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疼痛学分类模拟题19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0116029 上传时间:2021-08-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疼痛学分类模拟题19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医学类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疼痛学分类模拟题19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医学类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疼痛学分类模拟题19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医学类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疼痛学分类模拟题19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医学类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疼痛学分类模拟题19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类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疼痛学分类模拟题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疼痛学分类模拟题19(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类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疼痛学分类模拟题19医学类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疼痛学分类模拟题19疼痛学分类模拟题19A1/A2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问题:1. 与丙米嗪相比,阿米替林A.抗胆碱作用较弱B.抗组胺作用较弱C.镇静作用较弱D.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作用较弱E.不良反应较重答案:D问题:2. 关于阿米替林,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镇静作用在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最强B.适用于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C.剂量个体差异大,应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D.青少年及老年人用药剂量应减少E.口服吸收快,可迅速出现抗抑郁作用答案:E解析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抗抑郁

2、作用起效缓慢,服用阿米替林后最先出现的是镇静作用,抗抑郁作用通常需在数周后才出现,其可能的机制与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的敏感性变化有关。问题:3. 长期服用丙米嗪的患者最近出现头晕、全身乏力症状,可能的原因是A.原发性高血压B.青光眼C.白细胞减少D.肝功能损害E.心律失常答案:C解析 长期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可出现白细胞减少,临床表现为头晕、全身乏力,长期服用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常规。问题:4. 关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可选择性地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不影响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B.常用药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C.有肝药酶抑制作用,可增强三环类抗抑郁药

3、的药效D.禁止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E.禁用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答案:E解析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抑制脑神经细胞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发挥抗抑郁作用。不影响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无抗胆碱和抗组胺作用,心血管副作用少而轻。可用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但剂量应酌减。问题:5. 关于安非他酮,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是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B.常见副作用为激动、口干、便秘等C.禁止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D.大剂量有诱发癫痫的可能,惊厥病史禁用E.可安全用于儿童答案:E解析 18岁以下儿童不宜用安非他酮。问题:6. 关于文拉法辛,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具有剂量依赖性单胺药理学活性B

4、.安全范围较小,常用可产生依赖性C.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视觉异常、性功能减退等D.禁止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E.大剂量可诱发原发性高血压,应定期监测血压答案:B解析 文拉法辛安全范围大,没有明显的药物依赖性。问题:7. 卡马西平的适应证不包括A.癫痫B.三叉神经痛C.中枢性尿崩症D.心律失常E.术后镇痛答案:E解析 卡马西平的作用机制是膜稳定作用,可降低细胞膜对Na+和Ca2+的通透性,从而降低细胞的兴奋性;对GABA的突触传递功能也有增强作用;可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提高机体对抗利尿激素的敏感性。具有广谱抗癫痫作用,主要用于癫痫、狂躁症、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中枢性尿

5、崩症等,也可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问题:8. 关于卡马西平的注意事项,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可用于小儿,按千克体重给药B.具有肝药酶诱导作用,可降低抗凝药、洋地黄、雌激素等多种药物的药效C.红霉素、异烟肼、氟西汀等可增强其药效D.禁用于房室传导阻滞、糖尿病、青光眼、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骨髓抑制患者E.镇痛作用强,广泛用于多种疼痛的治疗答案:E解析 卡马西平药理作用广泛,不良反应较多,疼痛治疗时仅用于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特异性疼痛的治疗,不适合一般疼痛的治疗。问题:9. 关于加巴喷丁,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结构上属于GABA衍生物,可转化为GABA发挥作用B.主要用于难治性局限性癫痫发作C.是神

6、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用药D.与抗病毒药合用可减少急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危险E.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副作用相对较少较轻答案:A解析 加巴喷丁在结构上与GABA相关,但它不能代谢转化为GABA或GABA激动剂,不能与GABA受体产生相互作用,可能的机制为增加GABA的合成及作用于脑内神经细胞膜兴奋性突触的未知结合部位发挥抗癫痫作用。问题:10. 关于拉莫三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是电压依从性钙离子通道阻滞剂B.可抑制脑内病理性谷氨酸的释放并抑制其诱发的动作电位的暴发C.主要用于难治性癫痫的辅助治疗D.可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E.可能发生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答案:A解析 拉莫三嗪是电压依从性钠离子通道阻滞

7、剂,可抑制谷氨酸的病理性释放,并抑制谷氨酸诱发的动作电位的暴发。问题:11. 苯妥英钠的适应证不包括A.房颤B.室性期前收缩C.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D.癫痫大发作E.三叉神经痛答案:A解析 苯妥英钠主要作用机制是对神经元和心肌细胞的膜稳定作用,大剂量尚可抑制神经末梢对GABA的摄取,诱导GABA受体增生,从而增强GABA作用。抗心律失常的机制主要是抑制钠离子和钙离子内流,降低心肌自律性,抑制异位起搏点,加速房室结的传导,缩短不应期。主要用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或室上性期前收缩,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等。但对房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差。用于癫痫大发作效果好,对失神性发作效果

8、差。问题:12. 关于苯妥英钠的不良反应,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头痛、头晕、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B.骨髓抑制作用,应定期监测血常规C.过敏反应D.儿童可见牙龈增生、佝偻病E.有肝酶诱导作用,可增强皮质激素、洋地黄、雌激素、三环抗抑郁药药效答案:E解析 苯妥英钠具有肝酶诱导作用,可加速皮质激素、洋地黄、口服避孕药、雌激素、三环抗抑郁药、卡马西平等药物的代谢,降低其药效。问题:13. 下列药物中,不具有肝药酶诱导作用的是A.苯巴比妥B.乙醇C.氯丙嗪D.卡马西平E.苯妥英钠答案:C问题:14. 关于维生素B12的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B.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

