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座谈会发言词(全文)

上传人:H****H 文档编号:190120801 上传时间:2021-08-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建设座谈会发言词(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公路建设座谈会发言词(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公路建设座谈会发言词(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公路建设座谈会发言词(全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公路建设座谈会发言词(全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建设座谈会发言词(全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建设座谈会发言词(全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路建设座谈会发言词(全文)同志们: 这次全国公路建设座谈会,是一次承上启下,也就是说,承“十一五”期之上、启“十二五”期之下的重要会议。会议期间,、七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他们在创新管理机制、推行标准化施工、加强项目法人、勘察设计、质量安全监管以及加快项目管理信息化、构建市场信用体系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部公路局就加强公路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若干意见等五个文件的起草情况和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关工作作了说明,还现场参观考察了翔安海底隧道工程和双永高速公路标准化建设工地。刚才,四个小组的召集人又分别介绍了各组座谈讨论情况。总的看,这次会议准备充分,内容丰富,主题突出,讲求实效,对于

2、加快推进现代工程管理,全面提高公路建设管理水平,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面,结合会议讨论情况,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公路建设取得的新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XX建设快速推进的时期,是全国交通运输系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公路基础设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时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是抢抓发展机遇,促进快速发展。按照部XX组做好“三个服务”的要求,全国交通运输系统紧紧抓住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部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内需、促增长等重大战略机遇,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公路建设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十一五”前四年,全社会公路建

3、设累计完成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16%,超过“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截至去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5万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36.9万公里,路XX密度达到40.22公里/百平方公里。“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提前建成,“西部八条省际通道”基本贯通。以省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浙江省杭州湾跨海大桥与舟山连岛工程、陕西省秦岭终南山隧道和福建省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为代表的一批世界级桥梁、隧道工程相继建成通车。公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使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确定的“到2021年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明显缓解,对国民经济的制约明显改善”的战略性目标得以实现。 二是贯彻

4、科学发展观,促进科学发展。“十一五”期间,积极推广以“六个坚持六个树立”为核心内容的公路建设新理念,认真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部省典型示范工程结出累累硕果,继川九路、思小路之后,又涌现出江西景婺黄高速公路、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奥运郊区公路等一大批生态环保型公路建设成果。安徽省以典型示范工程黄塔桃公路为标杆,相继建成了铜汤、六武、六潜等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陕西省积极响应部倡导的打通省际“断头路”的号召,全力打通连接周边各省的公路通道,与周边六省一区实现了高速公路连接,改善了路XX结构,提高了路XX通行效益,促进了科学发展。 三是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

5、设,促进规范发展。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部相继颁布了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公路工程质量责任制若干意见、加强重点公路建设项目设计管理工作若干意见等规章和文件。加快公路工程标准规范编修订进程,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和公路隧道设计细则等一批行业急需的标准规范相继颁布实施。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有关工程建设和质量管理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如山西省制定了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管理绩效考核办法、辽宁省出台了公路水运建设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办法等。各参建单位根据各自项目特点,完善了质量、安全、环保等实施细则。政策法规体系的不断健全,促进了公路建设的规范发展。 四是强化

6、质量安全控制,促进安全发展。把质量和安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狠抓“三个合理”和“三个关键人”管理,着力构建“无缝隙”监督XX络。部先后发布了关于在初步设计阶段实行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通知及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组织开展了“平安工地”创建活动,重点开展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试验检测专项治理”和“监理企业树品牌、监理人员讲责任”的监理行业新风建设。各地认真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不断拓展管理思路。浙江、广东、河北等省开展了“质量年、安全年、管理年”活动;湖南省开展了技术稽查、设计回头看等系列活动;安徽省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建立了工程单元预警、危险源辨识

7、与防控工作制度。杭州湾跨海大桥和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受到了部和国家安监总局的联合表彰。从质量监督抽检数据和督查结果看,全国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抽检指标总体合格率始终在96%以上,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伤人数总体平稳,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总体处于受控状态。 五是规范市场行为,促进有序发展。把推进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开发了“全国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全国信用管理标准体系和评价规则,实现了信用管理信息化,信用结果与市场准入和招投标直接挂钩。浙江、福建、河北、广东等省按照部统一部署,建立了省级信用体系平台,为实现全国互联互通打下了基础。加强了招投标监管,调整了设计

8、、施工评标专家库,建立了评标专家评价和动态管理平台,开展了评标专家培训和施工招标标准文件宣贯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不断加大督查力度和覆盖范围,坚持边排查、边整改、边规范,整改工作初见成效。 六是开展技术攻关,促进创新发展。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采取联合攻关、集成创新、吸收引进再创新等方式,相继开展了特殊地质路基、重载交通路面、桥梁、隧道工程等领域的一系列世界性难题的研究攻关,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大跨径桥梁的设计、施工成套技术,长大隧道通风、防灾、运营、监控技术,高速公路拓宽改造技术,工程现场远程监控技术,路面新材料开发应用等方面均取得重大创新成果。

