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全套课件(完整版)

上传人:掌上****2 文档编号:190265999 上传时间:2021-08-09 格式:PPT 页数:165 大小: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哲学史》全套课件(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5页
《中国哲学史》全套课件(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5页
《中国哲学史》全套课件(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5页
《中国哲学史》全套课件(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5页
《中国哲学史》全套课件(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史》全套课件(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哲学史》全套课件(完整版)(1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 目录 第一讲 “中国哲学史”题解 第二讲 百家争鸣的时代 第三讲 儒家及其批评者 第四讲 道家哲学 第五讲 经学时代 第六讲 魏晋玄学 第七讲 理学兴起 第八讲 程朱理学 第九讲 陆王心学 第十讲 西学东渐 第一讲 “中国哲学史”题解 一、中国有哲学吗? 二、中国哲学的特质 三、哲学史的价值 四、“中国哲学史”的历史 五、中国哲学的历史分期问题 一、中国有哲学吗? 顾名思义,中国哲学史(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即中国哲学的历史,问题 是,中国有哲学吗? 西方人的质疑、轻视:黑格尔(哲学 史讲演录)、剃利(西方哲学史 )。 中国传

2、统的学术分类:经、史、子、集 胡适以西方人的哲学标准(实用主义) ,写作中国哲学史,金岳霖的讥笑 ;冯友兰(新实在主义)的申辩。 1、从“哲学”说起 “哲学”是个舶来词。19世纪日本人西周首次 将汉语哲、学两字指称philosophia,1896年前 后,黄遵宪将这一概念介绍到中国。章太炎、 钱穆都不大赞成移用于中国,想强调文化特色 或中国文化的主体性。 在西方,哲学的界定本身就很成问题。没有 人能找到一种古今哲学家都能接受的、固定不 变的哲学定义。 如形而上学本体论,在中世纪与近代的位 置举足轻重,但进入现代则成为不同哲学流派 的众矢之的。尼采反它,维特根斯坦、卡尔纳 普也反它。同是反本体论

3、,逻辑实证主义是从 认识论的阵地出发的,而尼采、海德格尔则连 认识论也一起攻击。罗蒂更绝,提倡“后哲学 文化”,连哲学也准备放弃。 其实以康德或黑格尔为标准,古希腊的智者 也未必合乎要求,至少他们没有提供理论论述 上体系完备的哲学著作。 怎么办?如何界定哲学? 方法:观察纳入哲学史或公认的哲学家讨论什么问题 。 宇宙论:宇宙的终极根据(要素、起 源、原理)。古希腊自然哲学。 价值论:人生意义(来源、内容、规 范)、(伦理学)。美学(康德) 知识论:知识何以可能(符合本质、 或主观能力、方法)。康德、分析哲学 。 三者相互联系,但不一定统一。康 德追求统一、黑格尔、逻辑实证主义。 三者都与其他知

4、识门类相关,宇宙论( 物理学)、价值论(宗教)、知识论( 科学方法)。 2、哲学是一种“家族类似”知识 家族类似的来源:维特根斯坦、反本 质主义、对游戏的分析、不靠定义而实 践、边缘不清(体育、艺术) 哲学大家族:成员之一,马哲。 哲学的“界定”:凡是对问题寻根问底 ,并试图赋予答案以普遍意义,都具有 哲学意义。 3、有中国哲学 遵循上面讲的思路来看,中国传统思想对下 述我们皆有思考: 宇宙论:阴阳、五行、气、道。 价值论:仁义、道德、圣王 知识论:名辨 可见,中国有哲学。否认这一点,是因为中 国哲学的主题、表达方式与西方哲学主流侧重 点不一样,事实上,正因为如此,所以它才是 中国哲学。 二、

5、中国哲学的特质 相对于西方哲学而言,中国哲学有两大 空缺(不发达): 宇宙论:不能与西方自然哲学比 知识论:名辨不能与亚里士多德比 西方哲学主流、科学理性的发达与此 密切相关(分析哲学)。以此看中国哲 学。但中国不是完全没有,而是不纯粹 ,没成为主流。 中国哲学有自己的主题及表达特点 1、中国哲学的主题 (1)天人关系:把宇宙论与人生论合为一体 ,探讨价值论。 孟子:尽心、知性、知天 老庄:道法自然 对天道的看法就是对人道的看法,天是必然 ,人即应当。天道是人道的价值根据、依托。 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价值源于宇宙的意义(儒 道互补、张载的西铭) (2)圣王关系(内圣外王):把人格修养与社 会事功

