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全套课件PPT(完整版)

上传人:掌上****2 文档编号:190265997 上传时间:2021-08-09 格式:PPT 页数:218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全套课件PPT(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8页
《组织行为学》全套课件PPT(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8页
《组织行为学》全套课件PPT(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8页
《组织行为学》全套课件PPT(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8页
《组织行为学》全套课件PPT(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全套课件PPT(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全套课件PPT(完整版)(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论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的新挑战 管理者做什么 v管理的定义 v管理的职能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管理的定义 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目标 的过程 经典的(H.Fayol) 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 控制 现代的(H.Koontz)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管理的职能 “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 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 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 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 为作为研究对象。” (U.S.学者杜布林言) 组织行为学经典定义 组织行为学的实质 关心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这 种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 组织行为学的特点 v

2、跨学科性 v 系统性 v 科学性 v 应用性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 v古典管理理论 v人群关系理论 v管理科学理论 v权变管理理论 个体层面 群体层面 组织层面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模型 人的输入 人的输出 (生产率、缺勤、流动、满意度、组 织承诺等) 知识与知识型员工管理 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智力资本管理 组织创新与创新行为管理 网络组织及其员工管理 全球化与跨文化管理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的新挑战 第二篇 个体行为 个性 价值观与态度 知觉与归因 激励 第二章 个性 日常谈论的个性举例 当员工在谈论他们的经理时, 用风风火火、富有才识、敢 作敢当等词语来形容。这时 员工其实已在一定程度上在 谈论他们

3、经理的个性了。 人的一组相对稳定的特征。这些 特征决定着特定的个人在各种不 同情况下的行为表现。 个性的概念 主要特点: 整体性 独特性 稳定性 社会性 个性的分类:外向与内向 外向:关心外界事物,感情外露,活泼、开朗 、善于交际、果断、独立、适应快 内向:倾向于内心世界,做事谨慎、细心、深 思熟虑、沉静、不爱交际、反应和适应慢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首 先提出 外 向 内 向 高忧虑 低忧虑 在荣格理论 基础上,麦 迪(S.R.Maddi )提出个性 划分 个性的分类:外向与内向 紧张、激动、情绪 不稳定 爱交际、依赖、 镇静、 有信心、 信任人、适应、 热情、爱交际 紧张、激动、情绪 不稳定、冷

4、淡、害 羞 镇静、有信心、 信任人、适应 * 乐群性 *世故性 *有恒性 * 稳定性 *实验性 *敏感性 * 兴奋性 *自律性 *幻想性 * 敢为性 *聪慧性 *忧虑性 * 怀疑性 *恃强性 *独立性 * 紧张性 U.S心理学家 卡特尔提出的 16种人格要素 个性的分类:特质 16PF 16PF量表测试样图 大五个性(big five personality) 情绪稳定性:轻松、平静 宜人性:举止得体、易合作和值得信赖 责任意识:负责、可以依赖、成就导向 外向:善于交往、善谈、自信 开放性:想象力、敏感、聪明 个性的分类:特质 对大五个性的主要研究结论 v责任意识与个体工作绩效相关性最高(Ba

5、rrick Mount 对自己采取措施(以下三种) 所得 付出 所得 付出 所得 付出 目标理论 Edwin locke提出:指向一个目标的工 作意向是工作激励的主要源泉。 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效果会如何? 目标理论的主要观点 v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 v目标设置既有挑战性又现实可行 v目标内容具体明确 v目标时间明确, 近期目标与长远期目 标 v员工参与目标设置 v反馈 从理论到实践:报酬与激励 浮动工资 奖金 股权 培训 职业发展 参与 授权 从理论到实践:知识型员工激励 v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v知识型员工激励中常见问题 v知识型员工激励的主要方法 第三篇 群体行为 群体的概念 群体行为的基础

