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分点突破一 理解文言词语课件

上传人:应*** 文档编号:190266566 上传时间:2021-08-10 格式:PPTX 页数:104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分点突破一 理解文言词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分点突破一 理解文言词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分点突破一 理解文言词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分点突破一 理解文言词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分点突破一 理解文言词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分点突破一 理解文言词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分点突破一 理解文言词语课件(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点突破一理解文言词语 专题五文言文阅读 逐点突破建知识之架构 导图指引 一、文言实词实词 文言实词涉及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等知识。 考向(一)考查通假字 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本该使用甲字,却借用与其意义不相 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那么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翻译 句子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 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 柳暗花明”之感。 考向分析 推断加点词语的意义。 典例 1 【解析】 句意:(1)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 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

2、2)关羽字云长,是河东解人 。建安五年,曹操东征,擒住了关羽,回来后授予关羽偏将军之职,礼 遇他很厚重。 【答案】(1)“县”,通“悬”,相关,牵涉。(2)禽,同“擒”, 擒拿、擒住。 考向(二)考查古今异义 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发生变化。古今词义的变化通常有 四种情况: (1)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 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诗”“书”,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 现在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 (2)词义缩小。如“金”,“金就砺则利”,古代泛指金属;现在专 指黄金。“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始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 ),南方指水稻。 (3)词义转移。如“劝

3、”古代指鼓励,“劝学”“劝农”;今指规劝 。“穷”古指政治上不得志,没有出路,“穷则独善其身”;今指贫穷 。 (4)色彩变化。如“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先帝不 以臣卑鄙”;今是贬义词,指品行恶劣。“爪牙”,古代是褒义词,指 有勇力的人,“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今天是贬义词,指坏人的 党羽。 (5)程度变化。词义的弱化,如“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 表示埋怨、责备。词义的强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如“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现在则表示仇恨、 怨恨。 (6)说法改变。文言文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 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

4、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 丁”中的“目”现已改用“眼睛”,“寡不敌众”的“寡”现已改用“ 少”。 文言文中使用古今异义词,翻译的时候就要按照古义进行翻译。特 别注意单音节词和复音节词的不同。同一个词,古今意义不同,最容易 出现望文生义、曲解文意的错误。尤其需要注意不要把古代的两个词当 成现代的一个词,如“妻子”“指示”“地方”“至于”等。当然,也 不要把古代的一个词当成两个词拆开来理解,如“布衣”“社稷”“左 右”“足下”等。 推断加点词语的意义。 典例 2 【解析】 句意:(1)王公生气地当面斥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 禄,管的什么事,忍心将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中吗?”(2)第二年

5、,左右 大臣中有人称南海为胜景之地,皇帝打算前往。王治率领同僚劝阻,皇 帝全都不听。到了目的地眼见一片低湿荒凉苍莽之地,皇帝非常懊悔。 【答案】(1)委:丢弃。赤子:百姓,人民。(2)明年:第二年。左 右:左右大臣。幸:皇帝幸临某地。 考向(三)考查多义词语 文言实词尽管义项丰富,但一旦进入具体语境,它的意义则变为单 一义项。因此,判别其义项,要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解题原 则,依据其上下文作出选择。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 国可乎”中的“亡”与“举大计”并举,而其结果都是“死”,可见它 绝不会是“死亡”的意思,而只能是“逃亡”的意思。句中的“等”字 ,也不是“等待”的意思,

6、它是承上句的两个“亦死”而来,意思是“ 同样”。 推断加点词语的意义。 典例 3 【解析】 句意:(1)这时赵王刘良生病将死,皇上亲自看望赵王, 问他想说什么。赵王说:“我一向和李子春交情深厚,如今他犯罪,怀 县县令赵憙要杀他,我希望饶他一命。”皇上说:“官吏守法,法律不 可不遵。再说说别的要求吧。”赵王没有说其他的。(2)徐绩字元功,是 宣州南陵人。考中进士,选任为桂州教授。朝廷的军队讨伐交趾,转运 使发文征召徐绩从军。运军饷的道路凶险瘴气弥漫,应当服役的百姓大 多躲避藏匿,(官府)捕获一千多人,使者命徐绩杖打百姓,徐绩说:“ 这些人的确有罪,但都是些饥饿瘦弱困乏之人,不能承受杖打,姑且染