9、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苏通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编制工法12项、技术标准5项、技术指南8项,申报专利27项,出版专著16本,研制新设备4套,形成了千米级斜拉桥建设成套核心技术。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可以说,“十一五”期是科技进步成果多产、高效的时期,更是推动公路建设技术进步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XX、国务院和地方各级XX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全体公路建设者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交通运输部向为公路建设发展作出贡献的各有关部门,向长期奋战在建

10、设一线辛勤劳动、拼搏奉献的全体建设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加快推行现代工程管理 座谈讨论中,一些同志对当前公路建设面临的复杂环境以及建设管理能力和队伍素质等问题谈了不少隐忧。记得在2021年11月云南召开的公路建设座谈会上,我提出了当时公路建设存在的“三个不适应两个硬约束”问题。经过几年努力,有些问题已得到缓解,有些矛盾依然突出,并且随着外部形势的发展变化,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又在显现,主要表现为“一个隐忧三个跟不上”。“一个隐忧”,是指公路建设的质量安全形势虽然总体稳定,但仍存在隐忧之处。从部质量监督总站近年来的抽查情况看,今年上半年高速公路抽检指标总体合格率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

11、8%;安全生产事故总数同比下降28.8%,但新建高速公路项目发生事故23起,死亡48人,分别占事故总量的85.2%和84.2%,其中桥隧工程项目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的63%和70.2%。“三个跟不上”,一是建设管理机制跟不上。“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公路建设新理念提出后,在全行业引起较大反响,取得积极效果,但在一些地方的工程项目建设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没有形成有效的落实机制,甚至将公路建设新理念的实施仅作为口号式的理解而不是程序性的应用,仅作为工作的方向而不是实质性的付诸实践。传统的建设管理机制束缚了公路建设新理念的有效实施;二是项目法人管理能力跟不上。公路建设投资主体的

12、多元化带来了管理模式的多类型。一些地方下放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权限,由项目所在地组建项目法人,有些项目法人特别是社会资本的投资人,由于只注重投资效益,出现管理经验缺乏、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特别是在安全上舍不得投入,导致建设项目风险加大;三是建设项目监管力量跟不上。去年以来,公路建设投资再创新高,开工项目多,建设规模大,工程建设集中,不少省份处于超常规建设状态,加上铁路、市政工程都在大规模建设,导致现有的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工程技术人力资源储备不足,难以将质量与安全始终置于可控状态。 上述问题,有些是长期积累的老问题,有些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矛盾。反复发

13、生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发生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十二五”期间,将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机遇期,公路建设仍处于大建设、大发展阶段,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将是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加快公路交通发展方式转变,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实现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将是今后五年的主攻方向。适应新时期大建设、大发展的要求,就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建设项目管理上台阶、上水平;适应新时期转变公路发展方式的要求,就必须在坚持过去多年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基础上,用开阔的眼光,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理念创新、政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上多下功夫。 从国际经

14、验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现代工程建设管理呈现“五个新特点”:一是在管理理念上,从过去只关注工程实体建设,向更加关注以人为本、资源节约、文化传承、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等社会领域延伸;二是在组织结构上,更加注重集成团队优势,强调专业化管理,突出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各方的分工负责与目标统筹,关注管理能力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三是在管理行为上,更加注重程序管理、规范管理、标准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四是在管理手段上,更加注重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五是在管理目标上,更加追求质量、安全、效率、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 上述“五个新特点”表明,现代工程管理已不仅是传统

15、的以成本、工期、质量为主要内容的“铁三角”式管理,而是将原有的以技术管理活动为主要内容转变为经济与社会的综合管理。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敏锐地把握现代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把推行现代工程管理作为转变公路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用现代工程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推动公路建设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从“五个新特点”带来的启示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公路建设管理工作要在推动“五化”上下功夫。 一是发展理念人本化。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要按照做好“三个服务”的要求,将满足人的发展、调动人的积极性、突出人的创造性作为建设管理的核心理念。工程设计阶段的以人为本,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和

16、环境保护的需要,注重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工程施工阶段的以人为本,要高度关注安全生产,保证参建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公路运营阶段的以人为本,要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涵,为用路者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条件。 二是项目管理专业化。管理学原理告诉我们,组织机构决定组织行为。项目法人作为工程项目的组织者、协调者和集成者,对于工程建设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所具备的专业技能素质,对工程质量优劣标准的把握,对项目建设目标的认定,决定了建设项目的最终成果。从某种程度讲,项目法人的眼光、眼界决定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在建设项目专业分工越来越明晰、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的条件下,要实现对项目管理的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的要求,就需要具有高水平的专业化组织机构和专业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