6、 群体决策 沟通 团队 冲突及其解决 领导行为 第六章 群体动力的基本范畴 群体的概念 群体行为:定义 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由两人以上构成相互作 用、相互依赖的集合体。任何一个组织都是由 许许多多群体所组成。其特点: v各成员相互依赖,心理上意识到对方的存在; v各成员在行为上相互作用、影响; v各成员担当各自的角色,以实现共同的目标或谋求 共同的利益。 实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大群体与小群体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主要群体类型 实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实属群体:个体实际归属的群体,即个 体参加的 群体。 参照群体:个体在心理上归属的群体, 这种群体也称标准群体或榜样群体。个 体将这种群体的规范、标准

7、、价值观作 为自己行动的参照和学习的榜样。 大群体与小群体 根据群体的规模把群体相对地划分为大 群体和小群体。其划分的一个主要标准 是:群体中的成员是否有直接的接触和 交往。有,则是小群体,反之,则是大 群体。 群体规模大小对群体行为有何影响? v群体规模与工作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完成任务、采取行动,小群体(7人左右)比大群体效率高 v群体规模与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有密切关系 在解决问题,大群体(12人以上)比小群体效果好。信息量 大有利于准确有效地解决问题。 v群体规模与成员责任心有密切关系 规模的扩大导致责任的扩散,从而导致个人责任心的降低,如“搭便车”现象 等。 群体规模大小对群体行为有何

8、影响?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 根据组织设计、组织起来的群体,如班组、车间等。 非正式群体: 未经官方规定,由共同利益、观点、兴趣和爱好等 组成。 非正式群体有哪些作用? 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积极的作用: 能满足人们的安全需要、归属需要、社交需要、自我表现需要 ,能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加强协调和合作等. 消极的作用: 如果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正式群体的目标相冲突时,则会产生较 多负面影响,另外,非正式群体要求成员一致性的群体压力,往往也 束缚个人能力的发展和突出贡献的作出。 如何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 v 正视 v 允许 v 引导 v 影响(组织文化等) 群体的发展阶段 形成阶段 震荡阶段

9、(不稳定阶段) 规范阶段 执行阶段(高效工作阶段) 解体阶段(休止阶段) 群体行为的基础 当个体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的时候 ,就会感到心理紧张,促使其与群体趋于一致。群 体成员企求和群体中的多数人行为相一致的现象, 称为社会从众行为。 从众产生安全感 社会从众行为 群体存在群体压力。这种压力一般是由人们心理感受到 的难以违抗的力量。特别是在群体成员与群体中多数人 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明显感到来自群体的一种心理 压力。为了减轻这种心理压力,则会产生社会从众行为 。 群体压力不同于权威命令。前者是多数人的意向, 非强制性的,但在心理上难以违抗,有时反强于权威命 令。后者由上而下,明文

10、规定,强制性的。 群体压力与社会从众行为 影响社会从众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v智力的高低 (低:易从众) v情绪的稳定性程度 (低: 易从众) v自信心 (不足:易从众) v态度和价值观 (重视道德、权威、墨守成规:易从众) v对人际关系的倾向 (过分看重并依赖他人:易从众)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个人因素 v群体成员的组成 (多数成员的地位或能力高于自己,易从众。) v群体的氛围 (宽容、民主、平等,难从众; 专制、独裁,易从众; 群体凝聚力强 ,易 从众。) v问题的性质 (问题本身复杂或对问题解决没有把握,易从众。)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情境因素 v表面从众 、内心也从众(口服心服) v表面

11、从众、内心拒绝(权宜从众, 口服心不服) v表面不从众 、内心却从众(多由于个体身份.) v表面不从众、内心也不从众(固执己见或坚持原则) 从众行为有哪些表现? 什么是群体规范 指群体中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行为标准。 它规定的不是群体成员的一举一动,而是规定 群体对其成员行为的可以接受或不能容忍的范 围,如公司规定全体员工工作时不能吸烟)。 群体规范有正式的(成文的)和非正式的(约 定俗成)。 v群体规范对其成员行为和态度的改变有很大影响 (心理学家曾作过多次实验,作为群体规范和个别建 议、劝说,对成员态度和行为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 v群体规范是一切群体维持、巩固和发展的基础 v态度和行为的

