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二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版】

上传人:大宝 文档编号:190328514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二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二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二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二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二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二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二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椭圆的定义、方程及标准方程;2掌握焦点、焦距、焦点位置与方程的关系;会求满足一定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重难点求符合一定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过程复习巩固 (老师通过幻灯片出示题目,安排学生动手加以解决)1填空(1)椭圆的定义是_数学语言是_(2)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_(3)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_(4)椭圆的三个特征量是_,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2已知椭圆方程为1,那么它的焦距是()A6B3C3D 3a6,c1,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_答案:2A31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解决以上问题设计意图:此组题目编排的目的是使学生熟

2、悉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以及椭圆方程中a,b,c各量的关系,熟悉焦距典型示例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焦点在x轴上,且经过点(2,0)和点(0,1)(2)焦点在y轴上,与y轴的一个交点为P(0,10),P到与它较近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2(3)椭圆经过点(1,),(,)通过学生交流探索,让学生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学会转化问题和应用方程组思想教师活动:将已有的知识更加明朗化;通过学生讨论与反思,体会椭圆标准方程的常规求法,便于掌握本节的重点,突破难点解:(1)由题意a2,b1,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21 (2)由题意a10,ac2c8又a2b2c2,b6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3)设椭圆方程

3、为ax2by21椭圆经过点(1,),(,),解得a,b椭圆标准方程为1说明: (1)标准方程决定的椭圆中,与坐标轴的交点横坐标或纵坐标的绝对值实际即为a与b的值 (2)后面的学习中将证明椭圆长轴端点距焦点最远或最近(3)要熟悉待定系数法求曲线的方程,学生在设方程方面需要给予引导说明:本题若不限制解题方法则可借助椭圆的定义直接写出方程(1)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3,0),(3,0),且经过点(5,0)的椭圆方程为_;(2)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0,5),(0,5),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的距离和为26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答案:(1)1(2)12已知点M在椭圆1上,MP垂直于椭圆焦点所在的直线,垂足为P

4、,并且M为线段PP的中点,求P点的轨迹方程分析:引导学生做出草图,点M为主动点,P是从动点可用代入法求从动点的轨迹方程解:设P点的坐标为(x,y),M点的坐标为(x0,y0)点M在椭圆1上,1M是线段PP的中点,把代入1得1即x2y236P点的轨迹方程为x2y236点评:由例2看出,将圆按照某个方向均匀地压缩(拉长),可以得到椭圆;将椭圆按照某个方向均匀地拉长(压缩),可以得到圆(也可以得到椭圆)3P是椭圆1上的一点,F1、F2是焦点,若F1PF260,求PF1F2的面积分析:从已知我们不难知道|PF1|PF2|,还可以知道|F1F2|以及F1PF2,据此我们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出|PF1|与|P

5、F2|的积,有了这个积,又知道F1PF2的大小,由公式SabsinC即可求出PF1F2的面积答案:从此题可得出一般结论:SPF1F2b2tan4ABC的两个顶点坐标分别是B(0,6)和C(0,6),另两边AB、AC的斜率的乘积是,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解析:设顶点A的坐标为(x,y)按题意得顶点A的轨迹方程为1(y6)点评:求出曲线方程后,要注意检查一下方程的曲线上的点是否都符合题意,如有不符合题意的点,应在所得方程后注明限制条件教师活动:规范解题步骤,明确用定义法求标准方程的要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语言的能力设计意图:增强学生解题过程的规范化和解题的通性通法1一个椭圆过M(2,) , N(1,2)

6、两点,求该椭圆的标准方程2求过点A(0,2)且与椭圆1共焦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提示:引导利用椭圆标准方程的统一形式mx2ny21(m0,n0,mn)解题2分析:由已知的椭圆方程可知,椭圆的焦点为(0,1),(0,1),所以c1又因为椭圆过点(0,2),所以a2故所求方程为11已知椭圆过点P(,4)和点Q(,3),则此椭圆的标准方程是()Ax21By21Cy21或x21 D以上都不对解析:设椭圆的方程为1(a0,b0)椭圆过P、Q两点,解得a21,b225,x21为所求答案:A2已知椭圆的方程是1(a5),它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且|F1F2|8,弦AB过点F1,则ABF2的周长为() A

7、10B20C2D4解析:a5,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a22542,a由椭圆的定义知ABF2的周长为4a4答案:D3已知曲线C的方程是1,则曲线C是()A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 B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C焦点在x轴上或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 D可能不是椭圆解析:当a2b2时,曲线C为圆答案:D4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2,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P向x轴作垂线段PP,则线段PP中点M的轨迹是()A圆 B椭圆C可能是圆也可能是椭圆 D以上都有可能解析:设M的坐标为(x,y),点P的坐标为(x0,y0),则xy4,x0x,y02y,把x0x,y02y代入xy4得x24y24,即y21点M的轨迹是一个椭圆答案:B

8、课堂小结(让学生主动盘点收获,教师补充主要围绕:1 利用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题;2 待定系数法)布置作业教材本节练习3,4补充练习1方程1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则实数m满足_2椭圆1,(,)的焦点坐标是_3椭圆的两个焦点F1,F2都在y轴上,且它们到原点的距离都是2,CD是过F2的弦,且CDF1的周长为12,则此椭圆的方程为_答案:1(,2)2(0,)31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力图贯彻“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理解椭圆方程中各量a,b,c以及它们的关系a2c2b2,能求椭圆的焦点,会求满足一定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设计让学生站在方程的角度认清椭圆两种标准方程形式上的特征,将学生的思维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实现此目标,通过两组题目,循序渐进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后可以分层次布置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课后探索更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进一步探索、发展的空间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来突出教学重点自始至终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