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六 第三节 第5讲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把握人生经历分析情感态度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应*** 文档编号:190266542 上传时间:2021-08-09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六 第三节 第5讲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把握人生经历分析情感态度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六 第三节 第5讲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把握人生经历分析情感态度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六 第三节 第5讲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把握人生经历分析情感态度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六 第三节 第5讲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把握人生经历分析情感态度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六 第三节 第5讲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把握人生经历分析情感态度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六 第三节 第5讲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把握人生经历分析情感态度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六 第三节 第5讲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把握人生经历分析情感态度课件 新人教版(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讲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把握人生 经历,分析情感态度 活动1:掌握古诗歌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基本知识 【诗歌思想情感评价必备知识】 【诗歌思想情感评价关键能力】 明确古诗歌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两考查角度” 考查角度一分析思想情感 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准确把握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鉴赏古代诗歌 的目的和前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全面深刻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情感 。 (一)抓景语悟情语 1.揣摩所写景物的特点,包括声、色、形、态、味、虚、实、时令方面的特点, 进而把握情感,这里尤其需要注意从景物色彩中揣摩情感。景物是情感的载体, 我们可以通过景物的冷暖色调或时令色彩等来揣摩作

2、者的情感情绪。明丽绚烂 的景色一般表现愉悦的心态,而色彩暗淡的景物往往表达伤感之意。当然也有特 例,作者以悲景写乐情或以乐景写悲情,这种情况要结合诗作具体内容另当别论 。景物也有时令色彩。一般而言,早春之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 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伤、惋惜之情;秋冬之景给人 以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惆怅之情。 2.善于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 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 3.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景与情的内在关系有两种: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 致性(相似性),即通常所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二是情与景之间的相反性 ,

3、即通常所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真题示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江 晚 景 张九龄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那:同“哪”。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6分) 答:_ _ 【点拨】 位 置 景语(情 语) 特点情感 首 联 江林秀发 、云日相 鲜 树木繁茂 、落霞与 夕阳交相 辉映 色彩艳丽,诗人心情喜悦 颔 联 春心渺然渺然广阔喜出望外 答案: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 蓄地传达出诗人喜悦

4、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 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二)抓物语悟情志 借物抒情是古诗词常见的抒情方式。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 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 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一 般是双层的,一关乎物之情,二关乎物后志。 【真题示范】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 金元好问 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 明月高楼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诗。 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 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 【

5、注】 人日:正月初七,古代佳节之一。愚斋:张纬,字纬文,号愚斋,金亡后居 燕京。与元好问交谊深厚,书信往来频繁。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 今山西忻州)人。金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草堂:杜 甫晚年在成都居浣花草堂,有人日诗。 尾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深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_ 【点拨】 答案: (1)“涧底孤松”不畏“岁寒”,枝叶如故,象征着身处卑位却傲然孤高的 品格。(2)用“孤松”自况,表达自己作为金朝遗老隐居不仕的坚贞节操。(3)用 “殷勤留看岁寒枝”表达与友人共勉的情怀,要学习“孤松”品格,在逆境中保 持高风亮节。 (三)抓典语悟情感 1.

6、积累古诗常用典故的出处与含义 如“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 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 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又如李白塞下曲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把握古人用典的方式 (1)明用典与暗用典。明用典,即在诗中一眼就能看出来,如辛弃疾的“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明用廉颇的典故。掌握暗用典,要靠自己的积累。如“起 舞闻鸡酒未醒”,它暗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 (2)正用典与反用典。作者使用典故,有时与典故义一致,叫正用典,如辛弃疾使 用“廉颇”的典故;有时与典故义相

7、反,叫反用典,如王维山居秋暝“随意春 芳歇,王孙自可留”,原典故是“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这里反其意而 用之,“王孙”偏要“留”下来。 3.把握典故中情要注意“两面”情感 “一面”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一面”是作者借此要表达的对 现实、对自己的情感态度。 【真题示范】 3.(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 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

8、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 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 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_ 【点拨】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这里属于用典抒情,首先要理解 典故表达的内容,然后结合全诗理解诗人用在此处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注释 来看,善钓的任公子如今也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这里诗人自比任 公子,以任公子的无须垂钓,暗指自己的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因为,当今是大唐 盛世,国君贤能,天下统一,国力强大,世无巨寇。诗人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盛

