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2018版经济学类培养方案

上传人:ls****与光 文档编号:190111178 上传时间:2021-08-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院2018版经济学类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经济学院2018版经济学类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经济学院2018版经济学类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经济学院2018版经济学类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经济学院2018版经济学类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院2018版经济学类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院2018版经济学类培养方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大学本科培养方案经济学院SchoolofEconomics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原名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于1985年,是经原国家教委批准设立的首批经济学院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吉林大学前身东北行政学院设置的经济学专业。长期以来,学院秉承“兼容并举,经世济民”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已经跻身国内一流经济学院行列。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100人,专任教师76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22人、讲师20人,博士生导师27人、硕士生导师52人。学院拥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含税务)、金融学(含保险)4个本科专业;设有政治经济学、

2、世界经济、西方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财政学、会计学、企业管理、制度经济学、法经济学14个学术硕士点,税务、金融、国际商务、项目管理、工业工程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西方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法经济学、经济思想史、金融学和产业经济学8个博士点,以及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293人、硕士研究生333人、博士研究生66人,博士后研究人员32人,外国留学生101人。学院科研实力雄厚,在世界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经济等领域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拥有教育

3、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美国研究所、欧洲研究所、中日经济共同研究中心、中以创新创业合作研究中心等特色科研机构。2016-2017学年,我院(含中心)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10部,发表论文85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权威期刊以及SSCI收录期刊(即AB类论文)发表论文8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学院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己任,不断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开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完善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质量控制、效果评估等环节的教学管

4、理体系。学院拥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经济学专业建设点”和“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理论研究人才和经济建设人才。学院坚持开放办学,注重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近年来,学院同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日本、以色列、新加坡、韩国、朝鲜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邀请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内的国际著名学者来院讲学和开展合作研究,派遣教师到国外讲学、访问和进修,选派学生出国留学,吸引境外学生接受学历教育和学习交流。经济学类本科培养方案经济学类培养方案包括专业类培养目标、专业类通识教育课程、专业类学

5、科基础课程、等部分内容。专业类课程的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详见分专业培养方案。分专业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专业特色等。一、专业类培养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面向未来需求、经世济民、促进人类进步、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功底深厚、创新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秀,具有国际化视野,人格健全、理想远大,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高素质人才。二、专业类培养面向学生入学后实行按经济学类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第二学年进入分专业培养阶段。本专业类主要面向的专业包括:1.经济学 2.国际经济与贸易3.金融学4.财政学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

6、分考核性质总学时实验学时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备注12345678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课2510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考试48632510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考试486325100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考试486325100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5考试80165251005-6形势与政策-2考查3211911001-4体育-4考查1201111902001军事教育3考查1633.5周军训162007-10大学英语B-8考试240642222922001大学计算机3考试60163922004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库及网页程序设计3考试60163931006-7微积分C-8

7、考试13644习题32931012线性代数C3考试543习题8931015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3考试543习题16小计51996961716108选修课要求在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程中选修10学分,限选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同时在文学与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创新与创业类()类别范围内每类修读2学分。三、通识教育课程61学分四、专业类学科基础课程 50学分1.学科基础必修课程44.5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考核性质总学时实验学时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备注12345678211001-2政治经济学-6考试9633211003经济学学科导论2考查322211004西方经济学

8、原理4考试6442选1211005西方经济学原理(双语)4考试644211006会计学3考试483213001会计学实验0.5考查16160.5211007统计学3考试483213002统计学实验0.5考查16160.5211008中级微观经济学3考试4832选1211009中级微观经济学(双语)3考试483211010中级宏观经济学3考试4832选1211011中级宏观经济学(双语)3考试483211012财政学3考试4832选1211013财政学(双语)3考试483211014金融学3考试4832选1211015金融学(双语)3考试483211016国际经济学3考试4832选1211017

9、国际经济学(双语)3考试483211018计量经济学4考试644213003计量经济学实验0.5考查16160.5211024中国经济史3考试483211025外国经济史3考试483小计44.5736488.5139.513.52. 学科基础选修课程5.5学分5、 专业课程26学分详见分专业计划表。经济学专业(基地班)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站在时代前列,具有强烈民族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经济学基础理论功底深厚,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中国国情,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能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

10、单位从事经济学教育研究和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2、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经济学基础理论、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能够较好的应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分析方法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情,熟悉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经济学的理论前沿和中国

11、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6.具有能初步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三、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主干学科:经济学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中国经济史、外国经济史、资本论选读、经济学说史、西方经济学流派、发展经济学、国外社会主义经济思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概论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主要专业实验:会计学实验、统计学实验、计量经济学实验等。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专业特色:培养理论型研究人员和实际经济事务的专家,培

12、养熟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和规范的政府、企业和其他部门管理人才。专业方向:本专业设有经济学和经济管理两个方向。五、修业年限一般为四年。六、学位授予经济学学士。七、毕业合格标准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2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最低达到本专业各环节要求的总学分151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37学分,实践教学14学分。3.完成课外培养计划8学分。经济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考核性质总学时实验学时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备注12345678通识教育课程详见专业类培养方案学科基础课程必修课详见专业类培养方案选修课2111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