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训练: 实验基础操作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190130071 上传时间:2021-08-0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训练: 实验基础操作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训练: 实验基础操作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训练: 实验基础操作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训练: 实验基础操作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训练: 实验基础操作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训练: 实验基础操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训练: 实验基础操作(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基础操作【原卷】一、选择题(共15题)1.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制取氨气B收集氨气C验证氨气溶解性D验证氨水挥发性2.在制备和纯化溴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装置未涉及的是ABCD3.探究 SO2与NaNO3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B装置中生成SO2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向装置中注入O2,产生红棕色气体,说明装置中产生了NOD装置可以防止空气进入装置干扰实验4.对于下面的实验装置及其实验目的,表述错误的是A装置甲后加接装有碱石灰的球形干燥管,才能获得纯净干燥的甲烷B装置乙改用水浴加热,才能用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C充分冷敷

2、装置丙中圆底烧瓶后,打开止水夹,可见“喷泉”现象D装置丁可用于实验室制备SO25.在一定条件下,向Al2O3和过量C粉的混合物中通入纯净的氯气,可制得易水解的Al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3Cl2+3C2AlCl3+3C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B装置b、c中盛装的分别是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C装置d、e之间应添加一个干燥装置D此实验的尾气,除氯气外都可直接排放到大气中6.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淀粉-KI试纸鉴别碘水和溶液B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C用溶液鉴别、和D用蒸馏法分离乙醇

3、(沸点为78.3)和苯(沸点为80.1)7.将SO2通入不同溶液中探究SO2的性质,对实验现象的预测及分析不合理的是选项溶液预测的现象分析AFeCl3溶液溶液由棕黄色变浅绿色SO2有还原性B品红溶液溶液红色褪去SO2有漂白性C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色褪去SO2有氧化性DNa2SiO3溶液产生白色胶状沉淀SO2水溶液的酸性比H2SiO3强8.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图中加热及气体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可加热;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利用下列方案可得到干燥、纯净气体的是选项制备气体abcdA浓盐酸NaOH溶液碱石灰B浓氨水CaO固体NaOHCNO稀硝酸CuD稀硝酸ZnNaOH溶液

4、无水9.下列实验不宜使用锥形瓶的是A实验室制蒸馏水B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C配制溶液D酸碱中和滴定10.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煤油贮存金属锂B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C用湿抹布擦净滴到实验桌上的少量酸,然后用水冲洗抹布D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氯气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有较强还原性的HI、H2S等气体11.用如图所示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图1图2图3图4A图1 实验室制氨气B图2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C图3 电解精炼铝D图4 用海水制取蒸馏水12.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乙醇钠的水溶液呈强碱性结合的能力强B将某溶液

5、滴在淀粉试纸上,试纸变蓝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向和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硝酸酸化的溶液,溶液变红氧化性:D向盛有一定浓度的溶液的试管中,滴入5滴的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发生了水解13.下列除杂方法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方法A重结晶B通过灼热的镁粉C通过D固体(泥沙)加热升华再凝华14.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省略)进行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甲装置可用于由溶液制备B乙装置可验证浓硫酸的脱水性C丙装置可制备无水D丁装置可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15.碳酸镧可用于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高磷酸盐血症,其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制备碳酸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导管的连接顺序为

6、BX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溶液C球形干燥管的作用为防倒吸DZ中通入气体的方式是先通入足量,后通入过量的二、非选择题(共3题)16下面列出了8个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辨认各装置中的指定仪器的名称,并思考各仪器的作用。(1)图1中的名称:_,作用是_。的名称:_,的作用是_。(2)图2中的名称:_,使用时,玻璃管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_。的名称:_,的名称_。(3)图3中仪器的名称:_,其作用是_。(4)图4中仪器的名称:_,仪器的名称:_,图5中仪器的名称:_。(5)图6中仪器的名称:_,图7中仪器的名称:_,仪器不能换成仪器的原因是:_。图6、7中碎瓷片、沸石的作用是_。(6)图8中长玻璃管的

7、作用是_。17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去)制备氮化钙(Ca3N2),并探究其实验式。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18某同学对教材中铜与浓硫酸的实验作了如下改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步骤: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加入试剂,关闭旋塞E,加热A,观察C中溶液颜色变化;将铜丝上提离开液面,停止加热。(1)检查虚线框内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2)仪器A的名称是_,仪器B的作用是_,仪器D中所盛药品是_。(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实验后,拆除装置前,为避免有害气体的泄漏,应当采取的操作是_。(5)实验后仪器A中有白色固体产生,将仪

8、器A中固液混合物缓慢转移至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不可直接向仪器A中加水的原因是_。实验基础操作一、选择题(共15题)1.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制取氨气B收集氨气C验证氨气溶解性D验证氨水挥发性【答案】D【详解】A将浓氨水滴入生石灰中,CaO与H2O反应产生Ca(OH)2,反应消耗水,使氨水浓度增大,反应放热,使NH3H2O受热分解产生NH3,因此可用于实验室中制取NH3,A不符合题意;BNH3不溶于CCl4,产生的NH3将容器中CCl4排出,达到收集NH3的目的,B不符合题意;CNH3极容易溶于水,导致烧瓶中气体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强作用下进入烧瓶,

9、形成喷泉实验,可以达到验证氨气溶解性的目的,C不符合题意;D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因此蘸有浓硫酸、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没有白烟产生,不能证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D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D。2.在制备和纯化溴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装置未涉及的是ABCD【答案】B【分析】苯与溴在催化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HBr,证明发生取代反应;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有机物;用蒸馏的方法分离苯和溴苯。【详解】A苯与溴在铁作催化剂条件下生成溴苯与溴化氢,可以在该装置中进行,A不符合题意;B纯化溴苯,可用蒸馏的操作,不需要蒸发操作,B符合题意;C反应后制取得到的HBr中含有挥发的Br2,可根据卤素

10、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用四氯化碳吸收除去HBr中的杂质Br2,反应生成HBr可用AgNO3溶液检验,证明发生取代反应,C不符合题意;D反应后产生的有机物与水是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有机层与水层分层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B。3.探究 SO2与NaNO3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B装置中生成SO2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向装置中注入O2,产生红棕色气体,说明装置中产生了NOD装置可以防止空气进入装置干扰实验【答案】B【分析】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溶液中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此实验开始前通入CO2,排除装置中

11、的空气;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硫,生成的二氧化硫通入NaNO3溶液中,反应后的气体被收集在中,再向中通入氧气,通过观察现象探究 SO2与NaNO3溶液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溶液中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此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故A正确;B装置中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溶液中,NaNO3溶液具有氧化性,二者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向装置中注入O2,产生红棕色气体,说明装置中产生了NO,故C正确;D生成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均会污染空气,因此装置主要是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当然也可以防止空气进入装置干扰实验,故D正确;故选B。4.对于下面的实验装置及其实验目的,表述错误的是A装置甲后加接装有碱石灰的球形干燥管,才能获得纯净干燥的甲烷B装置乙改用水浴加热,才能用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C充分冷敷装置丙中圆底烧瓶后,打开止水夹,可见“喷泉”现象D装置丁可用于实验室制备SO2【答案】B【详解】A高锰酸钾氧化乙烯生成二氧化碳,装置后加接装有碱石灰的球形干燥管,可吸收二氧化碳、水等,可获得纯净干燥的甲烷,故A正确;B制备乙酸乙酯,可直接加热,无需水浴加热,故B错误;C氨气易溶于水,可导致圆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