6、结合起来,探讨人的使命做人与做 事。 内圣是一种道德修养,是一种形而上的体验 ;外王是把体验的价值推之于社会(圣凡关系 :极高明而道中庸) 孟子:人性善则行仁政。 大学:修齐治平(格物、致知、正心、诚 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家也讲修养,玄学家认为内圣方面 老庄贡献尤其大。 圣王关系这一主题更接近于宗教哲学 (而非知性的伦理学),它是在人与自 然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寻求价值的 根源与行的信念(如“天理”)。 这种主题与意向,带着深厚的农业文 明的特征。(但其问题有普遍意义) 2、中国哲学的表达 西方人看不到中国有哲学,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哲 学主要著作不是完整的理论系统。除个别篇章

7、外,如 孔孟、老庄的著作都不是从逻辑上确定的前提出发演 绎出来的作品(没有公理化),这使论辨有时缺乏逻 辑的有效性,这对后来科学理性的不发达可能有影响 。但是不能归结为中国人缺乏辨名析理的能力,名、 墨、法的论辨就是证据(公孙龙“白马非马”、墨经“杀 盗非杀人”、荀子“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韩非子“自相 矛盾”);而是中国哲学的主题(形上价值)导致其兴 趣的不一样。 (1)从语言分化的可能性看 知识(包括信念)的表达与语言形态 密切关联。 自然语言表达生活常识,是一切语言 之母。人类意识的发达,精神追求的多 样化(真善美)便有相应的语言分化。 自然语言(常识): 道德自然 审美诗 象征、隐喻、

8、类比、不清晰。论语 是自然语言,老、庄是诗。 认知理论 概念定义、名实对应、逻辑规范、表示 因果、可以数学化、具有可反驳性。 用诗的语言即审美的眼光看待宇宙,才能彰显宇宙 与人生的价值联系。(“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行为规范的形成与日常经验生活相关,不能靠下定义 ,对“仁”的说法,类比 (2)寄言出意的自觉表现 言不达意在探讨天人关系时是各家的共识。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 着重于本体不可描述,不可定义,不具有指称性质的 定义。 知北游“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 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 名。” 易传是儒家经典也有“言不尽意”的见解。

9、 此外,玄学、禅宗也持类似的观点。禅宗甚至主张 不立文字。 象征、隐喻或类比成了防止语言误用的 方便法门,不是理智不成熟,而是自觉地实践 。由于联想及个人体验的融合,文约义丰,有 言外之意。形上学成为诗。 正确的态度:不是否定其哲学价值,不是 按逻辑实证主义方法作字面分析,而是学会: 得意忘言。这种方法使得新道家玄学及新 儒家理学的出现。 三、哲学史的价值 学科学不需要从科学史学起,不必读亚里士 多德的物理学,但学哲学则需要。究其原因, 哲学中涉及的普遍性论题涵盖古今经验,不容 易过时,尤其是人生价值方面(生、老、病、 死、名、利)。中国哲学史也不例外。 但哲学史的价值可体现为理论与知识两个方

10、 面: 1、作为理论或价值源泉 将历史行的某种体系或主题作为信奉的对象 ,作为你发挥自己见解的依据。如新柏拉图主 义、新康德主义、新实证论;中国的玄学、理 学等。理论创新须有其历史依据或凭借。 一般而言,有经学传统的文化、意识形态化 的思想学术都有这一特点。 这种发挥不是原话照抄,而是要在继承中 创造。一般是抛弃那些具体的与特定历史背 景相联系的论断,而寻求其有普遍意义的观 念。 道家变玄学,儒家变理学,强化前者的本 体论意义。 2、作为知识形态 不是各种思想都有发挥的价值,但通过研究 哲学内容、出现的背景、它与其它哲学体系的 关系以及对后来文化的影响,成为一种哲学的 历史知识。这种知识有助于

11、提高判断哲学或其 它现代思想观念的能力,也有助于进行新的哲 学活动。 一种成系统的哲学史,不只是描述,而更是 要解释,所以有概念框架。对宋明理学,牟宗 三用自律与他律来解释,冯友兰用共相与殊相 来解释,用理性来解释。 中国哲学史可以写成儒法斗争史、唯物唯心 斗争史、儒家道统史。解释多,描述少,个性 色彩强,理论价值也强,但知识价值便弱。反 之亦然。 四、“中国哲学史”的历史 1、产生背景 中西交会,中学(旧学)败阵,西学(新学) 登场。 2、肩负任务 重估传统价值,重建价值世界。 3、历程 北大哲学门:谢无量(中国哲学史) 胡适(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三史六书”) 五十年代之后:马克思主义的

