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我和乌丽娜教案设计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190373586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我和乌丽娜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我和乌丽娜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我和乌丽娜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我和乌丽娜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我和乌丽娜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我和乌丽娜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我和乌丽娜教案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和乌丽娜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3、 从“我”和乌丽娜数小桥这件事中, 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纯真的友情。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教学重点: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丽江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教学难点:透过文字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同学们,几年的学校生活,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回忆。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有许许

2、多多的同学,还有同桌,在这些同学中,你和谁的友情最深,能简要地谈谈吗 ?( 引领学生以难忘的友情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 )2、 齐读课题, 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 “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体会到什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 自学生字、词)3、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和学习生字的情况。(1) 初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自然停顿,如: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2) 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3、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 “诧” “捶”“宅”。注意多音字“娜”。形:注意区分“宅一一诧”的字形。义:学生提由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如果与课文理解紧密相关就留到后面随文学习。4、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初步解决下面的问题: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 ?( 逛古城、数小桥、到纳西人家、吃丽江粑粑)二、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一) 课文重点写什么 ?( “我”和乌丽娜数小桥。 )( 二 ) 从课文对“我”和乌丽娜数小桥这件事的叙述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1、体会丽江的美。勾画出描写丽江

4、的句子,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老师点拨:(1) 整体描写。扣住“依山而建”“高高低低” “错落有致”体会古城富有情趣的布局美。扣住“一千多年的历史”和“四方街的建筑特点”体会丽江城的古味。(2) 局部描写。“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水”:水的特点是什么?清亮:扣住“倒映着白墙灰瓦,还有那在水特别好看”理解。活跃:扣住“流下来”“冒出来”“哗哗哗”“汩汩汩”“穿行”等词语理解。“桥”:桥的特点是什么 ?(林林总总)“林林总总”什么意思 ?( 形容繁多 )桥林林总总体现在哪些方面?数量多: 354 座。样式多: 石板桥、 木板桥 ; 石拱桥、 木拱桥 ; 单孔桥、 双孔桥、多孔桥。材料

5、多:石头、木头。雕刻丰富:有东巴象形文的吉祥语,有东巴神舞,还有各种鸟兽花木。(3) 总结过渡。这“水”和“桥”给丽江带来了什么 ?又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什么 ?2、从具体词句中朗读体会“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的快乐。如“我们流连在水边,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3、小结:丽江的“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从这快乐中也让我们体会到乌丽娜对美丽的丽江古城深深的热爱,这种热爱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找出具体词句朗读体会。4、学到这里,你觉得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拓展训练,感悟表达。1、乌丽娜这样活泼开朗的小姑娘谁都喜欢,“我”更是与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课文最后一部分表现了什么感情( 我对乌丽娜的思念之情。 )2、在分别一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到丽江古城的邮票,决定给乌丽娜写封信,把邮票寄给她时,想一想,在信中“我”会对乌丽娜说些什么 ?交流发言。四、积累背诵。1、课文在叙事中写景,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的 ?2、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特别好看”。板书设计:逛古城10 我和乌丽娜数小桥 热爱丽江古城到纳西人家友谊纯真诚挚吃丽江粑粑 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