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关格PPT课件

上传人:石磨 文档编号:190283973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关格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医内科学关格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医内科学关格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医内科学关格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医内科学关格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关格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关格PPT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 格 陕西中医学院 中医内科教研室 一、概述 l(一)、定义 l 关:说文解字“以木横持门户也”; 辞海“门闩” l 格: 辞海“阻隔” l 关格是指肾气衰惫,致使气化失常,关门不 利,浊毒内蕴,损脾伤胃,升降失司,胃气上 逆。临床出现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证。 多见于水肿,癃闭,淋证等病的晚期。 (二)历史沿革 l 1、脉象:素问.六节脏象论“故人迎一盛 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 盛以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 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 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 l l2、病理:灵枢.脉度“阴气太盛阳气不能 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阴气不能荣也

2、,故曰 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 l3、指上有吐逆,下有大小便不通,类似走哺。 l4、关格病: l汉张仲景伤寒论正式将关格作为病名提 出,认为“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l清代对本病的认识逐步成熟,李用粹证治汇 补癃闭“既关且格,必小便不通,旦夕之间 ,陡增呕恶,此因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 阴阳闭绝,一日即死,最为危候”。 l何廉臣在重订广温热论中首次提 出其病机为“溺毒入血,血毒上脑”。 l喻嘉言在医门法律关格中,力倡 调治关格当“批郄导窍”,其中“批”是“ 击”的意思,“郄”是“隙”的意思,因此“ 批郄导窍”的意思是治疗关格宜开通疏 利,因势利导,俾使邪有出路。 (三)类

3、似疾病 l西医学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慢性肾衰竭 。 二、病因病机 l 水肿,淋证,癃闭等病证,反复发作,或迁延 日久,肾气衰惫,气化无能,肾关不开,致湿 浊毒邪内蕴,损脾伤胃,中州运化失司,升降 失常。 1正(本)虚标实: l肾脾阴阳衰惫是本,浊邪内聚成毒是标 。 l尿少或小便不通-肾阳亏损,肾关因阳微而不能开; l恶心呕吐-湿浊毒邪上泛伤胃,胃气上逆; l皮肤瘙痒,或有霜样析出-浊毒外溢肌肤; l腹泻或便秘-湿浊损脾,运化失司; l口中秽臭,或有尿味,舌苔厚腻-浊毒上熏; l昏睡或神识不清-湿浊毒邪上蒙清窍。 2由虚入损 l手足搐搦,甚则抽搐-肾病及肝,肝肾阴 虚,虚风内动; l胸闷心悸,或心

4、前区疼痛,甚则神志昏 迷-肾病及心,邪陷心包。 l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最终因正不胜邪 ,发生内闭外脱、阴竭阳亡的变化。 三、诊断 l1、临床以小便不通,并见呕吐为主症。 l2、具有水肿、淋证、癃闭等肾系疾病的 慢性病史。 3、辅助检查 l肾功能:BUN28mmol/L,Scr707umol/L; (诊断尿毒症的标准) l血液生化离子:低钙,高磷,或其它离子紊乱; l血常规:贫血; lB超:肾脏萎缩; l尿检异常:蛋白尿、血尿、腊样管型等。 四、鉴别诊断 l1癃闭 尿量减少,排尿困难,甚至小 便不通为主症,无呕吐。癃闭可发展为 关格,而关格不一定都由癃闭发展而来 ,还可由水肿、淋证等发展而来。

5、2走哺 l是以呕吐伴有大小便不通为主症(肠梗阻)。 往往先有大便不通,而后出现呕吐,呕吐物可 以是胃内的饮食痰涎,也可带有胆汁和粪便, 常伴有腹痛,最后出现小便不通。走哺属实热 证,其病位在肠。关格是先有小便不通,而后 出现呕吐,病机是脾肾阴阳衰惫为本,湿浊毒 邪内蕴为标,属本虚标实之病证,其病位主要 在肾。 走哺与关格鉴别要点: 类病 病位 病性 主症 伴腹痛 预后 走哺 肠 实证、热证 大便不通、呕吐 有 较好 (胆汁、粪便)、 小便不通 关格 肾、脾 肾脾阴阳衰备、 小便不通、呕吐 无 差 浊毒上逆 (饮食、痰涎) (本虚标实) 五、辩证论治 l(一)辩证要点 l1.辨标本缓急:辩清本虚

6、标实;孰急孰缓,需 分清主次。 l2.辩病性:辨清寒热,寒湿内阻证候为主者, 多属肾阳虚惫,阳虚内寒,湿浊邪毒羁恋,证 从寒化;湿热互结为主者,多属肾阴衰惫,阴 虚内热,湿浊邪毒久羁,证从热化。 l3.辨病位 l小便短少,甚或无尿肾气衰惫,气化无能,关 门不利肾; l恶心、呕吐脾胃衰惫,升降失常脾胃; l头晕目眩,手足搐搦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肝 ; l心悸、神志昏蒙肾病及心,邪陷心包心。 (二)治疗原则 l遵循证治准则关格提出的“治主当缓,治客 当急”的原则。 l主是指本:脾肾阴阳衰惫,治本应长期调理,缓缓 补之,分别采取健脾补肾、滋补肝肾、重在健脾而 不在补肾; l客是指标:湿浊邪毒,应尽快祛

