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内蒙古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14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0148464 上传时间:2021-08-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内蒙古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14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方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内蒙古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14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地方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内蒙古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14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地方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内蒙古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14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地方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内蒙古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14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方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内蒙古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内蒙古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14(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方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内蒙古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14地方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内蒙古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14内蒙古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14一、单项选择题问题:1. 遵守教育法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守法的主体,二是_。A.守法的形式B.守法的组织C.守法的文本D.守法的内容答案:D解析 教育法的遵守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守法的主体,教育法遵守的主体包括一切的人或组织;二是守法的内容,只要是符合教育法律规范规定的行为,都被视为教育法的遵守。问题: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_。A.履行

2、法律规定的义务B.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答案:A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章“教师”第二十八条规定:“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可知本题选A。问题: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是_。A.主体性的教师观B.以人为本的教师观C.专业化的教师观D.促进发展的教师观答案:D解析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破。教师成为学习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

3、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问题:4. 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_、能力为重、终身学习。A.教书育人B.师德为先C.尊重规律D.为人师表答案:B解析 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问题:5. _应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A.教师B.校长C.教育行政官员D.教导主任答案:B解析 校长应成为学校中最有学问、最具人格魅力的人,成为对教师最关心、最了解的人,成为更新教育观念的先行者、搞好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和终身学习的带头人。问题:6. 教育与社会诸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其中,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是_。A.政治与经济制度B.

4、生产力水平C.科技水平D.文化传统答案:A解析 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这是由社会政治制度直接决定的。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问题:7. _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培养创新精神C.实施应试教育D.重视能力培养答案:A问题:8.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而是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_。A.传授学生知识B.发展学生能力C.培养学生个性D.养成学生品德答案:B解析 理解古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能了解题干所描述的内容是指教师除了传授知识,

5、还要教授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故本题选B。问题:9.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描述主要体现了教师应_。A.关注每一个学生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D.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答案:B解析 “乐”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情感体验。问题:10. 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_、考虑教法。A.掌握课程标准B.了解大纲C.钻研课本D.了解学生答案:D问题:11. 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_。A.关键期B.依恋期C.混沌期D.最近发展期答案:A

6、解析 题干的描述即是教育要抓住儿童的关键期,适时而教。问题:12. 一年级小学生计算时往往扳着手指算,这种思维是_。A.形象B.动作C.创造性D.抽象思维答案:B解析 低年级儿童主要借助感觉和动作进行思维。问题:13. 学生摄影小组举办摄影大赛属于学生课外活动中的_。A.体育活动B.学科活动C.文学艺术活动D.科技活动答案:C解析 文学艺术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他们对美的鉴赏、创造能力为主要目的,摄影是一种对美的发现与鉴赏,属于文学艺术活动。问题:14. 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_。A.发展学生个性B.促进温故知新C.加强“教学相长”D.坚持“循序渐进”答案:A解析 课外活动更

7、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问题:15.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是_。A.规章制度B.思想观念C.优秀师资D.物资设备答案:B解析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思想观念起决定作用。问题:16. 在实践中,教育目的有不同层次的表述,学科教学目标又称为_。A.国家教育方针B.学校培养目标C.班级教育目标D.课程教学目标答案:D问题:17. 智力超常儿童指的是智商在_以上的儿童。A.110B.120C.150D.140答案:D问题:18. 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是_。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指导法答案:C问题:19.

8、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属于_。A.策略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答案:B解析 陈述性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问题:20. 以下不属于熟练操作特征的是_。A.立即反应代替了多次的尝试B.微弱的线索得到利用C.各个局部动作独立性增强D.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答案:C解析 熟练操作具有五个特征:立即反应代替了多次的尝试;微弱的线索得到利用;错误被排除在发生之前;局部动作综合成大的连锁,并受个体自主控制;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问题:21. 同化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_。A.与他人基本相同B

9、.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答案:D问题:22. 现代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育D.小组教学答案:B解析 班级授课制是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问题:23. 培养自我效能感最好是令其_。A.认识自己B.观察榜样C.产生成就感D.相信自己答案:D解析 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故选D。问题:24.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的评价是_。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发展性评价答案:B解析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

10、、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师工作中的不足,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问题:25. 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_。A.社会适应B.社会化人格C.精神面貌D.精神状态答案:A解析 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问题:26. 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称为_。A.效度B.信度C.区分度D.难度答案:B解析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问题:27. “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_教学原则具体运用

11、的结果。A.自觉积极性B.启发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答案:D问题:28. 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_。A.观察法B.谈话法C.问卷法D.实验法答案:A解析 班主任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的了解方式最为直接,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问题:29. 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者被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英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对该实验的结果最适当的解释是_。A.被试者缺乏学习动机B.被试者练习过多导致疲劳C.被试者不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D.未对被试者进行学习评价答案:C解析 桑代克提出的三个定律,即

12、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题中只涉及到3000次的练习律,被试者被蒙上眼睛无法得知自己的学习结果,没有形成联结,致使效果不好。故选C。问题:30. 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某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这是一种_。A.替代强化B.直接强化C.自我强化D.负强化答案:A解析 替代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二、判断题问题:1. 动物界没有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有自己的特殊性。答案:A解析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问题:2. 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昆体良。答案:B解析 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13、夸美纽斯。问题:3. 思想品德课是我国德育的主要途径。答案:A解析 在学校的诸多德育途径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方面起着基础作用,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问题:4. 与中世纪教会教育相比,近代西方教育是一种追求世俗化和回归现实的教育。答案:A解析 近代西方教育具有世俗性的特征,与中世纪教会教育相比,近代西方教育是一种追求世俗化和回归现实的教育。问题:5. 经验决策是指凭借原有的经验对新问题进行决策,中国古代“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答案:A问题:6. 教育社会化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答案:A解析 教育社会

14、化直接表现为教育对象的全民化。问题:7.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答案:B解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问题:8.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答案:B解析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问题:9.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社会即学校”。答案:B解析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中,“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问题:10.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答案:B解析 新课程强调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三、简答题(本题共10分)问题:1.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有哪些特点?答案:(1)在观察力方面:小学生能够从缺乏系统性的、模糊笼统的知觉观察,向有目的的、精确的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