12、中国哲学史 (观念先行,填充框架) 五、中国哲学史的分期问题 哲学史的分期方法是与哲学史的基本观点相 联系的。例如: 社会史分期:古代、中世纪、近代、现代。 假定哲学反映社会经济。 正统观:子学、经学。 以儒学为正统。 本课程以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及表现形态区 分,尽量照顾原有范畴,尽量注意阶段特性, 避免用太强的框架去削足适履,突出不同时期 的主题,让问题的转变具有可理解性,有取舍 。 先秦子学:中国精神学术文化的奠基期、轴心时代、诸子百家争鸣 、官学为私学所代、思想解放、创新期、与礼崩乐坏适应。 两汉经学:儒学定于一尊、经学内在矛盾、学术意识形态带来的问 题。 魏晋玄学:新道学、与经学的式微

13、相关、战乱提出人生问题。 隋唐佛学:外来文化的冲击、承魏晋问题(离乱人生)、中国化禅 宗。 宋明理学:排异卫道、新儒学、对佛老的拒斥与袭取、儒学的包容 能力与更新形态。 明清实学:针对虚学、明末清谈误国而来、讲实理、做事(读经、 治史)导向乾嘉学派及清代经今古文的更替。 近代西学:从康有为古经新解援西入中开始、经验主义(科学)与 浪漫主义(民主)、新意识形态的入主。 阅读材料 1、梯利:“哲学通史要包括所有民族的哲学。不 过,不是所有的民族都已产生真正的思想体系 ,只有少数几个民族的思辩可以说具有历史。 许多民族没有超过神话阶段。甚至东方民族如 印度人、埃及人和中国人的理论,主要是神话 和伦理

14、学说,而不是纯粹的思想体系。”( 西方哲学史) 黑格尔:“哲学是关于真理的科学,是对于真 理之必然性的科学,是概念式的认识”。( 哲学史讲演录) 2、施特劳斯:“仅当我们变得能够向东方特别是 中国学习,我们才能希望超越技术性世界社会 ;我们才能有希望一个真正的世界社会。可中 国正屈服于西方理性主义。海德格尔是唯一对 世界社会的问题之维略有所知的人。我们殛需 东西方的交会。” (海德格尔式生存主义宣 言) 本课程阅读书目 一、经典原著 儒家:论语、孟子、荀子、 大学、中庸、春秋繁露、 四书集注 墨家:墨子 道家:老子、庄子、庄子注 (郭象) 法家:韩非子 二、现代研究 胡适:中国哲学史(上) 冯

15、友兰:中国哲学史(上下) 贞元六书 第二讲 子学百家争鸣的时代 子学时代,从学术文化史上指春秋战国时代 。 所谓子学,即诸子百家之学,是相对于汉代 开始的经学时代而言。子学是百家争鸣,经学 是儒学定于一尊。 我们首先要了解的其来源或背景。 一、社会转型与学下民间 中国传说中的古代包括尧舜禹三代和夏商周 三代。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但至周代文 献记载始比较详致。据说,周处于古文明的顶 峰,尤其是西周。在那个时代,只有官学,没 有私学,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学问与官方意 识形态是等同的。 1、周代的社会结构(封建制)及解体 (1)社会政治结构 天下 国 家 周室诸侯采邑 天子国君大夫 这一社会政治

16、结构是通过“分封”建立起来的 ,天子与国君、 大夫之间具有政治与学缘上的 双重关系,维系这一关系的是礼。 阶级关系:君子小人(不受教育) 官师 不分。 (2)春秋贵族世袭社会的解体及其标志 春秋时代是社会变革时代,“礼崩乐坏”,王 室的至上权力解体,“礼乐征伐”不再自“天子出 ” 。另一方面,权力中心不断下移(“陪臣执国命” )。 于是原来的社会阶级秩序打乱,贵族下降 为平民,平民上升为显贵。相应地“学”的性质 也起了变化。 2、学:由官到私 两方面的因素促成: 一方面,权力结构的变化,需要对其合法性 作论证,它既有针对失势传统势力一边的对现 状的批判,也有为新兴势力夺权要求作辩护的 。批判角度不一样,而且新兴势力也有不同的 性质,因而利益也不一致,故需要不同的代言 人。权力的分散,使多种声音的出现成为必要 与可能。 另一方面,原来掌握官学的人,由于社会变 迁,地位也分化,由于周室衰微,于是得另谋 生路。其中,在民间传授学术成为出路之一。 于是,官与师分离,职业教师出现了。社会身 份的相对独立,思想创造有了机会,成“家”有 了可能。 孔子是第一个私学教师。 需要与机会造成百家争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