7、除。可采用芳香化 浊,辛开苦泄,淡渗利湿,通腑泻浊,主要是化浊 和泻浊,因肾都衰备了,利尿很难奏效。 (三)分证论治 l1.肾脾亏虚,湿热内蕴 l(1)征候 l主症:小便短少黄热,晨起恶心呕吐,腰酸膝软; l兼次症:面色晦滞,倦怠乏力,不思纳食,头痛, 夜寐不安; l舌象:舌质红,苔薄黄腻;脉细数或濡数。 (2)分析: l小便短少,黄热:肾脾阴亏内热,湿浊邪毒内蕴 化热,或湿热内盛,耗损肾气,气化无能,肾气不 开; l腰酸膝软:肾精亏损; l面色晦暗,倦怠乏力,头痛不思纳食:湿热内盛 ,脾气亏损,运化失司,清阳不升,精微不布; l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或濡数:湿热邪毒久蕴 。 l(3)治法:健

8、脾益肾,清热化浊。 l(4)方药:无比山药丸合黄连温胆汤。 l山药、茯苓、泽泻健脾利湿; l熟地、山茱萸、巴戟天、菟丝子、杜仲、牛膝、 五哧子、肉苁蓉、补益肾气; l半夏、陈皮、和胃降逆,燥湿化浊; l枳实、行气降气; l竹茹清热和胃; l黄连清热除烦; l若尿少,或小便不通,可合滋肾通关丸。 2.肾脾阳虚,寒湿内蕴 (1)征候 l主症;小便短少,甚至不通,色清,呕吐清水 ,畏寒怕冷。 l兼次症;面色晦滞,下肢欠温,腹泻或大便溏 。 l舌象;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或濡细。 (2)分析: l小便短少或不通、色清:肾脾阳气衰惫,气化无能 肾气不开; l畏寒怕冷,下肢欠温,面色晦滞:脾肾阳气衰惫;

9、 l便溏,腹泻:脾阳衰惫,运化失司,不能输布水津 ; l呕吐清水:脾阳衰惫,胃失受纳腐之能,胃气上逆 ; l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或濡细,肾脾阳衰,寒 湿内蕴。 (3)治法:温补肾脾,化湿降浊。 (4)方药:温脾汤合吴茱萸汤。 l附子与干姜:温阳散寒; l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健脾; l大黄:通腑荡涤,祛除湿浊邪毒,可防温散过甚 ; l吴茱萸:温胃散寒,下气降浊之功; l生姜:温胃散寒止呕; l加味:嗜睡,神识昏昧,可加菖蒲,远志、郁金 、甚则用苏合香丸。 3.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1)征候 l主症;小便短少,甚或无尿,呕恶频繁,头 晕烘热,手足搐搦。 l兼次症;头痛目眩,牙宣鼻衄。 l舌象

10、;舌质暗红有裂口,苔黄或焦黑而干, 脉弦细数。 (2)治法:滋补肝肾,平息肝风。 (3)方药:六味地黄丸合羚羊钩藤汤。 l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 l羚羊角(可用山羊角代)、钩藤凉肝熄风,清热止痉; l白芍、生地:养阴增液,柔肝舒筋; l贝母、竹茹:清热化痰, l生甘草、白芍:酸甘化阴,舒筋缓急。 l若大便秘结,可加生大黄清热降浊。 4.肾病及心,邪陷心包 (1)征候 l主症;小便短少甚致无尿,恶心呕吐,心悸 ,神志昏蒙。 l兼次症;胸闷,心前区疼痛,神昏谵语,循 衣摸床,面色晦滞唇暗,四肢欠温,痰涎壅盛 。 l舌象;舌质淡紫,苔白腻;脉沉缓 (2)分析: l小便短少、无尿:肾衰气化无能,肾气不

11、开; l恶心呕吐:脾气衰惫,不能运化水湿,痰涎壅盛, 胃气上逆; l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神识昏蒙:邪毒内陷心包 ; l谵语,循衣摸床:湿浊毒邪上蒙于脑; l面白唇暗,四肢欠温:肾阳衰惫,肢体失于温煦; l舌质淡紫,苔白腻脉沉缓:肾脾阴阳衰惫,湿浊邪毒 内聚。 (3)治法:豁痰降浊,辛温开窍。 (4)方药: 涤痰汤合苏合丸。 l苏合丸: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l狂躁痉厥:紫雪丹 l汗多,面色苍白,手足逆冷,舌质淡,脉细微 ,为阳虚欲脱:参附汤加龙骨、牡蛎; l汗多、面色潮红,脉细数:生脉注射液。 六、经验方 l 关格虽然可分四个证型。但这四个证型中,脾 肾气(阳)虚渐至脾肾衰败为中心环节,脾肾虚

