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村脱贫攻坚情况汇报

上传人:哈哈 文档编号:190123277 上传时间:2021-08-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村脱贫攻坚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村脱贫攻坚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村脱贫攻坚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村脱贫攻坚情况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村脱贫攻坚情况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村脱贫攻坚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村脱贫攻坚情况汇报(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村脱贫攻坚情况汇报 近年来,乌恰县黑孜苇乡康什维尔村认真贯彻了党中央治疆方略,坚决落实了自治区、州、县、乡各级党委及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部署。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的工作要求,严格按照贫困户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一降五通七有的硬性指标,坚定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现将我村脱贫攻坚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贫困村基本情况 康什维尔村成立于1954年5月,位于乌恰县城以东18公里,全村总面积9平方公里,全村共有户籍人口258户967人(农业户籍224户855人),由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2个民族组成,其中柯尔克孜族占99.89%。全村耕地面积1618亩,年末预计牲畜存

2、栏6879头(只),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50450元。 (二)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康什维尔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7户539人,已脱贫146户535人,未脱贫1户4人,贫困发生率低于3%。 因病致贫7户21人占比3.9%、缺资金致贫131户488人占比91%、因残致贫2户3人占比0.6%、缺劳力致贫3户7人占比1.3%、缺技术致贫1户5人占比1%、因学致贫3户11人占比2%。 二、主要脱贫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脱贫攻坚组织体系 成立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由第一书记及党支部书记双组长为领导的扶贫工作站,选优配强5名扶贫专干,制定康什维尔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统筹帮扶力量,形成了上下贯通、责任到

3、底、合力攻坚的责任落实体系,进一步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二)多措并举,实现贫困村一降五通七有。 康什维尔村五通七有情况全部达标,贫困发生率为0.47%低于3%。 全村农牧民均能实现安全饮水,实现了居民区生活用电全覆盖,村委会办公区动力电全覆盖。全村农牧民均有广播电视且通讯畅通,可以满足人们正常收看广播电视通讯需求。309高速公路通过康什维尔村辖区,全村已经实现通硬化路,为农牧民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村级组织阵地建设齐全,可以满足农牧民办公议事及开展文体活动的需求。配有便民服务中心280,2018年开展文化活动21场次、卫生室80、村级幼儿园403均能达标。有健全的村两委班子,办公场

4、所总计139。制定了清晰的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引导农牧民发展西瓜种植及畜牧养殖,2018年村集体经济已经突破5万元。 (三)精准帮扶,解决贫困户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 严格按照农户申请、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村委会审查并公示、乡人民政府审核并公示、扶贫办复审、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公示公告的程序将贫困户应纳尽纳。五保户、残疾户、孤儿等无劳动能力、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应入尽入。为确保脱贫成效精准,针对每户贫困户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转移就业131人,引导发展生产150人,实施生态补助9户9人,采取综合社会保障政策238人,护边员补助8户8人,预计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9015元;贫困群众不愁

5、吃不愁穿,三保障落实政策落实到位。着力推进三个加大力度,全村158名适龄学生100%就学,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建档立卡贫困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全村住房均达到安全标准,均能实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指标。 (四)项目支撑,完善基层设施建设 根据村实际情况和贫困户需求,谋划和实施了一批符合脱贫需要的项目。坚持政策保障扶贫与造血式产业相结合、近期脱贫与持续增收相结合。 20142018年以来共投入各类扶贫项目资金1777.95万元,实施项目33个。其中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9个,新建渠道8.4公里、新修路4公里、新建幼儿园150平方米、新建住房32座、新建圈舍640平方

6、米、配电网建设1项、饮水钢渡槽1条60米;实施到户生产发展类项目15个。 加大行业帮扶,投入资金14.2万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保障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 为11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发放小额信贷466.1万元。用于购买牲畜、发展生产。 (五)聚焦五个一批,用好脱贫举措。 结合康什维尔村实际,重点落实了五个一批,做到精准到户、精准到人。 一是转移就业带动一批。用好转移就业脱贫这一最有效的办法,131人实现转移就业(占比23.38%)。利用康什维尔村辖区8家企业优势,鼓励支持贫困户到辖区企业务工创收。引导贫困户由被动就业向主动就业转变。 二是发展产业脱贫一批。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贫困户拓宽增

7、收渠道,巩固种植、养殖传统产业,使种植养殖收入成为贫困户增收的主要渠道,发展产业脱贫150人。引导20户有种植条件和种植经验的贫困户种植50亩西瓜,15户贫困户种植32.5亩蔬菜。每亩蔬菜和西瓜产量都在1000公斤左右,每亩蔬菜及西瓜分别为贫困户增收1500元2000元;共对985只柯尔克孜羊品种改良,每只补助20元,有效的提升了整体柯尔克孜羊的品种质量。对94头牛的品种通过新疆褐牛冻精的方式对本村黄牛进行品种改良,每只补助200元,增进本地黄牛质量,为今后增加农牧民畜牧业收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生态补偿扶持一批。通过生态补偿一批,实现贫困户能够依靠生态补偿增加收入,生态补偿脱贫9户9人,共

