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90118525 上传时间:2021-08-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文山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云南省文山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省文山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文山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山州高一年级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历史一、选择题1. 以下哪类人可以在古代雅典享有完全的公民民主权利A. 成年男性公民B. 成年女性公民C. 成年男性奴隶D. 未成年男性公民2. “文字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种特征。”材料中的“文字”指的是A. 象形文字B. 楔形文字C. 甲骨文D. 八思巴文3. 以下哪句话形容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最为合适A.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B.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C.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D. 不自由,毋宁死4. 有学者称:“中世纪大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职业性学校。它们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以后从事

2、法律、医学、教学这些世俗专业或献身教会工作。”该学者意在说明A. 社会需求对教育的影响B. 进行宗教改革的迫切性C. 教会对大学的主导作用D. 大学专业没置的随意性5. 对于亚非拉地区来说,新航路开辟的积极意义在于A. 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 中断了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C. 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D. 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6. 在16、17世纪的非洲,有许多有趣的地名,如“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它们反映了A. 非洲物产的富饶B. 欧洲殖民者的掠夺C. 非洲古代的繁荣D. 殖民者和当地居民的友好交往7. 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商业革命”的繁盛,欧洲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商品种类空前增多。下列在

3、这场“商业革命”中获利的国家是A. 土耳其B. 意大利C. 美国D. 英国8. 法国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等原则”。这些原则直接源于A. 文艺复兴B. 科学革命C. 启蒙运动D. 法国大革命9. 牛顿说:“我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他取得的成就是A. 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B. 发现自由落体定律C. 提出相对论和量子论D. 创立了生物进化论10. 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在英国影响很大,有人认为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而在于她什么也不做,由此可见英国国王A. 无所事事B. “君权神授”C. 控制议会D. 统而

4、不治11. 有学者指出,1688年“光荣革命”开始了一个现代化的英国。这里“现代化”指的是A. 大宪章颁布B.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 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D.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2. 如图是画师朱儒贤根据西文报纸描述,以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中使用的一种新能源双层车作为市区观光游览车为原型,绘制的题为观光火车的作品。图中观光车使用新能源可能是A. 蒸汽B. 石油C. 煤炭D. 马匹13. 19世纪70年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这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是A. 棉纺织工业的崛起B. 蒸汽机的改良C.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D. 电力广泛使用14. (工业革命前)时间以天为单位

5、,现在以分钟、以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材料反映出工业革命A.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 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C. 加速了城市化发展进程D. 增强了工人的劳动强度15.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这样描述巴黎公社,“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关于巴黎公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第一国际的一些成员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理想到实现A. B. C. D. 16. “社会主义者相信启蒙运动思想家所相信的平等和博爱欧洲和美国早期的社会主义团

6、体身体力行,宣扬分享和合作。”下列属于早期社会主义团体的代表人物有A. 马克思B. 黑格尔C. 圣西门D. 费尔巴哈17. 以下哪次亚非拉社会变革不是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A.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B. 埃及华夫脱党斗争C. 印尼争取民族独立D.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被称为“亚洲的觉醒”,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其“新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A. 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作用B. 斗争目标在于追求自由与平等权利C. 用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君主立宪制D. 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19. 拉美独立运动领导人几乎都迅速制定了建立在人民主权基础上的宪

7、法,宣布了天赋人权,谋求通过三权分立来保护人民基本权利。这说明拉美独立运动领导人A. 受到启蒙运动影响B. 遵循西班牙专制王权传统C. 推崇独裁统治体制D. 要求大家抵御美国的侵略20. “马恩河之战后双方统帅部分别于11月15日和17日下令转入防御,建立筑垒阵地,从此西线机动战完全结束,转入阵地战。”该战场形势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用来说明( )A. 一战演变为持久战的原因B. 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的目的C. 阵地战是最主要作战形式D. 同盟国不再推行任何机动战21.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达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三四年来我们稍稍

8、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据此分析,转变后的经济政策为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社会主义工业化D. 农业集体化22.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曾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与法国总督观点相符的史实有A. 华夫脱党领导埃及独立运动B. 中国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C. 墨西哥卡德纳斯民主改革D. 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3. 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各国应该共同推进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决定成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国

9、际组织的会议是A. 巴黎和会B. 华盛顿会议C. 慕尼黑会议D. 雅尔塔会议24. 有学者认为,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人通过给欧洲制造了一个敌人,从而“维持”住了美欧之间的盟友关系。美国制造的“敌人”是A 日本B. 苏联C. 印度D. 巴西25. 在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说,与会各国“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并且还在继续为完全独立而奋斗”,因此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次会议是A. 华盛顿会议B. 巴黎和会C. 日内瓦会议D. 亚非会议26. 下表是1987年英、法、日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表,其反映出的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英国法国日本农业2%2%3%工业38%38

10、%40%服务业60%60%57%A. “福利国家”建立B. 第三产业的兴起C. “新经济”的出现D. 国家干预的强化27. 下图为1966年和1975年苏联的工农业总产值(单位:亿卢布)。这说明,当时苏联A. 优先发展重工业B. 斯大林模式被突破C.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 经济改革效果凸显28. 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独立的国家已达41个。这表明A.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B. 非洲各国实现工业化C.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D. 美苏关系走向了缓和29. 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历史文化背景

11、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这说明世界文化具有A. 多样性B. 排他性C. 兼容性D. 独特性30. 二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区域集团化组织。下列属于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的是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 世贸组织C. 北美自由贸易区D. 世界银行二、非选择题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40年5月10日,德国进攻法国、比利时、荷兰等低地国家,法国战役爆发。下面是法国战役的示意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在法国战役中德国取得巨大胜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战役的主要影响。32. 二战后,国际形势发展主要态势是

12、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冷战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一种以“二元两极”为特征的世界体系。所谓“二元”,是指这一阶段的世界发生了横向的结构性分裂它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而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所谓“两极”,是指因制度性裂变而形成的两大国家集团各有一个支配性的力量中心,而且两者都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从而构成了国际体系层面“两个世界”的对峙。摘自余伟民“冷战”是这样开始的材料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出现了西欧、中国和日本等新的力量中心,再加上第三世界力量的增长和发生的各种动荡所造成的全球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使美苏两个

13、超级大国再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世界冷战的结束并没有停止在冷战过程中已经出现的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与冷战的结束几乎同步出现的是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的“无国界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徐蓝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世界”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世界发展的特点。文山州高一年级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5ABCAC6-10BDCAD11-15BBDAB16-20CDDAA21-25BDDBD26-30BAAAC二、非选择题31.(1)原因:德国利用坦克等现代化武器,实施闪电战,各个击破;法国长期绥靖政策的影响; 法国等国战争理念落后,未形成有效配合;苏联中立实际纵容德国。(2)影响:直接导致法国及卢森堡、比利时、荷兰等国的投降;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英法联军被迫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刺激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32.(1)主要原因:社会制度的对抗和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2)主要因素:大国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特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