12、评价标准 (成员作为评价自己和其他成员态度和行为的标准) 群体规范的功能 群体规范的形成过程 v模仿 v暗示 v顺从(群体影响下放弃自己的主张) v服从 v认同 凝聚力 一种“我们”的感觉,帮助群体团结在一起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成员的共同性 群体目标的达成 群体规模大小 信息畅通程度 群体与外部的关系 领导的要求与压力 成员对群体的依赖程度 群体的地位 群体凝聚力 (1)成员的共同性:共同背景、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共同的目标、共同的 利益等。其中,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至关重要。 (2)群体规模大小:群体成员要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这样的机会越多, 越容易凝聚。 (3)群体与外部的关系:一个群体,

13、如果与外界比较隔离,比较孤立,这 个群体的凝聚力就较好。 (4)信息畅通程度 :凝聚力高的群体,内部一定是信息畅通、坦诚公开。 (5) 成员对群体的依赖程度:个人参加群体,是因为他觉得群体能满足一 些需求,经济的或社会的或心理的。如群体能满足成员的主要需求,则群 体有吸引力。 (6)群体目标的达成:群体目标的达成情况会对成员产生影响。如果一个 群体能高效率地达到预期目标,会提高成员的身价,成员会因为是其中的 一员而感到自豪。 (7)群体的地位:在一个组织中,各个群体有不同等级。群体的地位或等 级高,则有吸引力。 (8)领导的要求与压力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研究表明

14、,在一般情况下,凝聚力高的群体其生产效率要高 于凝聚力低的群体。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其中 一个关键的中间变量是:群体的态度与群体所属的组织的目 标的符合程度。 群体凝聚力 高 低 群体态度与 高 组织目标的 一致程度 低 生产效率大幅 生产效率中等 提高 提高 生产效率降低 对生产效率 无明显影响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距离的远近 交往的频率 价值观、态度、兴趣和爱好的相似性 人生、工作经历的相似性 利益、需要、性格的互补性 例子: 某公司的正经理和副经理在工作能力上都很强,但 常常在工作中产生磨擦,难配合和协作。正、副经理 常常各自固执己见,谁也不服谁,正经理认为,副经 理应

15、听从他的领导,执行他的指示;副经理认为,正 经理对其负责的工作并不完全清楚,没有必要受他支 配。两人各执其词,影响工作的有效进行。 为什么?怎么办? 社会关系的平衡主要是人际关系的平衡。 在一个群体中,常会发生各种不平衡的现象:对领导者 不满意;争权夺利;个人欲望不能满足等。对这些问题往往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其实,许多问题是由于人 际关系不协调而造成的。 Schultz认为:在人际关系中,由于各 人的动机、思想、态度、方法等不同 ,形成了各自特有的人际关系的基本 倾向,也称人际反应特质。 人际容纳 人际控制 人际情谊 美国心理学家 Schultz(休兹) 于1955年提出 ,195

16、8、67先 后进行了修改 和发展 基本人际关系倾向分析 基本人际关系倾向 人际容纳 交往、沟通、容纳、归属、参与等 相反特征:孤立、退缩、疏远、排斥、单干、独处等 人际控制 影响、控制、支配、领导和超越他人。 相反特征:受人支配、追随他人,或忽视权威 和秩序。 人际情谊 同情、友好、热心、亲近等。 相反特征:冷漠、厌恶、憎恨等。 基本人际关系倾向 交往适应:高 高 低 低 发受适应:控制 顺从 互惠适应:需求 满足 Schultz将三种需求的行为表现划分为主动和被动两 个维度,提出人际关系适应的三种型式 社会关系测量 群体成员关系测量社会测量法(sociometry,Shirley Goldman) 假设情景: 在一个组织中,如果要举行一次郊游活动, 你愿意和谁组成一个活动小组,请写出他们 的名字。 群体成员关系测量社会测量法 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s) 一群特定的个体中存在的系列特殊联系 簇(clusters)存在于社交网络中的群体 规范性簇( prescribed clusters)正式群体,如一些部门、车间和工段。 自发性簇(emergent clusters)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