8、发展护林员9名,补贴每人每年为1万元,极大的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四是护边员补助脱贫一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转为护边员8户8人,实行动态管理,实现稳定收入。 五是综合社会兜底保障一批。通过综合社会兜底保障一批,实现贫困户脱贫有保障,综合社会保障脱贫238人。其中享受养老补贴36人,高龄补贴3人,低保38人,残疾补助8人,五保户1人。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一系列维稳组合拳,进一步巩固了社会大局稳定局面,为农牧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水平、完成脱贫目标提供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农牧民生活水平提升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形成了稳定和脱贫相互促进的良好

9、格局。 二是农牧民感恩意识不断增强,效果明显。农牧民普遍提高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大局观念,带头宣讲,主动发声亮剑,社会和谐氛围浓厚。农牧民主动脱贫意识增强,思想观念由被动脱贫向主动脱贫转变,为巩固脱贫成效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是宣传教育引导效果明显。农牧民主动脱贫意识增强,思想观念由被动脱贫向主动脱贫转变,为巩固脱贫成效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是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干部素质及担当意识普遍增强,通过开展五同五送、民族团结联谊等活动,引领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能力有较大提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四、巩固提升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发挥村党支部积极作用,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

10、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凝聚力、落实力。抓好班子队伍理论学习,通过强化宣传引导、树立典型人物、组织召开党团活动等方式,提升整体党员队伍建设质量,真正将建强基层党建与巩固脱贫成效紧密结合起来。 (二)发展产业,巩固脱贫成效。积极发展西瓜种植业,进一步推动种植业提质增收,在2017年、2018年的基础上,继续扩大50亩西瓜种植规模,引入20至50户贫困户加入西瓜种植项目,预计每亩西瓜为贫困户增收1500至2000元。 继续发展养殖业,鼓励引导农牧民将牲畜采取托养模式,引导农牧民与合作社签订牛羊托管协议,定期给贫困户分红增收,保障稳定收入来源的同时解放劳动力,双向收入,增加农牧民资金来源渠道,巩固脱贫基

11、础。 (三)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宣传教育农牧民群众,充分利用离口岸、工厂、县城近等优势,鼓励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增加家庭收入。继续加大对贫困户实用技能培训的力度,拓宽农牧民转移就业的渠道,提升农牧民转移就业的能力。 (四)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及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继续申请防洪坝及农田水渠建设项目,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确保实现全覆盖。 (五)做深做细群众工作。不断提升村级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班子队伍素质,加大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及各项惠民政策力度,进一步增强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意识,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让群众在大局上知

12、晓扶贫、在思想上理解扶贫、在生活上关注扶贫、在行动上自主脱贫。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党委、乌恰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实现与全国、全疆、全州、全县同步迈入小康社会!我村脱贫攻坚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西北部,距政府驻地2.5公里,境内居住着汉、苗、彝等多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47.8。总户数474户2016人,共有贫困户157户630人,其中20142017年累计脱贫86户404人,2018年脱贫53户182人,未脱贫18户44人,贫困发生率为2.18%,达到贫困村退出标准。 致贫原因:缺技术24户101人,占比16.03%;缺

13、资金74户355人,占比56.35%;缺劳力21户50人,占比7.9%;因病9户30人,占比4.76%;因残11户24人,占比3.81%;因学18户70人,占比11.15%; 贫困属性:一般农户76户371人,占比59.03%,低保户62户214人,占比33.97%,低保贫困户18户44人,占比6.98%;五保户1户1人,占比0.016%。 二、精准帮扶 (1)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干部共同努力下,xx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改善:一是住房保障:老旧房整治32户,透风漏雨整治144户,易地扶贫搬迁20户,老旧房拆除26户;二是生活保障:购买衣柜、床、

14、碗柜、凳子等日常生活用品,补齐101户困难群众的生活短板;三是环境改善:xx村串户路、庭院硬化累计完成25500平方米,覆盖率达到100%;四是通组路硬化:组组通完成4条共12.46公里;五是水、电、讯升级改造,通过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农村电网改造,通讯工程升级改造,实现xx村水、电、讯安全保障全覆盖;六是公共服务,村活动室、村卫生室能满足村级日常运转,通过三新一清洁、三改三化等行动,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2)产业扶贫促进经济增收 依托三变模式,大力发展产业,多措并举,形成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增收的良好局面。同时为保证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与村级合作社

15、签订入股协议,享受产业发展成果。 xx村实施的产业有:一是林贵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的60万元财扶资金骟鸡养殖项目,覆盖贫困农户30户;二是由黔牧源种养殖合作社实施财扶资金200万的蛋鸡养殖项目,覆盖贫困农户100户;三是财扶资金10万的肉牛养殖项目,覆盖贫困农户25户;四是刺梨种植项目2800亩,该项目对我村474户2016人实现了全覆盖,带动所有农户实现增收;五是异地置业项目分红农户20户;六是特惠贷贴息扶贫贷款51户,解决贫困群众发展资金难题;七是农旅一体贷入股旅文投公司,覆盖困难群众16户;八是100万元入股强农公司项目覆盖152户贫困户。 (3)技术培训和转移就业 扶贫先扶志,更要扶技。群众的内生动力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保障。结合本村实际,多次组织贫困农户进行农村实用技能培训,累计实现就业培训110人次,实现在家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全覆盖。贫困户转移就业315人,解决困难群众致富增收难题。 (4)惠民政策落实 惠民政策落实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我村2019年贫困户参合率、家庭医生签约率已达100%,贫困户住院报销比例达9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书学费减免实现全覆盖,高中、中职以上教育资助兑现率达到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