9、代谢C.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D.修复神经髓鞘,促进神经再生E.用于治疗神经性疼痛时静脉用药起效较快答案:E解析 维生素B12禁忌静脉注射。问题:15. 使用苯妥英钠时应补充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AB.维生素B6C.维生素B12D.维生素CE.维生素D答案:E解析 苯妥英钠可加速维生素D的代谢而导致软骨病,可通过服用维生素D预防。B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在考题前列出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考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A.锁骨内侧半向上的弧形线,其最高点在锁骨正中上约1cmB.下颌角至锁骨中点的连线C.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下交点至斜方肌前缘中、下1/3交点的连线D.胸

10、锁乳突肌后缘中、下1/3交界处至锁骨外、中1/3交点稍内侧的连线E.锁骨内侧1/3向上的弧形线1. 锁骨下动脉的体表投影答案:A2. 臂丛的体表投影答案:D3. 副神经的体表投影答案:C4. 胸膜顶的体表投影答案:EA.上臂外展B.上臂内收、旋内、后伸C.上臂旋内和内收D.上臂前屈E.上臂旋外5. 冈上肌的作用是答案:A6. 大圆肌的作用是答案:B7. 肩胛下肌的作用是答案:CA.颈外动脉B.锁骨下动脉C.甲状颈干D.上颌动脉E.胸廓内动脉8. 甲状腺上动脉发自答案:A9. 椎动脉发自答案:B10. 甲状腺下动脉发自答案:CA.蛛网膜下隙B.硬膜下隙C.硬膜外隙D.蛛网膜E.硬脊膜11. 硬脊

11、膜与蛛网膜之间的间隙为答案:B12. 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间隙为答案:A13. 硬脊膜与软脊膜之间是答案:DA.股四头肌B.阔筋膜张肌C.缝匠肌D.股二头肌E.背阔肌14. 全身最长的带状肌是答案:C15. 全身最大的阔肌是答案:E16. 属于大腿后肌群的是答案:DA.腘窝中点正上、下方约78cmB.腘窝中点正上、下方约78cm处至内踝与跟腱的中点的连线C.胫骨粗隆和腓骨小头的中点与两踝中点的连线D.内外踝经足背连线中点至第1、2跖骨底之间的连线E.髂前上棘至耻骨联合的连线中点,画一直线至股骨内收肌结节,此线的上2/317. 腘动脉的体表投影答案:A18. 足背动脉的体表投影答案:D19. 胫

12、后动脉的体表投影答案:B20. 胫前动脉的体表投影答案:CA.中脑B.脑桥C.延髓D.小脑E.脊髓21. 病变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中枢性偏瘫,病变部位位于答案:A22. 病变侧周围性面瘫,展神经麻痹,对侧中枢性偏瘫,病变部位位于答案:B23. 病变侧舌下神经麻痹,对侧中枢性偏瘫,病变部位位于答案:C解析 脑干内含有第对脑神经核及大量上、下行传导束,其中下行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的皮质脊髓束在脑干末端交叉。因而一侧脑干受损时常有病变同侧相应部位的脑神经核及皮质脊髓束受累,引起病变同侧脑神经麻痹及对侧肢体瘫痪的症状,临床上称之为交叉性瘫痪。交叉性瘫痪是脑干病变的独特症状,可以用来鉴别病变是否位于脑干及

13、在脑干中定位病变的部位。A.第1腰椎下缘B.第2腰椎下缘C.第3腰椎D.第4腰椎E.第5腰椎24. 成人脊髓下端平齐答案:A25. 新生儿脊髓下端平齐答案:C26. 2岁儿童脊髓下端平齐答案:A解析 脊髓在出生时其末端通常终止于第3腰椎水平,少数会延伸至第4腰椎水平,随后逐渐移向头端,2岁时其末端即达成人的部位,接近第1腰椎下缘水平,故成人腰椎穿刺点一般选择第3、4腰椎间隙或第4、5腰椎间隙以避免损伤脊髓。A.皮质脊髓束B.前庭脊髓束C.脊髓丘脑束D.脊髓小脑束E.薄束和楔束27. 传导痛觉和温度觉的是答案:C28. 传导本体感觉的是答案:E29. 传导随意运动的是答案:AA.第1胸椎B.第2

14、胸椎C.第3胸椎D.第4胸椎E.第5胸椎30. 胸节2平对的椎体是答案:A31. 胸节6平对的椎体是答案:D解析 与椎管相比,脊髓的长度相对较短,以致脊髓节段的位置高于相应的椎骨。常用推算的方法如下:上部颈髓(颈节14)与椎骨序数相同;下部颈髓和上胸部脊髓(颈节5胸节4)节段与上一节椎骨平齐;中胸部脊髓(胸节58)节段与上两节椎骨体平齐:下胸部脊髓(胸节912)节段与上三节椎骨体平齐;全部脊髓腰节(腰节15)平对第10、11和12胸椎体。脊髓骶节(骶节15)和尾节平对第1腰椎体。A.脊髓丘脑侧束B.三叉神经脊束C.脊髓-网状-丘脑通路D.脊颈束E.后索通路32. 传导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触及压觉的是答案:A33. 保持意识和觉醒的是答案:C34. 传导头面部痛觉的是答案:B35. 传导精细触觉和本体觉的是答案:E36. 传导精细触觉和痛温觉的是答案:D 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