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贸易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上传人:H****H 文档编号:190120817 上传时间:2021-08-0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口贸易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港口贸易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港口贸易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港口贸易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港口贸易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港口贸易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口贸易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港口贸易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一、中国钢铁出口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可以这么说,中国在前几年的钢铁产能的飞速增长其实是有合理的一面,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的经济环境处于相对较良好的状态中,并且中国各级政府把GDP的增长作为政府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这样的经济环境真正刺激了下游产业对于钢铁的需求,也是由于这巨大的需求,才能拉动钢铁产业的飞速发展。 二、中国钢铁出口贸易目前面临的风险 (一)出口退税的风险 由于近期的出口退税预期调整的幅度比较大,因此给目前的钢材出口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许多钢铁企业和贸易商纷纷大幅度的提高价格,国内许多大型钢铁钢铁公司目前已经开始按照钢材出口退税率为零来报价,来规避可能出现的

2、风险,目前螺纹钢的FOB价格已经由两个月前的USD450/MTFOB上涨到USD500从TFOB,己经大幅度提高了50美金,同样板材类的出口价格也有明显的上升,由于价格的大幅提高,致使一些国外买盘怯步,不少中东买家即暂时停购我国货物与此同时,型钢及棒材产品也受到波及,韩国在与我国签订新的采购合约时,加注取消退税各半付担条款。 (二)贸易摩擦的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这种背景下,在国际范围内,全球资源进行了合理优化配置,不断深化调整国际产业结构,许多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劳动力成本高的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但是发达国家还有一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尚未实现转移,从而必然会面临来自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

3、中国家产品的冲击,因此在竞争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他们就会很容易诉诸于反倾销这种贸易救济方式,而钢铁产业就是这样的一种典型的传统产业。 三、中国钢铁出口贸易发展形势的展望 中国的钢铁工业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竞争优势,这是中国钢铁出口贸易良好发展的基础。在现实经济中,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从经济学理论看,所有这些因素可以归结为两类,即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比较优势最终归结为一国的资源优势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而竞争优势则强调产业内企业的策略行为,比较优势是由土地!劳动力、资本、能源、自然资源等基本生产要素决定的,是一种低层次的、先天的竞争力,它的有效发挥还依赖于其他因素的配合,如一定的规

4、模、资本运营和技术开发等。中国钢铁产业在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方面有着较大的比较优势。在自然资源方面,中国钢铁产业相对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只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因此,中国钢铁产业要想培育持久的竞争优势,既要从硬要素方面,通过装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品种质量的调整来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也要从软要素方面,在知识、技术、管理制度上进行不断创新。软硬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中国钢铁产业或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在市场份额!利润或增长率等方面超越竞争对手,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 四、总结语 放眼将来,虽然中国的钢铁出口贸易依旧面临着出口退税和贸易摩擦,还有资源供给紧张的风险,但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愈演愈

5、烈,我国的钢铁工业的发展在世界经济的相对广阔的市场下,拥有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并且我国的钢铁工业凭借着良好的竞争优势在全球钢铁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钢铁产品的大量出口是一个很难回转的长期趋势,这是全球一体化主导下,世界产业调整和分工的必然产物。 出口部 提要晚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国对外贸易枢纽由广州逐渐北移至。在中国沿海唯一能与争雄的口岸只有香港,这得益于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宽泛的贸易辐射面。本文力图在把握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中外贸易历史大环境的基础上,复原两广地区、西南地区、闽浙台地区、及长江流域、环渤海地区与香港之间贸易关系的演进,分析其发展

6、变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晚清时期香港对华转口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在中外贸易中居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影响所及自华南沿海至北方环渤海地区均有表现。以往限于研究资料的不足,除一些有关香港历史及经济史的著作曾简要提及这一问题外,缺少对此进行专门研究的著述,20世纪出版的4部香港史资料集对此问题提供的研究线索均较零散。本文拟以中国旧海关史料中的贸易统计为依据,并辅以其它资料,力图阐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国内主要通商口岸与香港之间贸易关系的演进,分析其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及香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_ 如余绳武、刘存宽主编:十九世纪的香港,中华书局,1994年;张晓辉:香港近代经济史

7、(18401949),广东人民出版社,2021年。 这四部资料集是:ArnoldWright,TwentiethCenturyImpressionsofHongKong:History,People,Commerce,Industries,andResources;Singapore1990.G.B.Endacott,AnEasternEntrepot,ACollectionofDocumentsIllustratingtheHistoryofHongKong,London1964;NoronhaCompany,HistoricalandStatisticalAbstractoftheColo

8、nyofHongKong(18411930),HongKong1932;TheBediktonCompany,CommercialIndustrialHongKong,ARecordof94YearsProgressoftheColonyinCommerce,Trade,IndustryShipping(18411935),HongKong1935.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京华出版社,2021年。受记录格式的限制,此书所载1869年以前的统计数据有欠完整,1904年以后则将香港与外国合并统计,目前均难以进行具体的量化分析,故本文研究时段仅限于18691904年。

