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真题——生物(福建卷)解析版

上传人:吴&#****15; 文档编号:190372684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真题——生物(福建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年高考真题——生物(福建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年高考真题——生物(福建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年高考真题——生物(福建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年高考真题——生物(福建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真题——生物(福建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考真题——生物(福建卷)解析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可下载编辑修改2012年高考真题生物(福建卷)解析版 下列有关豌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重量增加 B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 C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内ATP合成停止 D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 【答案解析】 B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代谢的基础知识。种子萌发初期,未长出绿色叶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然而中萌发需要进行细胞呼吸来提供能量,会消耗有机物,所以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重量减少,A错;夜间光反应停止,不合成ATP,但是细胞呼吸没有停止仍继续合成ATP,C错;叶片黄化,说明叶片缺少叶绿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剩下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

2、紫光,因此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减少。而B项如果不及时排涝,豌豆根就会因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毒害细胞。 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相匹配的是 选项 方法与结果 结论或观点 A 观察到植物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观察到动物受精卵分裂产生新细胞 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B 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鞘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C 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投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 D 将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的

3、S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体内出现活的S型苗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 A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课本上一些基本科学史实验的掌握程度。A项考查细胞学说的内容及发展,必修一课本11页最后一段魏尔肖的名言“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与实验结果“显示新细胞都是由原来细胞分裂产生的”的观点吻合。所以A正确。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鞘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通过比较只能说明感光部位在尖端。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投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的实验的结论是水绵只要在光照条件下才能产生氧气。将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的

4、s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体内出现活的S型苗的实验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存在一种可以使活的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活性物质。 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长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答案解析】 C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和试图能力。纯茶园物种数最少,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最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最差一旦出现害虫,害虫数量都是爆发性的增长,A错;而C项梨茶间作园

5、在6月份物种数最多此时它营养结构最复杂,C正确。图中只表示10月份杉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无法得知种群密度,B错;茶园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其群落结构必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错。 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免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答案解析】 C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学基础知识,即考查特异性免疫、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小鼠B细胞是作为抗原被注射到家兔体

6、内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使得家兔血清中含有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此时的家兔血清同样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但是T细胞并没有被注射的家兔体内没有引起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然而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含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同时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已免疫家兔血清与未免疫家兔血清的区别就是是否含有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再根据抗体的转移性,可以推断出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双脱氧核苷酸常用于DNA测序,其结构与脱氧核苷酸相似,能参与DNA的合成,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合成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若连接上的是双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终止;若连接上的是脱

7、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继续。在人工合成体系中,有适量的序列为GTACATACATG的单链模板、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则以该单链为模板合成出的不同长度的子链最多有 A2种 B3种C4种 D5种 【答案解析】 D 本题主要考查DNA的复制过程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人工合成体系中,以序列为GTACATACATG的单链模板在适宜的条件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而且由题意可知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可以使子链延伸终止。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得子链种类如下: CAT、CATGT、CATGTAT、CATGTATGT、CATGTATGTAC一共5种。 回答下列I、题 I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

8、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一18之问。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化学本质是( ),可用 ()试剂鉴定。 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 )。 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底物的试管应置于( )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_(_)可以表示蛋白

9、酶催化效率的高低。 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 )。理由是() (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双酚A是一种化工原料,对动物生殖机能有影响。研究人员进行“双酚A对中国林蛙精巢芳香化酶水平的影响”实验。主要过程是:将性成熟雄蛙分组。实验组置于含双酚A的水体饲养,同时作空白对照。一定时间后检测雄娃精巢芳香化酶水平,并对精巢进行制片镜检。结果显示,实验组芳香化酶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且精子发育异常。请回答: (1)已知芳香化酶能促进雄性激素转化为雌性激素。据此推测双酚A进入雄蛙体内后,使其

10、体内雌性激素水平(),从而导致精子发育异常。为比较双酚A和雌性激素对精巢机能的影响,可另设置一水 体中含( )的实验组。 (2)对精巢镜检时,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的形态和数目,以区分减数分裂过程不同时期的细胞,并统计精子发育异常比例。 (3)林蛙体内雌性激素分泌后经()运输到靶细胞,与靶细胞的()结合产生调节作用。 【答案解析】 I.幽门盲囊蛋白酶 蛋白质 双缩脲 2和8 水浴 底物消耗量(产物生成量) 不能 据图可知酶活性随温度提高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现淀粉、脂肪 升高雌性激素 染色体 体液(血液) 受体 I.本题以实验题的形式考查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等酶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试图能力,横

11、坐标表示PH值,纵坐标表示酶活性,由图可知在PH=8时幽门盲囊蛋白酶的活性最高,那么催化效率也最高。根据酶的专一性,干酪素可被大菱鲆蛋白酶催化分解可知干酪素是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在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为了是实验效果更佳明显PH值应调至最适PH值,胃蛋白酶最适PH值为2和幽门盲囊蛋白酶最适PH值为8;为了方便和准确的控制实验温度,应将试管置于水浴中;如果酶的活性高,即催化效率高,那么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底物量就多,且产物的生成量也多。在最适温度之前酶的活性随温度提高逐步升高,超过最适温度之后酶的活性随温度提高逐步下降,而图中酶活性随温度提高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现,所以不能判

12、断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如果饲料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和脂肪就不能没分解,就会直接排放到海洋里,使得海洋里的有机质增加,从而海洋的污染。 本题也是实验题为载体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由题意可知芳香化酶能促进雄性激素转化为雌性激素,那么体内雌性激素含量肯定会增加;为比较双酚A和雌性激素对精巢机能的影响,那么就要设置一组含双酚A的水体饲养的林蛙(题干已有),还需另设置一水体中含雌性激素的实验组进行比较。在观察细胞分裂图像时,判断细胞处于那一分裂时期的主要依据是染色体的行为、形态及数量。激素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血液)运输,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完成信

13、息传递。 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l。 请回答: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纯合子杂合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 )()( )()。 (4)实验得知,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这两对等位基因( )(

14、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基因型如图2的裂翅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上升下降不变)。 【答案解析】 杂合子 不遵循 不变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因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而且后代出现了裂翅和非裂翅果蝇说明亲本的裂翅是杂合子;题意要求在明确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前提下,用遗传图谱的形式解释上述实验(答案如上图)。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常用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如果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那么子代雌雄个体中出现显隐性性状的个体比例相当;如果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子代中雄性个体全为隐性性状,雌性个体全为显性性状,即非裂翅()与裂翅()杂交。若让两个显性亲本杂交,后代隐性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均出现说明该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说明该等位基因在X染色体上。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实际上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题干中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发送自由组合;根据基因遗传平衡定律可知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即生物不发生进化。 生物一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