7、黑臂膀以示警戒,这样做就可以了。”使者发怒,想要连同徐绩一起弹 劾,徐绩据理力争,秉持自己的主张,使者不能让他改变主张。 【答案】(1)终:死。奉:遵守、奉行。枉:不遵守、曲解和破坏 。(2)举:科举考中。王师:朝廷军队。檄:公文,这里是发公文。杖: 杖责。胜:承受。夺:改变,这里指改变徐绩的主张。 考向(四)考查偏义复词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 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1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 ,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 ,句中只有“园”的意义。 2两个语素

8、意义相反的偏义复词。如孔雀东南飞:“昼夜勤 作息”,“作息”一词只有“作”的意义。出师表:“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异同”只有“异”的意思。 偏义复词在意义上偏向其中一个语素,完全受特定的语言环境所决 定,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是偏义的,因此判定偏义复词的“偏义”和“ 正义”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分析上下文词语的照应;联系前后文相承 贯通的句意;考虑遣词造句的语法关系;忽略单纯为凑足音节需要而连 带提及的偏义词。对于偏义复词,翻译时,要将“陪衬义”去掉。 推断加点词语的意义。 典例 4 【解析】 句意:(1)韩国与卫国,相距不太远,如今去刺杀人家的 宰相,宰相又是国君的亲属,在这种情势下不能去很多

9、人,人多了难免 不发生意外,发生意外就会走漏消息。(2)秦国的号令严明,赏罚分明, 地理位置有利,天下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的。凭这些攻取天下,天下无 需费力就可兼并占有。 【答案】(1)“得失”偏指“失”,差错,弊端;“得”起陪衬作 用。(2)“利害”偏向“利”义,“害”无义,起陪衬作用。 考向(五)考查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 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词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就叫词类活用 。高考中对常见词类活用的考查,是指在阅读与翻译中加以运用,因而 高考考查的重点就放在理解与运用的层次上。 1考查名词的活用 名词的活用有下面几种情况。 把文言句段

10、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 语的用法。 典例 5 把文言短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 语的用法。 典例 6 把文言短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 语的用法。 典例 7 把文言句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 语的用法。 典例 8 【解析】句中的“小”是“使小”,即“使它小了”。 句中的“小”是“以为小”,即“认为鲁地小了”“认为天下小了 ”。由以上两句不难看出,使动侧重于客观行动,而意动侧重于主观感 受,是个人的看法,事实未见得如此。“小天下”,其实天下并未变小 ,变小只是孔子的一种主观感受罢了。 二、文言虚词词 文言虚词数量虽少,但使用率高,用

11、法灵活,因此必须掌握推断文 言虚词用法的一些技巧。考试大纲共规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包括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 则、者、之”。尤其是“以”“为”“之”“其”等试卷中出现的高频 词,翻译时要格外留心,保证翻译到位。 考向(一)考查设为采分点的高频虚词用法 所谓高频虚词,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得分点、使用频率较高的虚词 ,主要有“以”“其”“因”“乃”四个。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 点词语的翻译。 典例 9 【答案】(1)就辞别耿况带着奏章去面见更始帝,趁机进贡财物, 来谋求稳固自我。(乃:副词,于是、就。因:副词,趁机。) (2)光

12、武帝笑着说:“小孩子竟然还有这么大的抱负!”于是多次召 见他加以慰劳。(乃:副词,竟然。因:副词,于是、就。) 【参考译文】 当时耿弇二十一岁,就辞别耿况带着奏章去面见更始帝,趁机进贡 财物,来谋求稳固自我。耿弇在路上听说光武帝在卢奴,就快马北上去 拜见他,光武帝留他做了门下的一名小官。耿弇就去劝说护军朱祐,请 求回乡征发士兵,来平定邯郸。光武帝笑着说:“小孩子竟然还有这么 大的抱负!”于是多次召见他加以慰劳。 考向(二)考查可设为采分点的常见副词用法 一些常用副词在翻译中出现频率高,设为采分点的不少。常见的副 词主要有: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 点词语的翻译。 典例