9、下文所引该书页码均为复式页码,先卷后页。 一从西方科技进步的视角看晚清时期香港转口贸易的时代环境 本文研究所涵盖的时段,尤其是19世纪最后3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面貌,继而给东西方贸易带来革命性转变。首先是钢、镍、铝等以往比较稀有贵重的金属材料大批量的用于工业生产,显著提升了生产力的规模。接着便是电力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在提供光、热、动力等方面获得广泛运用。化学工业尤其是石油工业的兴起使美、德两国作为新兴强国崛起在世界舞台上。而医药、卫生、营养诸领域的各项创新则为大量新产品涌入市场创造了条件。如巴氏灭菌原理使消毒牛奶和食品罐头的长途运输成为可能。与这些技术革新相

10、配套的是铁路干线系统的建成、大吨位汽船应用于远洋航海以及冷藏技术的完善等。 所有这些科技进步加上交通条件的改善为东西方贸易向更广的领域深入推进创造了条件,全球经济一体化初露端倪,而晚清时期中外贸易就是在这样一种变局中兴起的。自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取代原先广州一口贸易的格局,到天津条约继续增开口岸对外通商之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国对外贸易枢纽由广州逐渐北移至,并次第兴起了一批区域性的外贸中心口岸。其中,在全国对外贸易中居有枢纽地位,而其它口岸的贸易额均相形见绌。在中国沿海唯一能与争雄的口岸只有香港,香港不仅是中国沿海的贸易中转站,其转口贸易的辐射范围还远及美洲、欧洲、印度、

11、南洋、日本等地,重要性不亚于。这首先得益于中外贸易兴起为殖民地香港创造的机遇,以及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实行的自由港政策。下文力图阐明香港通过转口贸易将中国沿海地区特别是华南沿海纳入了世界贸易圈,促进了这些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兴起。 二晚清时期(18691904)沪港两埠洋货转口贸易在中外贸易中的地位 图1为晚清时期洋货进口额波动图,显示了对外贸易在若干阶段的波动趋势和特征,读者可据此对该时期洋货进口贸易的演进获得一个大致的印象。1891年以前的几十年当中洋货年度进口额一直未突破2亿海关两,基本保持了缓慢增长的趋势;此后10年翻了一番,到1901年突破4亿海关两的大关,至1904年一

12、直维持了比较快速的增长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图1所展示的与香港在全国洋货进口中发挥的转口作用,如果不计经转口运往其它通商口岸的货值,历年的洋货进口额就会有较大下滑,如图1第二条曲线所示;如果再将洋货经香港转口国内的份额去掉,那么历年的洋货进口额就所剩不多了,如图1第三条曲线所示。至此,读者可以对和香港在晚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中扮演的角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图2为晚清时期历年洋货进口额中经与香港转口的比例图。从中可以发现在这35年中,洋货经香港转口进入各通商口岸的比重在全国洋货进口总额的30上下波动,1888年达到最高值382,1903年达到最低值246,基本以90年代中期为界,此前大多在。 30以

13、上,此后有所降低。说明前期各口较少直接从外洋进口洋货,而是主要通过和香港这两个枢纽港口转口进货。后期情况逐渐发生变化,一方面随着新辟口岸的增多,逐渐分流了一些主要港口的贸易额,另一方面主要口岸趋向于直接从外洋进货,对和香港的依赖性减弱了。 表1显示了历年来洋货经香港转口内地的总额,可以看出转口额基本保持了不断增长的势头,前期(1887年以前)增速平稳,后期(1887年以后)增速加快,而且越来越快,考虑到后期洋货经香港转口的比重在逐渐下降,更能反映出中国对外贸易的总额实际上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这种增长势头和与之同时发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及殖民主义者商品侵略的加强密不可分,同时也无可辩

14、驳地证明了香港的繁荣得益于同内地间密切的贸易往来,英国殖民主义者在香港实行的自由港政策不是造成香港繁荣的唯一原因。 _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第3842页。 三香港与东部沿海沿江四大区域及西南地区转口贸易结构分析 本文拟选取1869(本文研究的起点时段)、1874(明确采用海关两作为统计标准)、1885(金融投机风潮基本结束,中法战争结束,贸易恢复正常)、1894(甲午战争尚未对中外贸易及国内经济产生严重影响),以及1904(本文研究的终点时段)5个大致以10年为间隔且中外贸易相对正常的年份为样本,以洋货经香港转口国内主要通商口岸为指标,考察香港与内地的贸

15、易关系,得出在5个不同时段与香港贸易关系较为密切的口岸排名(见表2)。总体而言,表现出称雄华南为主兼及北方的基本特征。 表2清楚地反映出与香港维持了密切贸易关系的口岸基本上是稳定的,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其中5次均榜上有名,可称为“亲港”(即贸易依存度最强)的有6个,按平均名次排列分别是:2(5、2、1、1、1),广州26(1、4、4、2、2),汕头28(4、1、3、3、3),厦门32(3、3、2、4、4),福州46(2、5、5、5、6),天津8(7、8、8、7、10);4次(前4次)榜上有名的仅有台湾(也称打狗、台南)一口9(10、7、10、9),鉴于台湾岛已于甲午战争后被日本割占,此后的海关统计付诸阙如,故难以对1895年以后港台贸易额做出精确的估计,因此在本文所研究的时段内,特别是在前期和中期,台湾也是与香港维持了密切贸易关系的“亲港”;3次(2、3、4次)榜上有名的仅有淡水一口87(9、9、8),与台湾的情况相似,也可将其视为“亲港”。下文即试图探讨香港与这些区域间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其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