

12、汉字。泪:左窄右宽,左右高低基本一样。满:左窄右宽,左右高低一样。者:第三笔撇要长一些,盖住下面的“日”。归:左窄右宽,左边高而长,第一笔是小竖。“蚕、妇、昨、遍、养”让学生自己说说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2、抄写下面词语。养蚕昨日归来遍身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五、布置作业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2、背诵古诗,同学间相互评分,记录在书上。附:板书设计:2(张俞) 难字:昨蚕妇满养 归茫着蚕 妇张 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读蚕妇有感作文。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读了这首诗后,我的心情变得非常沉重,我坐在桌旁,想了很多,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个穿着打了补丁的

13、衣服的农村妇女,抱着一捆蚕丝充满希望地赶着路,好不容易来到城里找到集市,收购蚕丝的商人把价格压得很低很低,一大捆雪白上好的蚕丝只换来一点点钱。她匆匆走进店铺,买了生活必需的油盐后,所剩的钱已经不多,街上过往的太太小姐,都穿着漂亮的丝绸服装美丽非常,货架上五颜六色的绸缎闪烁着诱惑的光芒,可一想到家里等着抓药的病重的老人和饿得皮包骨的孩子,她只好悄悄地流着泪离开了。在回家的路上,她越想越难过:城市中那些浑身绫罗绸缎的人,都没有辛苦地养过蚕啊!当时的社会是多么黑暗啊!老百姓的生活又是多么穷苦啊!国君昏庸、朝廷腐败,一层层的赋税压迫得老百姓透不过气来,他们苦苦地挣扎在死亡线上,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一家

14、老小饭都吃不饱,更别提看病吃药了,祖祖辈辈都不能念书,世代被人盘剥,读后感读蚕妇有感作文。 但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过着富足安康的日子,衣食无忧,但有时候还挑食、贪玩,不好好读书,想想真是不好意思。希望全世界的人民都能拥有幸福快乐的生活,战争和黑暗永远不要到来!读蚕妇有感作文450字小学生作文(_ie_iebang.)2、蚕姑娘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2、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3、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二、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二、教学过程:、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蚕”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揭题: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 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