13、10 【答案】(1)有时候有人志在田园守心不变,还应推崇他们的节操 以弘扬高洁的风尚,更何况那些含悲怀痛的不幸之人,还要去鼓励他们 谋取富贵荣耀吗?(或:有时。而况:更何况。) (2)谢尚曾经和庾翼一起射箭,庾翼说:“你如果射中,我就把军中 的鼓吹奖赏给你。”(尝:曾经。若:如果。) 【参考译文】 “贪图荣耀苟且仕进之辈,必定不是追求宗旨的,这只会打开苟且 不淳厚的大门,成为相沿下来的社会弊端。有时候有人志在田园守心不 变,还应推崇他们的节操以弘扬高洁的风尚,更何况那些含悲怀痛的不 幸之人,还要去鼓励他们谋取富贵荣耀吗?” 当时,安西将军庾翼镇守武昌,谢尚多次到庾翼处商议军事。谢尚 曾经和庾翼

14、一起射箭,庾翼说:“你如果射中,我就把军中的鼓吹奖赏 给你。”谢尚应声射中,庾翼就把他的备用鼓吹送给谢尚。 考向(三)考查特殊虚词的用法 所谓特殊虚词,一是指固定虚词(复音虚词),两个字不能拆开硬译 ,如“所以”“无乃”“奈何”“有以”“无以”“是以”等;二是兼 词,即一个词当成两个词用,译时可按两个词翻译,如 “焉(于此/于何 )”“诸(之于/之乎)”“盍(何不)”等。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 点词语的翻译。 典例11 【答案】(1)你刚才许诺给我百两银子,如今却只给十两,这恐怕 不可以吧。(无乃乎:固定结构,表推测。恐怕吧。) (2)有人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渔

15、夫说:“这是那个许诺了金钱 却不兑现的人。”(盍:何不。诸:之乎。) 【参考译文】 济阴有位商人,渡河的时候沉了船,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着的枯 草上呼救。有一位渔夫驾着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划到跟前,商人就急忙 大喊:“我是济上的大户,你能救了我,我送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夫 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他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渔夫说:“你刚 才许诺给我百两银子,如今却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可以吧。”商人马上 变了脸说:“你是个打鱼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 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过 了些日子,这位商人坐船沿着吕梁河东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 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

16、。有人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渔夫说: “这是那个许诺了金钱却不兑现的人。”于是,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看 着那位商人在水里挣扎了一阵就沉没于河水之中了。 考向(四)考查结构或语气助词用法 有一部分虚词,兼有结构或语气助词和其他词性,如“之” “焉 ”“者”“乎”等,其结构、语气助词一般情况下皆可不译,但不能把 其他词性义当作助词而不译。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 点词语的翻译。 典例12 【答案】(1)裴蕴因此就严法究治,所杀的有几万人,都登记没收 他们的家财。(之:代词,也可不译。者:代词,的人。) (2)炀帝不高兴地说:“我去尚未打下来,这些鼠辈怎能成事?”( 乎:疑问语气词,可不译,也可以译为“呢”。) 【参考译文】 杨玄感造反时,炀帝派裴蕴追究他的党羽,对裴蕴说:“杨玄感一 呼,随从他的就有十万之众,不都杀掉,那么以后就无法警戒他人。” 裴蕴因此就严法究治,所杀的有几万人,都登记没收他们的家财。 炀帝不高兴地说:“我去尚未打下来,这些鼠辈怎能成事?”苏威出去 后,裴蕴揣测皇上的心意,奏告苏威有罪,炀帝把苏威交裴蕴推问,裴 蕴判处他有死罪。 1理解常见的文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