12、衰 之中又以调理脾为关键,而不在补肾。标实者浊毒 中阻,根据体质差异浊毒有寒化和热化的不同。本 虚与标实只是因关格程度不一而轻重不一样。因此 ,健脾补肾、降逆化浊解毒为治疗关格的主要治法 ,在此治法的指导下,我们用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连 温胆汤加减。 l常用药物:陈皮12g、法夏12g、茯苓15g、砂仁10g后下 、白豆蔻12g、丹参30g、大黄12g、苏叶12g、北芪30g 、党参15g、干姜12g、川黄连12g、枸杞子12g。方中 陈皮、法夏、苏叶降逆;以砂仁、白豆蔻化浊, 大黄通腑泻浊,川黄连解毒;关格脾阳虚衰用干 姜温中补虚并佐以大黄、黄连之苦寒;用北芪、 党参、茯苓健脾补气;枸杞子补肾之

13、虚损以治本 。若阳虚重者加制附子温补肾阳,大便溏泻每天 超过4次者加白术健脾,经济条件好者加冬虫夏草 。 七、其它疗法 l1.降浊灌肠方 l大黄,生牡蛎、附子、蒲公英各30g; (中国中医科学院) 大黄,生牡蛎、六月雪各30g;(上海中医药大学) l浓煎150ml,1次/晚,高位保留灌肠。 2.降氮汤: 大黄30g、桂枝30g、煎熬成200ml,保留灌肠。 3.中药薰蒸: l处方:麻黄、桂枝、苏叶、浮萍、羌活、独活、防风、川芎 、当归、红花、益母草、杜仲各30g,制川乌20g,细辛10 g。 l用法:中药浓煎倒入薰蒸机中,温度调至50-70,药液在竹 板下,病人仰卧在竹板上薰蒸30分钟。没有薰

14、蒸机者,中药浓 煎加适量水至半浴缸,水量以平躺时盖于身体为宜,每次浸泡 1530分钟,达到出汗为目的,以薰蒸或洗浴后不感疲劳为度 。每天1次,2周为1疗程,休息5天。一般23个疗程。 l作用:出汗,促进血中的毒素从汗排泄,可降低血中肌酐和 尿素氮,改善肾功能。是中医的“开鬼门”的方法。是一种皮 肤透析的方法。 八、转归预后 l一般来说,本病预后差。 l关格早期:脾肾虚衰和浊毒的症状不重,积 极恰当的治疗可延缓关格的进程或逆转病情; l2. 关格中期:肾脾衰惫,浊毒较盛,若治疗恰 当,可望延缓进程,但比早期延缓时间要短些; l3.晚期:出现肝风内动,邪陷心包,病势险恶 ,生命垂危,应急救治疗,除

15、用中药外,应采取 血透、腹透,可转危为安,有条件还可肾移植。 九、预防及护理措施 l1.积极治疗水肿、癃闭、淋证等证,预防 进入关格; l2.对卧床休息; l3. 预防和积极治疗感染:避风寒,防止 外邪侵袭,反复易感冒者用玉屏风散, 有上感者使病情加重,故分清寒热虚实 ,积极治疗; l4.饮食:选择低蛋白、低磷、高钙、高热量饮食 。增加鱼类摄入,在烹调时使用植物油,有利于 防止动脉硬化。高钾时忌食橘子、香蕉、香菇、 木耳、榨菜等。蛋黄、肉松和动物内脏、脑类、 骨髓等含磷较多,不宜多食。可多食含高钙低磷 食物如田螺、芝麻、藕粉、白菜、芹菜、卷心菜 、西红柿、瓜类、甘蔗、苹果等。中药冬虫夏草 、黄

16、芪、山药、黄精、山萸肉、茯苓、丹参、田 七等可与食物做成炖品、羹剂等食用。关格病人 禁食洋桃,忌生冷、辛辣、肥甘厚味,切忌暴饮 暴食。尿少时限制水钠的摄入。 l5.禁用对肾有影响的药物:西药庆大霉素、 卡那霉素、链霉素、多粘霉素、丁安卡那 等;中药禁用木通、防己等有肾毒性。 l6.护理:计24小时出入量、测血压,大便 干结者灌肠,痰多者吸痰,长期卧床要常 翻身,防褥疮,神志不清者,可鼻饲给药 ,有出血、昏迷、抽搐、喘促,息微等危 急情况应安排特护。 十、小结 1.关格病:关格是指肾气衰惫,致使气化失常,关门 不利,浊毒内蕴,损脾伤胃,升降失司,胃气上 逆,临床出现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证。多 见于水肿,癃闭,淋证等病的晚期。 2.汉张仲景伤寒论正式将关格作为病名提出; 3.批郄导窍:开通疏利,因势利导,使邪有出路; 4.病因病机:水肿,淋证,癃闭等病证,反复发作,或 迁延日久,肾气衰惫,气化无能,肾关不开,致湿 浊毒邪内蕴,损脾伤胃,中州运化失司,升降失常 。 l5.诊断标准:临床以小便不通,并见呕吐为主 症;具有水肿、淋证、癃闭等肾系疾病的慢性 病史;辅助检查。 l6.何谓走哺: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