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高考复习测试卷答案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90314720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高考复习测试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三历史高考复习测试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三历史高考复习测试卷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高考复习测试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高考复习测试卷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计75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C D C A D C B A C B B C B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B B A A A A B B C D C B B 二、材料题(共34分)31、(1)西汉时期出现“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西传至西域、安息、大秦等地区;唐时更广泛地向边疆地区扩展,同时输入朝鲜、波斯、大食等国家;明朝时随郑和下西洋远销到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写出其中两点即可给2分)(2)主要生产地集中分布在

2、长江流域。(1分)唐朝丝织业中心有定州、扬州、益州;五代十国时期杭州、成都的丝织业非常发达;北宋丝织技术以四川地区为最高;明朝丝织业中心在苏州、杭州;清朝的南京丝织业水平后来居上。(2分)原因是:长江流域地理环境优越,气候适宜桑麻的种植;人口、科技南迁;统治者重视;政治相对稳定等。(3分)(3)北方环境恶化;削减桑麻改种谷物。启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人们要注意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4分)32、(1)相同观点:都主张改变沿海和内地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和缩小东西部差距;都主张利用东部沿海经济优势发展西部内地经济。(2分

3、)(2)前者主要着眼于工业布局的平衡和备战的需要;后者主要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经济全局的需要。(4分)(3)近代以来,由于东部沿海一带受到列强侵略,加速了那里自然经济瓦解,众多通商口岸的开放,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外商投资和近代科技设备的引进。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集中出现在沿海一带。国民政府建立后,官僚资本企业也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兴办的重工业也分布在东部。以后西部工业虽有很大的发展,但改革开放后20年间东部经济特区等享有优惠政策,发展迅速,东西部差距加大,形成了布局不合理局面。(6分)33、(1)政治:加强中央王权,削弱封建割据势力,促进统一。(2分)经济

4、:统一税制,削除关卡,促进商业的发展。(2分)问题:由于各国都实现禁止金银外流、禁止原料出口和促进成品出口的保护关税政策,造成各国的经济利益上的冲突,进而抑制经济发展和形成国家间的矛盾。(2分)(2)材料三认为国家无须干预金银货币和各种商品的进出口;主张自由贸易,反对重商主义政策。(2分)变化的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希望加强和巩固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要求解除封建束缚,提出了自由主义的理论。(2分)三、问答题(共41分)34、问题: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出现外戚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局面,朝政混乱。(2分)中央集权削弱,出现地方分裂割据局面。(2分)阶级矛盾激化。都爆发了

5、大规模的农民起义。(2分)最大问题及表现:地方分裂割据,中央集权削弱。导致两朝统治结束;封建统一国家分裂,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3分)根源: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弊端。(4分)35、变化:(1)探索者的阶级属性有了新变化:由地主阶级中的一些开明分子和农民阶级的代表转到民族资产阶级。(2)探索的内容有了新变化: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以前,地主阶级中的一些开明分子一味提出学习西方技术以富国强兵;农民阶级提出了具有空想社会主义性质的反封建革命纲领和初步表达了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在经济上提出振兴资本主义工商业,政治上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进而提出建立资

6、产阶级共和国的要求。在反封建的斗争中开始运用西方的政治学说。(6分)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壮大。(2分)评价:(1)民族资产阶级的这些活动在当时是进步的,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也是爱国的。(2)他们的活动是中国民主革命重要组成部分,为后来的民主革命胜利创造了条件。(3)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行不通,不可能彻底反帝反封建,完成民族革命的任务。(4)中国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6分)36、相似原因:30年代经济危机对两国的沉重打击,造成阶级矛盾的尖锐;两国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都要改变这一世界旧秩序;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和军

7、国主义传统。(6分)反思态度不同:德国遭受战争的破坏程度比日本严重,德国人民遭受的痛苦比日本相对深重。纽伦堡审判,美、苏、英、法四国密切合作,对德国法西斯势力的惩罚比较彻底和全面,不反对对战犯判以重罪,还宣判了纳粹党为犯罪组织。东京审判则由美国占主导地位,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保留了天皇制,力图把日本建成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霸权政策的基地。对日本实行特殊的扶植政策,关于严厉惩罚战犯的决议没有得到执行,甚至包庇一些杀害中国人民的日本战犯。一些军国主义分子乃至战犯又重新回到军界、政界、财界等,有的担任要职,这些人形成一股极右势力。同时日本军国主义理论、思想及罪行也没有得到彻底清算和批判,留下诸多隐患。(6 分。只要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