9、 唐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的赞扬,也暗含自己作为盛世才子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惆怅 之情。 答案:诗人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 的歌颂;诗人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四)从时空入手,抓时空转换词 诗人的情感在诗中有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富于变化的。抓住诗中时间、空间 的变化,是把握诗人情感的重要路径。 从时间上讲,诗人的情感有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变化,如回忆过去,感到很美好; 驻足现在,觉得伤感;展望将来(想象),充满期待。读诗要善于分出不同的时间段 ,找出不同的情感。如离别诗,一般分成离别时和离别后两个时间段写

10、,离别时自 然要痛苦,离别后自然是思念之苦、重逢之盼。 从空间上讲,空间不同,情感自然也就不同。如在家中,家人聚在一起,很温暖;在 外乡的路上,颇有羁旅之苦。空间不同,实际上是不同景物对象的转换,读诗如能 抓住不同空间里的不同描写对象,自然就能捕捉到因空间变化而产生的情感变化 。 【真题示范】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高阳台除夜 韩疁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 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朱颜那 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11、。 【注】银签:更漏,计时工具。绛蜡:红蜡烛。恣:随意,无拘束。 这首词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试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答: _ 【点拨】 答案:除夕夜守岁,引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年老体衰的伤感,“饯旧迎新,能消 几刻光阴”便是明证;“多谢梅花,伴我微吟”,初开的梅花给了作者些许安慰 ;“邻娃已试春妆了”引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向往,作者认识到应当趁精力未曾全 衰,去感受大好春光,正是“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 (五)从结构入手,抓层次切分 言少而情丰,是古诗词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情感的丰富性也与诗的结构层次密 切相关。结构层次越多,表达的情感就越丰富;做题时善于切分结构层次

12、,就有可 能获得更丰富的情感要点。 内容特点两个意识 一句 诗 可能有一个层次一 个情感要点 1.必须要有这种层次的切分意识。 2.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整体意 识。 一联往往是两个层次两 个情感要点 上( 下) 片 有几个句子,自然就 有几个层次几个情 感要点 【真题示范】 5.(202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祐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祐三年诏沈康 知常

13、州。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答: _ _ 【点拨】 答案: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 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 【诗歌思想情感关键能力】 题 材 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 怀 古 咏 史 诗 内 涵 登临古地、 凭吊古迹、 追念往事,对 具体的历史 事件、历史 人物有所感 。 内容 借怀古叹 今,叹个人 命运的坎 坷。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对比 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 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 明的对比。化用典故,借典故 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

14、讽喻 。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 怀,以悲景衬悲情。 题 材 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 怀 古 咏 史 诗 标 志 标题中有“ 咏史”“怀 古”“登某 古迹有怀 ”“古迹 ”“古人名 ”等。 情 感 针对历史人物或 事件,发表自己的观 点或看法。缅怀 前贤,表达敬仰或惋 惜之情;类比古人, 寄托伤感或哀思。 借论古之得失,托 古讽今,忧国忧民。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 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 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 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 怀,以悲景衬悲情。 题 材 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 咏 物 言 志 诗 内

15、 涵 通过描绘自然之 物,寄托作者思 想感情。 内 容 单纯咏物、托 物言志(寓意) 、托物喻理、 托物讽世。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 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 侧面烘托。从表现手法看 ,主要是比喻(比况)、象征 、拟人和对比。从抒情方 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题 材 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 咏 物 言 志 诗 标 志 从对象上来看,咏物 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 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 特征、功能进行刻画, 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 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 咏。从题目上来看, 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 以“咏某物”“题某物 ”“某物吟”等为题目 形式。 情 感 寄寓个人的理想抱负 ,或实现理想,或报效国

16、 家。寄寓高尚的节操 ,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 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 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 哀愁。托物讽世,或 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 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 弊,或冷嘲热讽。 从具体描写的方 法看,主要是正面描 写(绘形绘色)与侧 面烘托。从表现 手法看,主要是比喻 (比况)、象征、拟 人和对比。从抒 情方法看,主要是托 物言志。 题 材 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 送 别 贬 谪 诗 内 涵 士大夫们送别, 不光是备酒饯 行,折柳相送, 还常常写诗送 给行者(送别), 或留给居者(留 别)。 内 容 送别诗涉及 的范围极广 ,有君臣官 场赠别,有 市井朋友相 别,有亲人 情人送别。 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 ,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 烘托人的伤离之深。以乐景衬 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情或反衬)。 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 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 友的留恋和关切。 题 材 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 送 别 贬 谪 诗 标 志 标题中往往有 “送”“别”“ 赠”“酬”等字 。常见意象:柳 、酒、月、水四 大意象,长亭、短 亭、阳关、舟、 灞桥等意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